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_生态危机的表现_中国生态危机报告
本文关键词:生态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生态危机报告
2013-08-27 10:41:19
、凤凰网论坛(?tid=4468896&extra=page%3D1)、国际艺术界(?id=9729)、飞天文学网(?ID=24279)、一石居(?NewsID=2314)等网站发表了该文。
2011年1月5日,我在《云南要做好预测预防大地震的准备》中写道:
“据云南省地震监测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1月1日至4日9时整,盈江地震序列共发生100次,其中0.0至0.9级地震57次,1.0至1.9级地震26次,2.0至2.9级地震14次,3.0至3.9级地震1次,,4.0至4.9级地震2次。
2008年8月21日20时24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纬24.9度,东经97.8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距盈江县城约45公里,距昆明市约500公里,造成盈江县3人死亡106人受伤,其中重伤24人。
小地震往往是大地震的前兆,云南要做好预测预防大地震的准备。云南在喜马拉雅山板块上,汶川地震后3个月即发生了5.9级地震,充分说明云南地震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因此,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大趋势上来说,云南还有大地震发生。”
2011年1月7日,我在)等网站上发表了该文。我还在网易微博、天涯微博、搜狐微博、凤凰网微博等网站上发表了相关内容的微博。
我在网上发表《云南要做好预测预防大地震的准备》7天后,即1月14日22时,云南省盈江县又发生里氏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可见我的推测是准确的,我相信云南将有大地震的推测也将进一步得到证实。
据我所知,2011年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生多次地震:
1月19日4时23分,巴基斯坦西南部偏远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84公里,该国的数个省份均有震感。
3月24日,四国边境(缅甸、泰国、老挝、中国云南)发生7.2级地震。地震发生在缅甸境内,震中位于东经99.8度,北纬20.8度,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造成缅甸掸邦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造成10人死亡,预计将有1亿人受影响。地震造成云南省三州市6000多人受灾,另外广西南宁、百色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7月13日6时8分,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省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萨温拉基县城西南方向223公里处,震源深度142公里。马鲁古省当天早晨还发生了两次里氏5.0级地震。第一次发生于当地时间3时57分,震中位于特尔纳特市东北方向132公里处,震源深度57公里。第二次发生于当地时间7时27分,震中位于特尔纳特西南方向87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22公里。
8月2日3时40分,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北纬33.9度,东经87.8度)发生5.1级地震。
8月9日晚20许,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隆阳区交界处发生5.2级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腾冲县14341户60949人受灾,2人受伤,中小学校舍、烤房、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等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经济损失2.143亿元人民币。
9月18日18时,喜马拉雅山发生6.9级地震,震中距离印度锡金邦首府甘托克64公里,震源深度19.7公里。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地区4个国家的至少110人死亡。
锡金邦首席部长帕万·查姆林表示,地震已经造成200多亿美元的损失,现在还无法联络灾区的一些边远村庄,死亡数字可能会上升。地震造成甘托克巿超过10万栋房子严重毁损,道路受损,山崩等灾情十分惨重,部分地区通讯中断、持续停电。大地震之后至少出现了三起余震,其中最强一次有里氏4.8级。
这次地震在1600公里以外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及邻国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都有震感,还出现少数伤亡。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8县(市)中,15县1市有震感,定结县有3间房屋倒塌,1座小寺庙受损,岗巴县部分房屋倒塌,南木林县学生疏散时有1人受伤,亚东县通讯信号不畅。
2010年12月10日,从江苏省气象局获悉,江苏北部部分地区已经持续80多天没有下雨,雨水量之少也已经创下南京市15年来的新低。罕见的干旱天气除了给城市里的居民带来一些困扰外,对农民来说则是大麻烦。干旱让浦口和六合的菜农们苦不堪言。更严重的是,旱情给徐州、宿迁等地的在田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民政部消息称,2010年中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江南、华南、西南、东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汛情发生早,洪涝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综合判断,今年以来洪涝灾害损失为本世纪以来同期之最,也是近20年以来仅次于1991年和1998年的重灾年份。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统计,截至8月6日,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亿人(次)受灾,1454人死亡,669人失踪,1214.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47.1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209万公顷绝收,136.4万间房屋倒塌,358.1万间房屋损坏,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751.6亿元。
2010年12月30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10年是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繁、强度及影响最大的一年,其中夏季高温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均为1961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比例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气象局还表示,2010年夏季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是什么原因引起北高温、南洪涝这样的极端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说,大气环流异常引起极端气候条件,但两种极端气候并没有直接联系。任福民说,我国今年的西南季风较弱,使降水北推缓慢,雨带5、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造成了大量降雨。到底是什么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任福民表示,目前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但可以支持的说法是,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常态化。
2010年,喜马拉雅山南北多个国家遭遇极端天气,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俄罗斯中南部23个地区遭遇了13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共有1000万公顷农作物绝收,相当于俄罗斯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俄罗斯遭受旱灾的中南部靠近中国,因此遭受旱灾的原因与中国是一致的。
2010年7月下旬,巴基斯坦遭遇该国80年来最严重洪灾,至少1/5的面积被淹。
2011年,喜马拉雅山南北极端天气更加肆虐。
从7月底开始,泰国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持续出现大范围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10月2日,泰国预防减灾机构说,持续两个多月的洪灾已导致全国206人死亡,超过180万人受灾。据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厅同日宣布,泰国全国有23个府的150个县仍然遭到洪水浸泡,共有56万家庭受灾、2人失踪。
朝鲜中央通讯社发布消息称,朝鲜7月下旬的暴雨引发洪灾,导致至少30人死亡,超过6750栋房屋被损毁。洪水导致约1.6万多人离开家园,并淹没4.8万公顷农田,“严重影响今年的粮食收成”。
8月1日,朝中社报道称,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热带风暴和暴雨导致朝鲜十数人死亡、受伤或失踪,2900栋房屋被毁。从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朝鲜有将近6万公顷农田被淹没或冲毁。
9月17日,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季风挟带豪雨侵袭泰国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情况不见好转。预料洪水下周可能灌入曼谷部分地区,泰国当局已在湄南河岸边筑起沙墙,准备抗洪。据报道,两个月来的风雨酿成洪灾和土崩,截止至16日已经夺走泰国至少98条人命,包括一名法国旅客。泰国当局说,全国76个府中的29个遭遇洪灾,被破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据了解,泰国各地约130万公顷的农田已被洪水淹没,相当于新加坡总面积的8倍。
9月19日,巴基斯坦南部地区近期因为持续不断的季风性强降雨造成洪水泛滥,受灾民众超过540万人,洪灾已经使28万人流离失所。这是继去年夏天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之后,巴基斯坦再次受到洪水冲击。
2011年,我国26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50余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1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纪录的洪水,局部地区因强降雨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部分城市暴雨积水内涝严重。据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约1301亿元。全国共有1846个县(市、区)、1.6万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8942万人,因灾死亡519人,失踪121人,倒塌房屋69万间,受淹城市136个。农作物受灾7191千公顷,成灾3393千公顷,绝收861千公顷,因灾减产粮食1133万吨,经济作物损失160亿元,死亡大牲畜192万头。
2012年,我国气候复杂多变,江河洪水多发重发,台风登陆频繁密集,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部分城市内涝严重,局部地区持续受旱。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了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7亿亩,受灾人口1.2亿,因灾死亡673人、失踪159人,直接经济损失2675亿元。
2013年截至7月1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因强降雨、融雪、台风等引发洪水致使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26个省(区、市)2719万人遭受洪涝灾害,死亡157人,失踪16人,农作物受灾1864千公顷,倒塌房屋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80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洪涝灾害死亡人口偏少近6成,受灾人口偏少5成,直接经济损失偏少近1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偏少4成。受灾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安徽、福建、四川、贵州等九省(区),其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因灾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数近八成。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截至17时,地震已造成75人死亡,600余人受伤。
我在2010年4月写作的《拯救地球计划》中就找到了“导致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不断升高,一方面挡住了山南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北方的中国大片土地干旱化、沙漠化,造成地表温度增高;另一方面也挡住了山北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侵,形成了南方的洪涝灾害,使南方温度不断上升;第三方面,阻碍了大山南北冷暖气流的有机交融,大大减少了降水,使南北温度同时升高;第四方面,只有高强度的暖湿气流或寒冷气流才可以通过喜马拉雅山,从而和风细雨的降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暴雨、暴雪等强降水多了,因此造成了诸多的洪涝灾害和冰雪灾害。综上所述,喜马拉雅山的不断升高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天气增多,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威胁到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宿安全和生存环境。”
2010年4月12日,我发网文后有网友评论,炸开喜马拉雅山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人得了大病就要动手术,有切肤之痛,还要流血,但人们还是不会放弃治疗,绝对不会白白等死。同样,自然生态有了病,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也需要动手术治疗,以此来挽救水深火热中的芸芸众生。
以美国为例,其人均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中国的8倍。工业化对地球的危害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在过去的200年中,美洲和欧洲的工业生产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但许多专家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亚洲的工业化将对地球生存系统构成带根本性的威胁。这是因为世界有60%的人口生活在亚洲,而且亚洲工业化的速度是西方工业革命的3倍。
实践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社会是人类的一个大错误,城市是个高集中、高享受、高消耗、高污染,以及无限扩张的地方,根本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旦石油等化石能源枯竭,汽车便无法行驶,大楼就不能居住,机器就成了废铁,到那时以摩天大楼为标志的城市将成为埃及金字塔一样的历史遗迹。它无限扩张的贪婪本性,注定要在世界各地出现一个又一个鬼城。“中国会建造更多的鬼城。中国人均消耗的钢铁、铁矿石和水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工业国家都多。这一切都将会导致铁路不赚钱,公路无人行驶,城市无人居住。”
据统计,中国668个城市垃圾年产量达到1.2亿吨,而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已经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全国现存的垃圾填埋场占地54亿平方米,并且仍在以每年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扩展。未经处理堆积下来的垃圾量已达到70亿吨,侵占土地8亿多平方米,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
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广阔水域上,出现了巨大的垃圾场,那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逐渐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洲”。据美国某海洋研究中心估计,这块“垃圾大陆”80%为塑料垃圾。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估计10年后其面积还将会增长10倍。至少有267种海洋生物受到这种毒害的严重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毒害还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
金融海啸引发了全球的经济衰退,也敲响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警钟。GDP增长是美国发展模式,也是20世纪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的中心,也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核心目标。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之下,这个中心受到了震撼,一股另类的潜流开始呼唤“超越GDP”。伴随着GDP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威胁、社会冲突、人际疏离……使许多GDP很高的国家的人民深感痛苦。美国发展模式的破灭,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很可能催生一次思想革命。
贪婪的人类,懒惰的人类,如果要让地球休养生息,就必须选择农业化的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村文明为主,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现在的发展趋势证明了这一点,穷人住在农村,一般人生活在城市,富人又回到了农村,却在生活档次上更好一些。
工业社会把人们都变疯了,急功近利,渴泽而渔,把地球资源都挖光榨尽,把大自然破坏得遍体鳞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然而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和糟糕。农业社会才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人类通过辛勤劳动来向大自然获取生活能源。
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绿色经济、绿色文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农业社会,人类的高度文明应该是农业文明,最优美和谐的生活就是农村的田园生活。当然,以后的农业社会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农业社会,是真正比工业社会更加科学更加文明的社会,尤其是生态文明、绿色文明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资源都来自于农业,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对生态没有污染和破坏,这一点在目前的新型能源产业中已初现端倪。
马成福预测以后的世界能源一定会控制和摈弃化石能源,大力运用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还可以循环利用的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把水就象油一样作为燃料加到汽车和机器里产生动力。把空气进行工业化提纯应用,尤其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可以变害为宝搞一个大产业。
2009年5月24日,一场云集了全球500多位商界精英的气候变化世界商业峰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当时潘基文致辞说,对于经济而言,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拖累而是“再好不过的机遇”:“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
本文关键词:生态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9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7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