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钒与土壤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交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5:37

  本文关键词:钒与土壤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交互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胶体 运移 多孔介质


【摘要】:土壤钒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日趋严重,环境中高浓度钒累积的致毒、致癌性等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因此,有待深入探究钒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及其环境生态效应。关于土壤胶体的运移规律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且移动的土壤胶体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运移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开展钒与土壤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土壤胶体促进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的理解,为土壤钒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本论文选取结构类型不同的土壤胶体:高岭石、蒙脱石、风沙土、黄绵土、X土、和黄褐土胶体。利用室内砂柱模拟运移实验和数学模型分析手段,开展多孔介质中钒与土壤胶体的运移及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研究流速、pH和离子强度对钒和六种土壤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流速的增大会降低钒在砂柱中的沉积,从而促进钒在砂柱中的迁移;溶液pH从4-8增长的过程中,钒的运移能力也相应地提高;钒的运移能力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利用HYDRUS-ID能够较好地模拟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2)风沙土、黄褐土胶体在碱性条件下的运移能力较强,强酸性条件中的迁移能力较弱;与风沙土和黄褐土胶体相比,黄绵土、X土胶体更易出现沉积;黄绵土及X土胶体在中性、偏碱性时,运移行为较强;与另外四种胶体相比,高岭石及蒙脱石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能力较强。(3)除X土胶体外的其余五种土壤胶体,其运移过程中胶体穿透曲线的峰值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离子强度为0.01 mol/L、0.1 mol/L时,与蒙脱石胶体相比,高岭石胶体更容易沉积在多孔介质中,从而降低其迁移能力。(4)同样是胶体与钒的协同运输,土壤胶体在钒污染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胶体与钒的相关性高于胶体与钒的复合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这是由于两种不同状况下,钒与胶体之间的吸附和解吸过程的不同而引起的,在胶体与钒的协同运输中分别存在着钒的吸附携带作用和钒的解吸滞留现象。
【关键词】:土壤胶体 运移 多孔介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土壤钒污染研究概述11-14
  • 1.1.1 钒的地球化学11-12
  • 1.1.2 土壤钒污染及危害12-13
  • 1.1.3 土壤中钒的环境行为13-14
  • 1.1.4 土壤钒污染治理技术14
  • 1.2 土壤中重金属运移的数值模拟14-15
  • 1.3 土壤胶体在环境中的运移15
  • 1.3.1 土壤胶体的组成及性质15
  • 1.3.2 土壤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15
  • 1.4 胶体颗粒对污染物运移作用的研究15-17
  • 1.4.1 胶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15-16
  • 1.4.2 胶体作用下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16-17
  • 1.5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17-20
  • 1.5.1 研究的意义17-18
  • 1.5.2 研究内容18-19
  • 1.5.3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章 不同因素对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20-30
  • 2.1 材料与方法20-23
  • 2.1.1 供试样品与仪器设备20-21
  • 2.1.2 实验样品的准备21
  • 2.1.3 石英砂表面电动电势分析21
  • 2.1.4 多孔介质的砂柱实验21-23
  • 2.2 数据处理23-24
  • 2.3 结果与讨论24-29
  • 2.3.1 不同流速对钒运移的影响24-26
  • 2.3.2 不同pH对钒运移的影响26-27
  • 2.3.3 不同IS对钒运移的影响27-29
  • 2.4 小结29-30
  • 第三章 土壤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研究30-44
  • 3.1 材料与方法30-32
  • 3.1.1 供试样品与仪器设备30-31
  • 3.1.2 供试样品制备31
  • 3.1.3 土壤胶体Zeta电位31
  • 3.1.4 土壤胶体运移实验方法31-32
  • 3.2 数据处理32-33
  • 3.3 结果与讨论33-43
  • 3.3.1 溶液pH对土壤胶体运移的影响33-38
  • 3.3.2 溶液离子强度对土壤胶体运移的影响38-43
  • 3.4 小结43-44
  • 第四章 土壤胶体对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44-53
  • 4.1 材料与方法45-46
  • 4.1.1 供试样品与仪器设备45
  • 4.1.2 供试溶液及材料制备45
  • 4.1.3 实验方法45-46
  • 4.1.4 测定方法46
  • 4.2 结果与讨论46-52
  • 4.2.1 土壤胶体在钒污染多孔介质中的运移46-49
  • 4.2.2 吸附有钒的土壤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49-52
  • 4.3 小结52-53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53-55
  • 5.1 主要结论53
  • 5.2 主要创新点53
  • 5.3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介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道盛;房志辉;单振东;;单层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半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2 赵成刚,高福平,,曾巧玲;波从单相介质向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入射耗能时在交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S1期

3 赵成刚,高福平,崔杰;波在饱和多孔介质与弹性固体介质交界面上的界面效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4 李向约;李向维;;饱和多孔介质的热固结理论[J];固体力学学报;1990年04期

5 韩鹏;王雪婷;;不同环境因子对纳米二氧化钛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持留行为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6 李伟华;刘清华;赵成刚;;饱和多孔介质三维时域黏弹性人工边界与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7 胡俊栋;鞠莉;寇小明;王学军;金妍;;几种物理因素对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有机质存在条件下的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持留行为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8 徐炎兵;梅涛;李幻;陈盼;;DNAPL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及数值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9 孙慧敏;殷宪强;王益权;;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吕俊佳;许端平;李发生;;不同环境因子对黑土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梦凯;张洪武;郑勇刚;;饱和多孔介质接触分析的两相物质点法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2 王华青;田家勇;;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声弹性理论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曾和;徐小荷;;饱和多孔介质孔隙变形的有效应力定理Ⅰ-微孔洞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张洪武;;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祝彦知;仲政;;正交各向异性含液饱和多孔介质三维黏弹性动力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占芳;冯晓伟;;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应变局部化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曾和;徐小荷;;饱和多孔介质孔隙和骨架变形的有效应力定理[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鲲鹏;基于物质点方法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保忠;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颖;冲击载荷作用下含液饱和多孔介质中应力波传播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贺英;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弹性波方程正反演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波阳;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分析的耦合双域物质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雨鹭;钒与土壤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交互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房志辉;单层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半解析解[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筠;非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半解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飞霞;一类单层饱和多孔介质问题一维瞬态响应精确解[D];浙江大学;2010年

6 胡海飞;饱和多孔介质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的耦合物质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燕秀;弹性介质及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高效无网格法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谷思生;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模拟的耦合物质点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陆春华;液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10 赵王刚;饱和多孔介质中弹性波的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1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841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