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
本文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农林大学》 2010年
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
林小青
【摘要】: 森林景观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业、森林游憩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景观资源的区划则是森林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森林景观资源区划研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对森林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区划与评价及开发利用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与探讨。而近年来,虽然先后有研究者对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森林旅游业的宏观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缺乏科学的定量评价,尤其对森林景观资源区划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文在前人对森林景观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森林景观资源的现状,探讨了森林景观区划的概念、原则、区划现状及区划趋向。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与外业调查等准备工作,笔者完成外业的调查与数据收集,然后采用频度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这两种方法来筛选评价指标,最后运用定性要素赋值、数据标准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森林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目标层为反映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现状;要素层由森林资源、景观资源、气候三大因子构成,指标层由反映要素的10个具体指标构成。从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的综合评价的计算结果可知,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总体得分为77.97分,处于提高发展阶段。 笔者运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对收集的17个指标进行权重分析,选择了森林覆盖率、阔叶林占林分面积比重、单位面积蓄积量、人均占有林地面积、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阔叶树主要造林树种种类、近20年年均降水量等7个对森林景观质量影响较大,且数据比较容易获得的因子,来构建森林景观资源区划指标体系。本文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笔者把各森林景观资源多维分类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然后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森林景观资源样本集进行合理区划。实例区划的结果表明,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数学模型,用在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上简单可行。该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其目标函数的优化时间短、投影函数能达到最优,投影寻踪效果很理想。笔者对得到的投影值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级与区划,最终将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划分为三个等位。 笔者经过分析发现,森林景观资源第一等位、第二等位、第三等位的分布是由内陆向沿海依次排列,这同福建省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相似。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依第一等位、第二等位、第三等位的顺序依次降低,这说明西北地区森林景观资源比较丰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森林生态旅游经营利用的经济效益比较高。而闽中和闽东北部地区次之,闽东南沿海地区较低。通过对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的研究,笔者把福建省森林旅游线路按照等位划分为闽东南沿海森林旅游线路、闽中东森林游憩旅游线路和闽西北山区森林旅游线路三条旅游线路。结合原有的福建省旅游资源区划,笔者又从这三条旅游线路里细化出五个森林旅游功能区。最后,通过对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色的分析,笔者对这五个森林旅游功能区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2 张奎燕;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3 刘春莉,李祚泳;生态环境质量物元可拓评价及实例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4期
4 吴开亚,李如忠,陈晓剑;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5 王业成;雷溥;权龙哲;马小愚;;基于投影寻踪法的稻米品质综合评价[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李春阳,周晓峰;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7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8 胡孟春,马荣华,吴焕忠;海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制图方法[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9 李宝银;;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等级区划分技术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立,王启山,邱慎初,杨坤,宋晓倩;谈《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国家标准的制定[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平;田备;邹昀;刘明晴;;大学教学楼建设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王金亮;陈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在油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11年04期
3 王金亮;陈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在油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11年10期
4 邢乐澄;试论观赏性古生物化石的科学意义及景观价值[J];安徽地质;1997年03期
5 王传玉;改进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的一种新方法[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王慧娟;吴月红;;高校研究生业务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邓寿年;姜培华;;度量判断矩阵相容性的新方法[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曾书红;小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安徽建筑;2002年03期
9 邹江涛;;我国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10 师子峰;;层次分析法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市黄泥堡项目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雁;;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产品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詹原;;农村生态旅游现有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4 张奎燕;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5 张建春;;国外生态旅游细分市场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6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7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8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9 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10 李燕琴,蔡运龙;北京市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仲雄,魏小涛;模糊可拓经济控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2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3 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4 王炳贵,陈建设,郭剑峰,曹辉;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产初步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王清春,张向辉,张林艳,牛树奎,崔国发;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王雪军,程春满,杨建新,孙玉军,付晓;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景观动态监测与预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张荣,翟明普,阎海平;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唐季林,张晓丽;应用RS及GIS进行林业局森林火险区划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宋铁英;一种基于图象的林分三维可视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阎伍玖;;城市各类功能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储,黄利斌,刘泽东,梅加才,陈宝云;要塞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2 陆道调,牟继平;广西森林景观与森林旅游[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3 徐高福;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1年06期
4 菅利荣,李明阳;浙江临安森林景观动态的计算机模拟仿真[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许春如;;福州市郊区森林景观评价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1996年01期
6 罗明永;;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视觉吸收力的评价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1999年01期
7 曹辉,兰思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效益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5期
8 叶兴发;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价值确定方法[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10期
9 郭晋平,张芸香;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5期
10 杨鹏,薛立,陈红跃;森林景观评价方法[J];广东园林;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军;姜志林;;区域森林景观的生态经济模型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林媚珍;刘妍;蔡砥;方碧真;林淑玲;;中山市森林景观生态网络动态分析与优化[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肖随丽;;景观林业内涵概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陈星;;森林遥感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季冬林;;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韩久同;;安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与探讨[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铨;楼炉焕;史琰;;缙云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景观优化策略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军;李惠敏;唐礼俊;唐仕敏;吴千红;;城乡景观空间格局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舒清态;廖声熙;;基于二类调查数据的云南松天然林景观分类及演替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10 来永斌;;辽宁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欧阳朔 通讯员 刘叶建 阮涛;[N];郴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巍;[N];郴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巍 通讯员 谭政平;[N];郴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谭志文 通讯员 李仕兵 朱若葵;[N];郴州日报;2009年
5 蔡茂红 张振东 特约记者 张功和;[N];九江日报;2008年
6 记者 罗志勇 通讯员 谭政平;[N];郴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何一航;[N];郴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周巍;[N];郴州日报;2010年
9 王传真;[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黎玉才;[N];湖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红;森林景观恢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袁晓红;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及动力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赵春燕;森林景观斑块边缘效应和耦合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萌;基于体感交互的沉浸式森林景观展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欧阳勋志;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黄广远;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谢春华;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健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喻庆国;基于自然度的森林景观时空分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董斌;山东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刘翠玲;新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青;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李江婧;基于视觉美的中国森林景观设计途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春红;社区森林景观类型划分及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蒋群星;森林景观斑块划分与耦合网络拓扑图的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佳菁;杭州市主城区森林景观建设与评价探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6 吴兆艳;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可视化及其格局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杨鑫霞;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美学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徐同冰;千峡湖区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周彬;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北京山区森林景观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马文俊;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斑块划分及空间格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8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