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某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4 18:40

  本文关键词:某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实验室废水 铁碳微电解 废水处理工程 专用设备设计 通用设备选型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实验项目与科研创新活动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则会产生大量的实验室废水。化工类实验室废水成分复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若不能及时彻底地处理,会给周边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仍对其缺乏监管,并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本研究以某高校化工类实验室排放废水为研究对象,结合采样、分析,采用“分质预处理+综合废水集中处置”工艺,详细考察了铁碳微电解预处理Cr(Ⅵ)的影响因素和反应动力学;根据水质、水量调查数据及出水水质要求,预设综合废水处理量为100 m3/d,选择了“混凝沉淀+微电解+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集中处置工艺,进行了专用设备的设计以及通用设备的选型。17.69mg/LCr(Ⅵ)模拟废水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试验发现,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2、反应时间为60 min、铁碳质量比为2.5,Cr(Ⅵ)的去除率达97.85%,残留量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Cr(Ⅵ)的三级排放限值0.5 mg/L。综合废水依次经物化处理、微电解还原和芬顿氧化集中处置后,重金属和悬浮物大量去除,并且大大提高了综合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废水出水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关键词】:实验室废水 铁碳微电解 废水处理工程 专用设备设计 通用设备选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1 绪论16-24
  • 1.1 高校实验室废水概述16
  • 1.2 实验室废水的环境危害16-17
  • 1.3 高校实验室处理和治理方法17-18
  • 1.4 铁碳微电解作用机理及废水处理应用进展18-21
  • 1.4.1 铁碳微电解作用机理18-19
  • 1.4.2 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应用进展19-21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21-22
  • 1.6 研究内容22-24
  • 2 高校实验室综合废水的调查与分析24-34
  • 2.1 样品采集24-25
  • 2.2 测定方法25
  • 2.3 结果与分析25-32
  • 2.3.1 pH值的调查分析25-26
  • 2.3.2 废水中六价铬浓度变化规律26-28
  • 2.3.3 废水中镉离子浓度变化规律28-29
  • 2.3.4 废水中苯酚浓度变化规律29-30
  • 2.3.5 废水COD_(Cr)值的调查分析30-31
  • 2.3.6 废水BOD_5值的调查分析31-32
  • 2.4 水量、水质调查与估算32-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3 铁碳微电解处理含Cr(Ⅵ)废水工艺优化34-50
  • 3.1 试剂和设备34-35
  • 3.1.1 试剂34
  • 3.1.2 仪器与设备34-35
  • 3.2 实验方法35-38
  • 3.2.1 铁屑的预处理35
  • 3.2.2 活性炭的预处理35
  • 3.2.3 批式实验35-36
  • 3.2.5 响应面实验的设计36-38
  • 3.3 具体实验安排38
  • 3.4 铁屑-活性炭处理含Cr(Ⅵ)废水的条件探讨38-42
  • 3.4.1 初始pH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39
  • 3.4.2 铁碳投加总量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39-40
  • 3.4.3 反应时间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40-41
  • 3.4.4 铁碳比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41-42
  • 3.5 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及其反应动力学42-43
  • 3.6 响应面优化实验43-47
  • 3.6.1 Box-Behnken设计43
  • 3.6.2 响应面实验方案43-45
  • 3.6.3 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图及等高线45-47
  • 3.6.4 工艺优化及模型改进47
  • 3.7 本章小结47-50
  • 4 实验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50-56
  • 4.1 出水水质50-53
  • 4.1.1 废水水量50
  • 4.1.2 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第一类污染50
  • 4.1.3 污水站进水水质要求50-51
  • 4.1.4 污水站出水水质标准51-53
  • 4.2 工艺描述53-54
  • 4.2.1 工艺流程简介53-54
  • 4.2.2 工艺流程图54
  • 4.3 本章小结54-56
  • 5 预处理设备专用设备的设计计算56-70
  • 5.1 铁碳微电解移动预处理设备56
  • 5.1.1 概述56
  • 5.1.2 铁碳微电解主体设备设计计算56
  • 5.1.3 铁碳微电解设备主体装置简图56
  • 5.2 专用设备的设计规范及标准56-57
  • 5.3 混凝沉淀池57-61
  • 5.3.1 概述57-58
  • 5.3.2 混凝沉淀池主体设备设计计算58-61
  • 5.4 铁碳微电解罐61-63
  • 5.4.1 概述61
  • 5.4.2 铁碳微电解主体设备设计计算61-63
  • 5.5 芬顿氧化槽63-65
  • 5.5.1 概述63-64
  • 5.5.2 芬顿氧化槽主体设备设计计算64-65
  • 5.6 活性炭吸附罐65-66
  • 5.6.1 概述65
  • 5.6.2 活性炭吸附罐主体设备设计计算65-66
  • 5.7 污泥浓缩池66-70
  • 5.7.1 概述66-67
  • 5.7.2 污泥浓缩罐主体设备设计计算67-70
  • 6 通用设备选型70-76
  • 6.1 通用设备的选用原则70
  • 6.2 混凝沉淀池通用设备70-72
  • 6.2.1 功能70-71
  • 6.2.2 设计参数71
  • 6.2.3 配套设备71-72
  • 6.3 铁碳微电解罐通用设备72
  • 6.3.1 功能72
  • 6.3.2 设计参数72
  • 6.4 芬顿氧化槽通用设备72
  • 6.4.1 功能72
  • 6.4.2 设计参数72
  • 6.5 活性炭过滤器通用设备72-73
  • 6.5.1 功能72
  • 6.5.2 设计参数72-73
  • 6.5.3 配套设备73
  • 6.6 污泥浓缩罐通用设备73-74
  • 6.6.1 功能73
  • 6.6.2 设计参数73
  • 6.6.3 配套设备73-74
  • 6.7 通用设备一览表74-76
  • 结论与不足76-78
  • 附录A 污水处理站设备清单78-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6
  • 作者介绍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6-87
  • 附件87-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俸志荣;焦纬洲;刘有智;许承骋;郭亮;余丽胜;;铁碳微电解处理含硝基苯废水[J];化工学报;2015年03期

2 丛涛泉;李长波;赵国峥;;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工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年09期

3 李宝磊;朱天菊;刘光全;刘鹏;谭笑;;实验室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4 周杰;陈禾逸;魏俊;刘祥虎;;铁碳微电解处理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3年06期

5 王栋;董岁明;;新型铁炭微电解法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11期

6 庄晓峰;王微;廖亚娇;蒋联规;林继辉;黄先锋;;铁碳内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7期

7 王晓阳;费学宁;周立峰;;铁碳微电解降解高浓度制药废水[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5期

8 刘晓冉;李金花;周保学;蔡伟民;宋永会;;铁碳微电解处理中活性炭吸附作用及其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9 朱乐辉;裴浩言;邱俊;;铁碳微电解/H_2O_2混凝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年08期

10 杨文澜;陈荣荣;宋林飞;;超声强化铁炭微电解处理制浆造纸废水[J];给水排水;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玉蓉;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2 胡雅琴;响应曲面二阶设计方法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杨良玉;微波等离子体强化内电解处理活性染料废水[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4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74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e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