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天津市臭氧污染控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4:19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臭氧污染控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臭氧污染 VOCs 相关性 臭氧等浓度曲线模式 EKMA曲线 控制措施


【摘要】:目前,臭氧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高浓度的臭氧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天津市臭氧污染控制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也为臭氧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结合国内外对臭氧污染的研究方法和控制措施,首先分析了2013年到2014年天津市臭氧污染的现状,结果表明臭氧污染有加剧的趋势。为防止臭氧污染的发生,对臭氧与NOx、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臭氧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臭氧与NOx、PM2.5浓度之间是负相关性,臭氧与温度呈正相关性与湿度呈负相关性的结论;通过对臭氧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臭氧污染的高发期是在夏季的午后14:00~17:00之间。由于臭氧与前体污染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为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三章用NOx、VOCs等的排放数据,通过OZIPR模式计算并生成天津市的臭氧等浓度曲线图,分析得出天津市属于VOCs控制区的结论;利用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的方法,对天津市VOCs的反应活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天津市VOCs物种中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是烯烃,其对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率达到了68.68%和67.47%,表明天津市臭氧污染的控制应该以控制VOCs中的烯烃为主。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从污染源控制、加强污染物监测、臭氧削减方案的制定三个方面提出了臭氧污染的控制措施。在控制污染源方面,主要从工业源、生活源、自然源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重点提出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措施;在加强污染物监测方面,提出在对VOCs各物种化学反应活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对VOCs的监测列入常规监测因子;在臭氧削减方案的制定方面,针对天津市属于VOCs控制区的特点,提出对臭氧浓度的控制应以VOCs的控制为主,协同控制VOCs和NOx,并根据EKMA曲线的特点,提出了定量控制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的方法。
【关键词】:臭氧污染 VOCs 相关性 臭氧等浓度曲线模式 EKMA曲线 控制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臭氧污染研究进展8-16
  • 1.1.1 臭氧污染及危害8-9
  • 1.1.2 臭氧污染研究进展9-12
  • 1.1.3 臭氧形成的基本原理12-13
  • 1.1.4 臭氧生成控制区及其研究方法13-16
  • 1.2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16-18
  • 1.2.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6
  • 1.2.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16-17
  • 1.2.3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天津市臭氧污染的现状与特征研究18-30
  • 2.1 引言18-19
  • 2.1.1 研究的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18-19
  • 2.2 研究方法及选用的仪器设备19-21
  • 2.2.1 研究方法19-20
  • 2.2.2 选用的仪器设备20-21
  • 2.3 监测结果与分析21-23
  • 2.3.1 监测结果21-23
  • 2.3.2 监测结果的分析23
  • 2.4 天津市臭氧污染的现状与特征23-28
  • 2.4.1 臭氧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分析23-25
  • 2.4.2 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25-28
  • 2.5 小结28-30
  • 第三章 天津市臭氧等浓度曲线的绘制与污染控制的研究30-42
  • 3.1 臭氧等浓度曲线模式与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EKMA)30-32
  • 3.1.1 臭氧等浓度曲线模式30-31
  • 3.1.2 臭氧等浓度曲线模式的参数选择31-32
  • 3.2 天津市臭氧等浓度EKMA曲线的绘制32-33
  • 3.2.1 数据的来源32-33
  • 3.2.2 臭氧等浓度EKMA曲线的绘制33
  • 3.3 天津市臭氧等浓度EKMA曲线的分析33-36
  • 3.3.1 天津市VOCs/NOx比值对臭氧生成的影响33-34
  • 3.3.2 臭氧消减对策的分析34-35
  • 3.3.3 天津市敏感控制因子的分析35-36
  • 3.4 天津市大气VOCs反应活性研究36-41
  • 3.4.1 VOCs在线监测数据的来源36
  • 3.4.2 大气VOCs反应活性的研究方法36-37
  • 3.4.3 天津市VOCs反应活性及组成特征的分析37-41
  • 3.5 小结41-42
  • 第四章 天津市臭氧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42-50
  • 4.1 污染源的控制42-46
  • 4.1.1 天津市VOCs排放源的介绍42-43
  • 4.1.2 人为源VOCs的控制43-46
  • 4.1.3 自然源VOCs的控制46
  • 4.2 加强臭氧及其前体物的监测46-47
  • 4.3 利用EKMA曲线制定臭氧削减的对策47-48
  • 4.4 小结48-5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0-52
  • 5.1 论文主要结论50-51
  • 5.2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伦文;;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危害与控制措施[J];北京农业;2011年03期

2 巩耀娜;;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J];工程质量;2012年06期

3 臧传军;氯碱工业环境中砼的侵蚀和控制措施[J];氯碱工业;1997年11期

4 戴桂芝;腌制品败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02期

5 张澜君;王琨;;浅析进口印度棉质量状况与控制措施[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年03期

6 罗国香;;建筑工程施工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4期

7 任炜;任社宜;;电力系统水泥杆质量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2期

8 林蔚;浅谈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污染的途径及控制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年09期

9 刘国林;王海明;祝忠付;;影响瓶颈空气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啤酒科技;2011年04期

10 毛向荣,邵傅;大中型压力容器现场组焊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化工设备设计;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素龙;都风海;董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2 蔺新丽;李媛媛;;爆破有害效应的控制措施综述[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绍广;苏洪英;于秀娥;吕丹;杨承波;王超逸;陈洪凯;;力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控制措施[A];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建网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4 屠望;杨永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5 曹耀杰;焦震;;混凝土表面“起砂”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常相军;吴跃生;;大直径螺栓预埋的要点和控制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7 米承勇;曹稹;张军;;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春华;李冲之;王锦才;张信;;原代细胞生产中潜在的污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A];2011新型疫苗与抗体创制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章龙;;综述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措施[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10 吴书娟;段常智;;浅谈冷却塔人字柱表面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泉;控制措施前置 设计预评价扼住装修污染[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2 靳晓磊 赵瀚轩;堆场扬尘控制措施落实较好[N];石家庄日报;2008年

3 甘肃金星啤酒有限公司 刘国林 王国强;啤酒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N];华夏酒报;2014年

4 郭春菊邋余忠稳;埃及开始在埃加边界采取控制措施[N];人民日报;2008年

5 绿叶;猪场氨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6 黄兴勇;川电公司六月安全预警[N];西南电力报;2006年

7 高树峰 宋晓军 张海岩 彭占如 武挺 刘静 李彩云;钢中氧氮成分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8 杨曰胜;认识危险源 做好风险控制[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何荃;浅谈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王霞邋吴维敏 任永凯;南航货运部SMS项目带来“三个转变”[N];现代物流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娅娜;天津市臭氧污染控制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2 尚巍巍;略钢连铸坯缺陷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金亮;渤南油田作业后含水上升机理分析及控制措施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王威;公路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肖定华;供水系统中铝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张浩;武都西隧道地下水渗流分析与涌水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4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844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