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化污泥流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6:26

  本文关键词:生化污泥流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厌氧消化 流变特性 触变性 扭矩 微波预处理


【摘要】:作为非牛顿流体,污泥的流变特性影响着污水处理厂的各道工序,比如流体输送、搅拌混合、氧扩散、传质、厌氧消化、化学调理和机械脱水。这些环节决定着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运行效率和能量耗散。另外,考虑到污泥流变行为在污泥的管理、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重要性,本课题主要对生化污泥流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性研究。旨在将流变特性作为指导和预测生化过程的一项重要参数,为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探究了厌氧消化反应器长期运行过程中污泥的流变行为,并通过扭矩传感器实时在线自动监测反应器中扭矩值,以观察反应器中扭矩分布情况。从研究厌氧消化反应器对人工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况出发,主要分析了该系统的COD去除率、生物质增殖情况、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变化情况;然后对厌氧消化污泥一般流变行为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分析相关流变参数(屈服应力、稠度系数和流动指数)的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消化污泥触变性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同时,结合宏观流变行为和微观生物构成的关系,分析污泥浓度TS和EPS这两个因素对污泥极限粘度的影响。最后考察了扭矩和流变行为的关系,以期为简化复杂的流变学研究提供一个可靠便捷的途径。其二,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主要围绕两个关键点:(1)通过表观粘度、屈服应力、触变性等流变参数的变化来表征微波作用后污泥的流变特性;(2)通过污泥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TS以及污泥固体中蛋白质和多糖等指标的变化来探究微波作用对污泥微观物化性质的影响。此外,通过几种流变模型定量描述污泥的流变行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扭矩传感系统可以有效获得实时扭矩值,此外,污泥极限粘度和扭矩之间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在线扭矩传感系统是获得反应器内流体流变行为实时信息的可靠手段。(2)长期运行过程中,污泥触变性变化显著,触变指数随运行时间指数型下降,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颗粒之间恢复到原有结构的能力越来越差。(3)在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中(105天),污泥浓度TS和EPS对污泥的极限粘度影响重大,且TS呈正影响而EPS呈负影响。(4)微波辐射过程中,水分蒸发和大分子的物理破坏是同时发生的。微波作用前后污泥流变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污泥微观结构是导致宏观流变特性变化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厌氧消化 流变特性 触变性 扭矩 微波预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3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4
  • 1.2 污泥流变学研究现状14-18
  • 1.2.1 流变学概述14-15
  • 1.2.2 污泥流变模型15-16
  • 1.2.3 污泥流变特性影响因素16
  • 1.2.4 流变学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应用16-18
  • 1.3 主要存在问题18-20
  • 1.3.1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监测现状与问题18-19
  • 1.3.2 污泥预处理技术19-20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20-21
  •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21-22
  • 1.5.1 课题的来源21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21-22
  • 1.6 创新点22-23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3-29
  • 2.1 实验设备23-24
  • 2.1.1 设备装置23-24
  • 2.1.2 设备材料24
  • 2.2 测试项目分析24-27
  • 2.2.1 分析方法24-25
  • 2.2.2 仪器25-26
  • 2.2.3 试剂26-27
  • 2.3 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测定27
  • 2.4 流变特性的测定27-29
  • 第三章 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性能29-34
  • 3.1 实验方法及模拟废水配置29-30
  • 3.1.1 实验方法29
  • 3.1.2 实验用水29-30
  • 3.2 厌氧反应器运行情况30-32
  • 3.3 本章小结32-34
  • 第四章 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污泥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34-41
  • 4.1 厌氧消化污泥的一般流变行为研究34-35
  • 4.2 厌氧消化污泥流变参数35-37
  • 4.3 厌氧污泥的触变性分析37-38
  • 4.4 污泥流变特性与物化指标规律结合分析38-40
  • 4.5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厌氧消化中扭矩变化规律分析41-46
  • 5.1 扭矩测量及变化情况41-43
  • 5.2 扭矩与流变特性的关系43-44
  • 5.3 本章小结44-46
  • 第六章 微波作用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46-56
  • 6.1 实验方法46-47
  • 6.2 不同含水率污泥的流变特性47-48
  • 6.3 微波作用前后流变模型拟合48-50
  • 6.4 极限粘度50
  • 6.5 触变性50-51
  • 6.6 微波作用对污泥粒径的影响51-52
  • 6.7 微波作用对污泥组成的影响52-54
  • 6.8 微波作用对污泥表面电荷的影响54-55
  • 6.9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及展望56-59
  • 结论56-57
  • 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琦;上海市将建7座污泥处理厂[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2 刘超;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讨[J];山西建筑;2003年15期

3 ;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4期

4 王永昌;探索治理制革污泥的新对策[J];西部皮革;2004年12期

5 孙玉焕,骆永明;污泥中病原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及其削减途径[J];土壤;2005年05期

6 俞崇武;;资金,,污泥治理不可承受之重[J];华东科技;2008年02期

7 杨琦;;亚洲最大污泥处理设施全面开建[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8 王发珍;李天增;;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9 ;中日研讨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建设科技;2011年05期

10 袁业飞;;“排污不治污”乱象何时终结?——聚焦中国污泥处理困境[J];中华建设;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江;;污泥低温碳化技术分析和应用实例[A];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静;梁轲;;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洪;徐庆元;王华峰;宋宝增;;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健;;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俞锐;左明;王菲菲;;污泥直接制砖的可行性再分析[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6 黄伟;俞林火;叶静;马军伟;郑纪慈;;污泥复肥的农业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董庆海;罗继亨;;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王峰;乔庭明;南文哲;任洪华;高坤;;济钢球团配加利用炼钢污泥[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陈玲;董庆海;;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10 贺建峰;;炼钢炼铁污泥的处理和应用[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佛山日报记者 孔德钦;高明现两万吨疑似印染污泥[N];佛山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梅;城市污泥处理“后遗症”[N];民营经济报;2012年

3 记者 唐爱平;污泥处理成环保热点[N];湖南日报;2012年

4 见习记者 程凤 通讯员 鄢祖海;武汉将建3座污泥处理厂[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晏利扬;绍兴打响反偷倒污泥之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姚伊乐;工业污泥还有价值可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吴殿峰;黑龙江最大污泥处理厂投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张岳南;妥善处置工业污泥已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记者 杨永芹;破解污泥处理题[N];重庆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N];中国水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欣强;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施万胜;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吴青;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庆;压实污泥作为尾矿屏障的可行性及微生物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杨珊珊;A~2MO-M工艺强化污水处理及原位污泥减量效能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宋高举;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有害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7 姚杰;污水污泥与高灰熔点煤制备水煤浆及气化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贤淼;造纸脱墨污泥制造纤维板及除臭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刘福东;填埋场固化污泥屏障材料的阻滞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肖汉敏;污泥热干燥与焚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拜得珍;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王存坡;不锈钢冷轧副产污泥的优化利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齐亮;两性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其对污泥絮体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伍琳瑛;脉冲超声耦合水力空化浸取分离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松辉;污泥粘壁与三段法干燥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宣梦茹;污泥中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化学法去除及效果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胡艳平;铜冶炼废水污泥电动修复装置与技术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8 王雨;预干燥污泥与煤矸石混燃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9 魏长河;化工废水处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累积与分布特征[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10 李欢;大尺度污泥堆肥发酵槽吹吸式排风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8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