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沸石负载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L沸石负载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摘要】:随着纺织及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染料废水中因含有苯环等稳定结构的有机物,很难生物降解。TiO_2光催化技术能够将这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矿化为CO_2、H_2O等无害的小分子物质。为了进一步提高TiO_2的光催化活性,本文开展了L沸石负载TiO_2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研究。利用安徽岳西钾长石粉体和白炭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L沸石。以合成的L沸石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的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并采用SEM、EDS、FTIR和XRD等分析技术对制备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以氙灯为实验光源,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研究了TiO_2/L沸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负载方式、焙烧温度、TiO_2负载量等不同制备条件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B负载方式、焙烧温度300℃、TiO_2的负载量50%。研究了光催化剂加入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可见光与氙灯等降解条件的影响,确定了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光降解的优化条件:溶液初始pH值为6,光催化剂投放量为4 g/L,且催化剂适合降解较低浓度的罗丹明B溶液,在优化条件下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8.7%。可见光与氙灯光降解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氙灯的降解作用要好于可见光,可见光对于罗丹明B的降解有一定贡献。TiO_2/L沸石光催化剂的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在4次重复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实现了良好的重复性利用。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为0.0173 min-1。同时开展了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对其他有机物如甲基橙、亚甲基蓝的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iO_2/L沸石光催化剂对于甲基橙有较好的降解作用,降解率可达82%,而对亚甲基蓝主要是吸附作用。
【关键词】:L沸石 二氧化钛 光催化 罗丹明B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1;O643.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Ti O_2光催化氧化技术概述10
- 1.2 Ti O_2光催化氧化机理10-11
- 1.3 Ti O_2的制备11-14
- 1.3.1 溶胶-凝胶法12
- 1.3.2 沉淀法12-13
- 1.3.3 水热法13-14
- 1.3.4 钛醇盐水解法14
- 1.4 Ti O_2的应用14-16
- 1.4.1 废水处理14-15
- 1.4.2 空气净化15
- 1.4.3 杀菌消毒15
- 1.4.4 分解水制氢15-16
- 1.5 提高TiO_2光催化效率的途径16-19
- 1.5.1 贵金属沉积16
- 1.5.2 半导体复合16-17
- 1.5.3 金属离子掺杂17
- 1.5.4 光敏化17-18
- 1.5.5 超强酸化18
- 1.5.6 表面螯合作用18-19
- 1.5.7 使用负载材料19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19-21
- 第2章 实验方法21-26
- 2.1 实验原料21
- 2.2 实验试剂21-22
- 2.3 实验仪器22
- 2.4 Ti O_2/L沸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2-23
- 2.5 光降解罗丹明B实验23
- 2.6 罗丹明B降解率的测定方法23-24
- 2.7 样品表征方法24-26
- 2.7.1 X射线衍射(XRD)24
- 2.7.2 扫描电镜(SEM)24-25
- 2.7.3 能谱分析(EDS)25
- 2.7.4 红外光谱(FTIR)25-26
- 第3章 L沸石负载TiO_2的制备及表征26-38
- 3.1 负载方式26-29
- 3.2 焙烧温度29-33
- 3.3 Ti O_2负载量33-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光催化条件的实验研究38-48
- 4.1 降解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38-42
- 4.1.1 光催化剂加入量38-39
- 4.1.2 溶液pH值39-40
- 4.1.3 罗丹明B初始浓度40-41
- 4.1.4 可见光与氙灯41-42
- 4.2 重复性利用实验42-43
- 4.3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动力学方程43-44
- 4.4 光催化剂对其他有机物的降解44-46
- 4.4.1 对甲基橙的降解44-45
- 4.4.2 对亚甲基蓝的降解45-46
- 4.5 本章小结46-48
- 结论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太良;田素珍;孙丕喜;;不同环境因子对罗丹明B影响的试验[J];黄渤海海洋;1985年04期
2 王筱敏,邵谦,柏竹平,严凤霞;罗丹明6G荧光淬灭法测定水中微量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3期
3 圣筱敏,姜敏华,柏竹平,严风霞;罗丹明6G荧光淬火法测定钢中的钼[J];冶金分析;1989年05期
4 王喜庆,龙英才,孙媛;罗丹明B内酯单晶的生长及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5 戚秀菊;罗丹明B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1年02期
6 刘立明,宋功武,吴鸣虎,方光荣,李玲;测定蛋白质的罗丹明B自聚平衡体系[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5期
7 赵秀琴;;罗丹明衍生物在传感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林长虹;胡书玉;黄达锴;吴洁婷;孙丹;;辣椒及其制品中罗丹明B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J];广东化工;2011年04期
9 郝燕花;闫正;邓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葱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6期
10 甘知行;赵宁定;;罗丹明B测定金的分光光度法的改进[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从宇鸿;张颖;白银娟;郭媛;杨秉勤;史真;;一种新型刚性罗丹明荧光标记探针的合成[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宋相志;;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淬灭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雷洁;莫育俊;张鹏翔;屠安;;罗丹明6 G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黎俊波;潘志权;;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增色铜离子检测性能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杰;陈昭;戴迎宾;邓克俭;侯浩波;;可见光诱导氯代含硫四氮杂卟啉铁活化氧降解罗丹明B[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薇楠;尤宏;姚杰;蔡伟民;;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徐玉荣;宋桂兰;黄民生;;罗丹明B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痕量锑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佳丽;祖莉莉;;罗丹明染料-孔雀石绿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郁美娟;张海凤;赖奕坚;孟庆华;张万斌;;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标记探针的研究(Ⅱ)——罗丹明B-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与标记应用[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文伟;;罗丹明分子异构化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凤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罗丹明 B:染色花椒的元凶[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薇;全面促进我国辣椒提取行业跨越式发展[N];中国食品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晓勇;罗丹明基PMOs的制备、表征及在金属离子传感方面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延如;基于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保刚;近红外硅基罗丹明—合成方法学及荧光探针的构建与成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4 颜范勇;罗丹明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丽珠;罗丹明染料的合成及作为离子探针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倪静凯;新型罗丹明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和半胱氨酸分子传感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王琦;基于萘酐及罗丹明B的分子自组装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云龙;罗丹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清浩;罗丹明、荧光素、尼罗红及尼罗兰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付梅艳;萘酰亚胺和罗丹明类新功能性荧光染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伟;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探针和[2]轮烷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温馨;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离子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质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于连伟;基于罗丹明B的铋离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门漫婷;微弧放电反应器优化和染料脱色效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张秋;Ti基PbO_2阳极、Cu-Pd阴极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硝酸根的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张宇松;Fe_2O_3/MCM-41吸附去除及催化H_2O_2/PMS降解 RhB 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7 钱亚骜;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B类光化学传感器在金属离子识别中的溶剂效应[D];海南大学;2016年
8 朱伯淞;新型罗丹明荧光探针研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6年
9 王迪;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在6-苄基腺嘌呤、汞和罗丹明B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张亿;一类新型的罗丹明B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7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76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