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理论内涵 影响因素
【摘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意义重大。工业园区是工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环境污染、资源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工业园区打破瓶颈的必然需求。但工业园区如何转型升级以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求,如何全面掌握园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科学调控发展方向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系统查阅和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剖析了工业园区生态文明理论及指标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园区生态文明内涵、特征、实践途径、构成,建立了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工业园区的具体实践、为政府提供管理支撑。之后,以临沂、日照、潍坊三个园区为案例进行应用,分析园区生态文明发展现状、趋势、影响因素及难点,有效识别了园区生态文明发展优劣势,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现有工业园区及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特征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界定了工业园区层面生态文明的概念,识别了园区生态文明内涵特征,总结了工业园区及生态文明主要实践途径。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确定了落实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即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管理、园区特色五个方面,确定了指标体系的系统层构成。(2)通过搜集文献成果、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指标备选库,确定指标筛选方法,立足于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内涵、特征及构成,建立了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现有标准、文献研究成果、国内各园区实际发展水平等途径确定标准值、通过权重的确立(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评价模型的确定(距离函数)建立量化园区生态文明水平的评价方法。(3)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以2011为基准年,采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其距离值分别为0.2168、-0.0171、-0.2719,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园区生态文明发展较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识别了三个园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4)为深层次挖掘园区生态文明水平影响因素及建设难点,把握园区生态文明发展趋势,本文对临沂经济开发区2005-2013年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年际评价。结果表明,园区生态文明水平将呈持续快增趋势,但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文化、制度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态经济仍是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主要贡献者。经济速度、污染排放、资源消耗、区域环境污染指数、公众意识、基础设施共享度、产业共生度、资源产出率是影响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资源消耗水平、产业共生度、生物多样性指数、资源产出率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工业园区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理论内涵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X82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文献综述13-23
- 1.2.1 生态文明概念内涵13-14
- 1.2.2 生态文明发展历程14-16
- 1.2.3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16-18
- 1.2.4 评价体系研究进展18-23
- 1.3 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内容及创新点23-27
- 1.3.1 目的意义23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25
- 1.3.3 研究内容25
- 1.3.4 创新点25-27
- 第2章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分析27-34
- 2.1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概念27-29
- 2.1.1 生态文明概念27-28
- 2.1.2 工业园区概念28
- 2.1.3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概念28-29
- 2.2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内涵特征29-30
- 2.3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实践重点30-32
- 2.3.1 工业园区实践特色30-32
- 2.3.2 生态文明重点实践领域32
- 2.4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构成32-33
- 2.5 小结33-34
- 第3章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4-46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4-35
- 3.2 构建思路35
- 3.3 指标体系构建35-42
- 3.3.1 指标备选库36-38
- 3.3.2 指标筛选过程38-39
- 3.3.3 指标体系确定39-42
- 3.4 标准值的确定42-43
- 3.5 权重的确定43-44
- 3.6 评价模型的确定44
- 3.7 小结44-46
- 第4章 工业园区生态文明评价方法应用研究46-64
- 4.1 调查范围及数据来源46
- 4.2 园区概况46-50
- 4.2.1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46-48
- 4.2.2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48-49
- 4.2.3 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49-50
- 4.3 园区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50-54
- 4.3.1 评价过程50-51
- 4.3.2 结果分析与建议51-54
- 4.4 区内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年迹变化54-62
- 4.4.1 评价过程54-55
- 4.4.2 结果分析与建议55-62
- 4.5 小结62-64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结论64-65
- 5.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7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元莉;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与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33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73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