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SNAD工艺在不同间歇曝气工况下的脱氮性能

发布时间:2017-08-14 22:13

  本文关键词:SNAD工艺在不同间歇曝气工况下的脱氮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SNAD 生物膜反应器 生活污水 不同间歇曝气工况


【摘要】:探讨了城市污水SNAD生物膜反应器在高溶解氧工况下的脱氮性能.SBR反应器以城市生活污水为进水,反应器内放置鲍尔环生物膜载体,控制温度为30℃,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曝气阶段曝气量为500L/h,溶解氧浓度达5mg/L.阶段1控制曝气和非曝气时间都为20min,生物膜的NOB活性较低,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反应器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和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9%和llmg/L.阶段2、阶段3和阶段4研究了曝气时间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曝气时间对生物膜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影响较小,对生物膜的NOB活性影响较大.阶段3控制曝气时间为60min,生物膜的NOB活性较低,反应器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和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3%和14mg/L.阶段4控制曝气时间为160min,生物膜的NOB活性较高,反应器的总氮平均去除率降低至50%,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为35mg/L.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SNAD 生物膜反应器 生活污水 不同间歇曝气工况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7202-013)
【分类号】:X703.1
【正文快照】: 含氮污水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传统生物脱氮采用硝化反硝化技术,存在着曝气能耗高,污泥产量大,需要额外投加碳源等缺点[1].厌氧氨氧化是一种经济环保的脱氮工艺.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利用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氧化氨氮,无需消耗有机碳源[2].研究表明在SNAD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照明;杨函青;马静;赵白航;陈光辉;李军;;SNAD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脱氮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2 郑照明;李泽兵;刘常敬;陈光辉;郑林雪;马静;李军;赵白航;;城市生活污水SNAD工艺的启动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照明;李军;马静;杜佳;赵白航;;SNAD生物膜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氨氮抑制动力学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10期

2 高梦佳;王淑莹;王衫允;彭永臻;贾方旭;;脉冲式流量波动对厌氧氨氧化UASB反应器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8期

3 钱飞跃;王琰;王建芳;王书永;沈耀良;;长期储存亚硝化颗粒污泥的活化及菌群结构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4 魏思佳;于德爽;李津;齐泮晴;管勇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COD/NH_4~+-N对耦合反应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5 赵文莉;郝瑞霞;王润众;杜鹏;;复合碳源填料反硝化脱氮及微生物群落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6 郑照明;杨函青;马静;赵白航;陈光辉;李军;;SNAD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脱氮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照明;李泽兵;刘常敬;陈光辉;郑林雪;马静;李军;赵白航;;城市生活污水SNAD工艺的启动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4期

2 刘常敬;李泽兵;郑照明;王春香;王昌稳;张美雪;赵白航;李军;;不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3 郑照明;刘常敬;郑林雪;张美雪;陈光辉;赵白航;李军;;不同粒径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2期

4 刘常敬;李泽兵;郑照明;赵白航;李军;;苯酚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耦合反硝化的启动及脱氮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5 李泽兵;刘常敬;赵白航;马家轩;王晓毅;李军;;多基质时厌氧氨氧化菌、异养反硝化污泥活性及抑制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4期

6 汪彩华;郑平;唐崇俭;陈婷婷;;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7 曹相生;付昆明;钱栋;朱兆亮;孟雪征;;甲醇为碳源时C/N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0年11期

8 林琳;李玉平;曹宏斌;李庆余;李海波;;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9期

9 陈婷婷;唐崇俭;郑平;;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与毒性机理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10 韩晓宇;张树军;甘一萍;王洪臣;彭永臻;;以FA与FNA为控制因子的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J];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天寅,蒋柱武,赵建夫,夏四清;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喻文熙,高廷耀;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04期

3 黄天寅,孙更民;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发展展望[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胡晓东;郑秋辉;徐森;;间歇曝气法处理青霉素废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5 张雯;邓风;徐华;;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对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3年11期

6 罗固源,刘智刚;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总磷去除的实验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胡晓东,张刚;两级间歇曝气法处理农药废水工艺的应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文标,罗固源,刘鸿霞;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中沉淀期间进水的效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9 金春姬,杨海,高京淑,金秀生;间歇曝气脱氮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10 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间歇曝气反应器的运行工况试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方英;罗固源;周健;刘国涛;;间歇曝气系统脱氮反应速度研究[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礼祥;城市污水处理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与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陆谢娟;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兴;间歇曝气一体化悬浮填料床—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2 赵亚鹏;自控间歇进水双区串联曝气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董宝刚;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养猪沼液的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梅龙跃;间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亓鹏玉;间歇曝气人工水平潜流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及氧化亚氮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凤祥;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运行与调控管理[D];重庆大学;2006年

7 邓长慧;一体化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8 朱建军;完全混合式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程志鹏;缺氧滤池—连续流间歇曝气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岳波;中试氧化沟间歇曝气脱氮规律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4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74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