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7 17:23

  本文关键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4年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

季千惠  

【摘要】:我国海洋面积广阔,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千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的部分太平洋海域都属我国管辖。拥有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分别长达18000千米和14000千米,大约28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渔场面积,疆域和渔场面积的广阔使得我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具体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举措需要因地制宜,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 海洋环境保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防止海洋事故对周边的大陆和海洋渔业造成财产上的损失,这个时候全世界对于海洋的认识尚局限在单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上面,一切行动的开展以最大化的开采和利用海洋资源为导向;第二个阶段是只针对局部的、个别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规范和整治;第三个阶段才开始进入全面保护阶段,开始重视海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海洋生态系统价值对于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主要集中在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出现问题的事后处理这两个层面的,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然而,一个良好环境的获得需要我们做的远远不止上述两个层面,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保障,因此,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述了本文研究问题的来源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应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经济分析法。第二部分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保障机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的概念做出了相关的解释和界定,明确了需要研究的对象。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是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象所采取的,旨在确保海洋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全方位的处于被保护状态的保障机制。还阐述了贯穿文章始终的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学相关理论。本文第三部分对我国目前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海洋功能区基本满足使用,入海排污口临近海域堪忧,海洋生态环境灾害频发。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分析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其中政府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中央层次主要由国家海洋局和其他担任海洋行政管理职责的职能机关组成,地方层次由沿海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构成。该种管理结构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管理主体之间权限不清。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的中央层面由国家海洋局统一协调全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务,但是,地方层面上,各个地方的海洋局之间的管理权限并不明确,各地方政府之间各自为政。(2)国家海洋局任务相对繁重。大至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小至具体的地方执行,国家海洋局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有:宪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行政法规、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和其他部门法中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我国拥有海洋环境管理职能和执法事权的行政部门多达十多个,包括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土地资源部、海关、海军、公安部和能源部等。出台的相关法律30多部,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海关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出入境管理办法》等等。 文章第五部分对国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经验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得出以下经验:重视海洋科技规划,推进科技兴海战略;重视海岸带管理,对海岸带实行一体化管理;重视沿海城市群的污水和垃圾的综合治理工作;重视结果管理,量化污染指标体系,实行有力监督模式;将发展旅游业与保护海洋环境相结合。第六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的设想,最后部分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利用应当贯彻的六项原则——人类海洋环境利益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田其云;海洋生态系统法律保护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1期

3 王琪;高忠文;;关于渤海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反思[J];海洋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4 郑冬梅;洪荣标;;关于海洋环境文化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的若干思考[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5 王琪;王学智;;浅析我国海洋环境应急管理政府协调机制——以2008年浒苔事件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6 周志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J];农业经济;2010年05期

7 韦兴平,关道明,战秀文;对今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设想[J];海洋环境科学;1995年04期

8 赵素娥;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02年12期

9 卢秀容;制度、技术、道德与海洋生态环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5期

10 高益民;;海洋政策及其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小伟;海洋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东;;应对我国潜在通货紧缩风险的财政政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高圆圆;左停;;我国环境优化治理行为者功能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单以红;;关于水资源费性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陈爱东;唐静;;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选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冯素水;;中美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借鉴和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6 王显勇;;论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法律性质及其管理运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7 邓子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与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8 丛中笑;;法治国家视角下的公共财政[J];财贸研究;2009年04期

9 崔潮;;论财政职能的演进:理论、历史与启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生旺;;税收价格视角的农民税收负担问题[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向阳;单忠献;;试论蓝色经济战略中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李萱;沈晓悦;夏光;;我国环保行政体制结构初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敏;;海洋环境文化建设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何静;;浅论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法制建设[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5 凌欣;;渤海专门立法的生态保护事务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王豪巍;郑松林;黄建虾;;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A];2012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本刊课题组;傅崐成;;2007年中国海洋法学研究综述[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7年卷第2期[C];2007年

8 董丽丽;;国内海洋意识研究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宁波;;关于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特征比较的再认识[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10 高法成;周娟;;从海洋文化到渔民社会:海洋教育与意识的培育路径分析[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添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斯亮;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东辉;预算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虹;中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与生态资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马长海;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郑小玲;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模式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香者;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郭建晖;国有资本财务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晓琳;海洋知识溢出及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外庚;中韩海岸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艳;渤海环境治理的政策建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杨波;青岛市海洋开发和海域管理综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学刚;黄岛区海域主导功能分析与海域使用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张昕;山东省省级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宋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牛忠波;调整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戴李黄浩;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布局及收益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的国际关系[J];百科知识;1996年06期

2 俞海;任勇;;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一个分析性框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2期

3 陶恒;宋小宁;;生态补偿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创新;2010年02期

4 张智玲,王华东;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收费的理论依据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5 蒋良勇;黄月飞;;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1期

6 张乐勤;;流域生态补偿理论评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毛汉英,余丹林;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9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10 于宏源;;环境容量与能源创新——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二元博弈视角[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胡斯亮;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李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新力;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罗丽敏;论我国面临的跨国污染转移问题及其对策[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陈瓅蕴;NGO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为何受到阻碍[D];外交学院;2006年

6 张素君;海洋生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祥;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航宇;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初探[J];现代渔业信息;2002年06期

2 卢秀容;制度、技术、道德与海洋生态环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5期

3 杜琦,龙华;福建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产;2004年04期

4 叶青;刘峰;;树立科学的海洋经济发展观创造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J];电大理工;2007年03期

5 孟德花;刘家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问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朱凌;;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执行情况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7期

7 李守俊;;简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与相关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24期

8 王保民;;改善河北海洋生态环境的策略与实践[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4期

9 汪建华;;积极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J];江苏政协;2013年05期

10 何明海;周秋麟;郭水伙;;改善福建海洋生态环境对策[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惠彬;;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路文海;刘书明;杨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分类编码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3 周玉成;;浅谈浙江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许建平;;我国半封闭海湾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高振会;杨建强;崔文林;张洪亮;;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杜联穆;蓝宗辉;詹嘉红;;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陈莉莉;王勇;;论长三角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形式与绩效[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言;[N];广西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邸铭旭;[N];友报;2013年

3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室主任 刘岩;[N];中国海洋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赵婧;[N];中国海洋报;2014年

5 李明春;[N];中国海洋报;2004年

6 记者 张庆申;[N];法制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敏;[N];汕头日报;2012年

8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杨潇;[N];中国海洋报;2013年

9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蔡榕硕;[N];中国海洋报;2013年

10 胡丽茹;[N];中国海洋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季千惠;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曾继平;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宫晴晴;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国家索赔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王琦;大连市长兴岛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相关作者

>曾继平 >王琦

>季千惠 >宫晴晴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6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96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