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GIS的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16-08-10 10:08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13年

基于GIS的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李科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近些年生态环境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钢铁、冶金、造船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生态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本文旨在建立较完善的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较科学的方法对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准确掌握辽宁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助于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并认同科学生态观,建设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 本文首先介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三种方法,分别为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AHP-Entropy,并分析这三种方法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及优势。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三方面介绍辽宁省的现状,建立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并处理15个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AHP-Entropy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其次,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污染三个方面对2009年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辽宁省自然条件评价结果显示大连、本溪和丹东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而阜新和朝阳的自然条件较差;辽宁省社会经济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大连和本溪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营口、辽阳和朝阳的社会经济发展较慢;辽宁省环境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葫芦岛、丹东和锦州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而本溪和鞍山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最后,基于GIS对2005-2009年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辽宁省大多数城市近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有所下降。2009年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排名为丹东、大连、沈阳、本溪、抚顺、锦州、葫芦岛、铁岭、辽阳、鞍山、营口、阜新和朝阳。根据本文分析,对辽宁省生态环境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208;X8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1994年06期

2 罗宏斌;匡程新;;基于AHP-熵权法的地方可持续支柱产业财源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陶晓燕;章仁俊;徐辉;朱九龙;;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4 赵军;水旱灾害对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减灾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4期

5 王绍玉;孙研;;基于AHP-Entropy确权法的城市公众应急反应能力评价[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胡丽霞;;“五点一线”扮辽宁[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3期

7 刘向阳;徐纬;;浅析GIS在我国的发展及其与测绘的关系[J];民营科技;2010年02期

8 毕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年02期

9 唐凤德;蔡天革;陈中林;惠秀娟;;辽宁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6期

10 李晓伟;陈红;邵海鹏;马娟;周继彪;;基于AHP-熵复合物元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文波;基于RS/GIS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伟;全球变化背景下辽宁省自然灾害发展趋势[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楠;基于科学发展的辽宁省地级市生态评价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海静;辽宁省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亮;朱永明;鞠慧雅;;熵值法在土地集约利用专题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2 吴晓春;崔伟宏;刘东晖;程莉;;GIS在循环经济信息化和数字生态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3 鲁叶江;李树志;高均海;韩晶磊;田迎斌;;东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破坏耕地生产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4 曾珍英;江艳;刘涛;;基于Landsat_TM影像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连季婷;宋红月;汤永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年度变化与空间分异研究——以石家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6 熊鸿斌;王萍;金潇;刘杨艳;;基于低碳经济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李勇;庞毅;;辽宁省水利科技发展重点与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7期

8 李爽;李双成;;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综合聚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陈桥,胡克,刘玉英,李福来,陈兵;正态分布函数在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建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丁刚;金少芸;黄志强;;基于熵值法的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空间差异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华伟;张锐;刘友兆;;GIS和PSR框架下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任学慧;付万;崔利芳;;辽宁省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华萍;;一种指标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县域信息化测评中的应用[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振培;;葫芦岛市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曹向宇;惠秀娟;田亚男;孔飞;;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治理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6 韩菲;王延松;蔡春丽;;农村生物质资源气化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杜鹃;胡成;;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8 吴萱;;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及技术浅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熊鸿斌;刘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合肥市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10 孟庆香;贺鹏飞;曲晨晓;;中原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天配;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兵;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恢复环境响应及其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7 胡永光;基于气流扰动的茶园晚霜冻害防除机理及控制技术[D];江苏大学;2011年

8 齐晓君;矿业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温仲明;纸坊沟流域近百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吴景社;区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毅;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福建;基于GIS的我国海岸带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杜涛;新疆耕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田艳;黄山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策;基于改进AHP的FCE法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昆飙;地市级(湛江)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洪锋;桩基础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蒋兴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黄茜;基于行为分析的代码危害性评估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刘潮海,施雅风,王宗太,谢自楚;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3 施雅风;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4 李永化,尹怀宁,张小咏,陈占娇;5000 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灾害事件与人地关系演变[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5 张洪江,解明曙,王玉杰,李洁;长江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建设途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6 章文波,符素华,刘宝元;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张继承;姜琦刚;李远华;王利花;;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湿地变迁及其气候背景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叶谦吉,于法稳;重庆市三峡库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新型山地生态农业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张翔,夏军,王富永;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10 梁保平,韩贵锋,余丽娟,谌斌;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浪如;钟旭;洪泽勤;贾晓英;杨世松;;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在信息安全评估中的应用[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兴宇;沈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振祥;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和生态建设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张鑫;辽宁省自然灾害的第四纪环境背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萍丽;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变化的遥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董立琼;昆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6 高晶;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文雅;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聪攀;基于可拓学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霞;郭建平;;中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J];青海气象;2007年01期

2 张媛;王靖飞;黄云龙;吴亦红;李洪波;;关于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计算的问题与探讨[J];河北工业科技;2008年06期

3 李博;宋亚楠;杨冰冰;王媛媛;;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赵宇;幺洪波;张哲;李明;王雨加;;通过遥感解译对葫芦岛市生态环境进行的监测与评价[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5 陈素青;;山东省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3期

6 杜庆栋;;临沂市生态建设对鸟类群落的影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郝胜涛;徐玲玲;;基于AHP的辽宁中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8 张春桂;李计英;;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2期

9 于亚玲;李双作;王春辉;王刚;;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J];今日科苑;2010年24期

10 赵广东,王兵,靳芳;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跟踪;邱彭华;谌永生;;基于PSR模型的海南岛生态环境综合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2 仁品一;;上海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3 林乐维;蒋林;郑国栋;杨洋;乐敏莉;;广陈皮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A];第三届中国·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主题发言材料[C];2011年

4 魏丽;黄淑娥;李迎春;贺志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顺久;杨志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好奎;王文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市,促进我市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A];推进制造业强市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论文集[C];2005年

7 冯之坦;龙如银;;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8 谷嵩;张丰;唐晓青;曹亚明;;基于RS与GIS的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高珊;黄贤金;;基于PSR框架下的1953-2008年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韦新良;;开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N];楚雄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李禾;[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卢中火;[N];黄山日报;2011年

4 游晓宇;[N];营口日报;2009年

5 记者 岳志强 通讯员 高宇飞;[N];张家口日报;2010年

6 记者 胡兴旺 通讯员 程锋;[N];丽水日报;2008年

7 陈雪梅;[N];中国质量报;2009年

8 记者 惠强;[N];平凉日报;2009年

9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陈晶;[N];丽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原建猛;[N];发展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纪安;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数据库研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晓印;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分析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窦勇;基于RS、GIS调查资料的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黄昀;重庆三峡库区土壤——柑桔系统重金属生态行为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郭伟;北京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估算与景观格局优化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汾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肖利;2000-2010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尚涛;长治市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亚坤;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郭永芳;芜湖市热岛效应演变及其对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的响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俊杰;基于时空动态的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贞兵;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贾文娟;永定河流域(河北—北京段)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何静;惠州东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发荣;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纵向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0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90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