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
本文关键词:肥城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本文利用TM卫星影像数据,以ENVI软件为;①塌陷地;随着肥城煤矿的开采,对土地塌陷的破坏也越来越明显;②煤矸石;煤矸石随煤炭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因矸石综合利用率;③耕地、林地;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变化显著;④村镇、矿区;村镇的面积因人口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在村庄搬迁整;煤炭的开采不可避免地要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肥城矿区生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本文利用TM卫星影像数据,以ENVI软件为平台,采用最大似然法对肥城矿区1986、1990、1995、2000、2005、2006年的生态损害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
①塌陷地
随着肥城煤矿的开采,对土地塌陷的破坏也越来越明显,塌陷地的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间,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煤炭产量大幅提升,塌陷地面积增加了37.33%,增幅较大。80年代后期,国家出台了土地复垦的政策。在这种政策下,煤矿区开始了塌陷地复垦治理,塌陷地的面积因边塌陷边治理而没有大幅度增加,特别是2005年加大了治理力度,,塌陷地面积有明显下降。但由于煤矿建矿投产时间不同,对土地的塌陷损害一直出现。总体而言,塌陷面积是增加的,增加幅度不大。
②煤矸石
煤矸石随煤炭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因矸石综合利用率的逐年上升,煤矸石的存放量没有大幅增加,对土地压占损害没有加重。随着煤矸石可利用途径的增加,煤矸石的存放量也会逐渐减少。
③耕地、林地
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变化显著。1986—2006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3301.06hm2,增幅达70.85%;林地面积减少了3887.18luIl2,减幅为80.53%。主要原因是土地复垦措施的实施,使原来在浅层塌陷土地上种植的林地复垦为耕地,造成大量的林地变为耕地。同时,村庄搬迁整理、塌陷地复垦为农用地也使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④村镇、矿区
村镇的面积因人口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在村庄搬迁整理、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下,村镇的面积没有大幅度的增加。矿区因人口的增加和综合产业的发展而略有扩大。同时有些闭井的老煤矿一直在进行土地整理、复垦,综合而言矿区面积变化不大。
煤炭的开采不可避免地要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开采程度和治理力度不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也就不同。肥城矿区从1986.2006年的近20年间,因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对耕地的需求增加,59
肥城矿区生态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
因而有大量的林地转变为耕地,村镇面积有所增加,也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塌陷,对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损害。期间随着村庄整理、塌陷地复垦为耕地或林地,对部分破坏的生态环境又进行了积极的修复。
(2)构建了肥城矿区生态损害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及资源利用三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适合肥城矿区实际的生态损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肥城矿区的四个典型煤矿进行了生态损害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是由重度向轻度发展的,生态系统是逐渐趋于稳定的。开发时间长的老矿如杨庄煤矿和曹庄煤矿发展初期和中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经过不断的生态修复,到发展后期损害趋于减弱。后兴建的煤矿如白庄煤矿和国家庄煤矿,从开始设计标准就比较高,考虑到了损害及修复措施,对生态损害的程度较老煤矿就轻微一些。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显现,将来还要不断地采取修复措施。
(3)根据对四个煤矿的环境损害评价结果,针对肥城矿区的实际情况,将四个典型煤矿划分了综合发展修复区、保护开采修复区和生态维护区。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最优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了生态环境短期和长期修复规划。根据每个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提出了塌陷地治理、煤矸石治理、村庄整理、动态预复垦等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
5.2创新之处
(1)探明了肥城矿区生态损害的时空变异特征。
利用TM卫星影像数据,对肥城矿区1986、1990、1995、2000、2005、2006年的土地覆被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年代、不同时段的土地主要覆被变化的情况和原因做了探究。
(2)掌握了肥城矿区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规律。
(3)构建了肥城矿区生态损害评价体系。
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对肥城矿区的代表性煤矿杨庄煤矿、曹庄煤矿、国家庄煤矿和白庄煤矿1990、1995、2000、2005、2006年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生态环境损害状况进行了评价,总结出矿区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损害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5.3讨论
由于本研究只是对肥城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状况的初步探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技术掌握的不成熟,应用ENVI软件对TM数据信息提取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行不同的波段组合,结合等高线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辅助资料进行肥城矿区水体、植被覆盖等多层次、立体信息的研究。
(2)受时间、资料齐全度等客观原因的影响,本次研究探索性的对肥城矿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杨庄煤矿、曹庄煤矿、国家庄煤矿、白庄煤矿四个煤矿进行了定量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取定性加定量的综合方法,建立更全面、合理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价体系,对整个肥城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状况进行评价。
(3)本研究中的生态修复规划属于方向性的,没有涉及到工程量与资金使用。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做出更详尽的修复规划,使之更加合理可行。6l
肥城矿区生态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
参考文献
(1)毕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
究,2001,17(2):122.126.
(2)陈宝田,李俊山.对平朔露天煤矿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
制,1987,5:27.33.
(3)曹丁涛.利用预测型线性规划评价矿区地下水开采量【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21(6):
38—41.
(4)程经权.有关煤矿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问题探讨[J】.煤炭工程,1990,1
(5)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40-43.
(6)陈云浩,郭达志.基于GIS对矿区环境的综合评价fJ】.监测与评价,1998,12(2):47-
49.
(7)丁进宝,程永平.矿区湖泊水质评价的新方法一等斜率灰色决策法【J】.能源环境
保护,1992,1:79—83.
(8)丁进保,程永平.灰色模糊法评价矿区土壤环境质量【J】.能源环境保护,1992,6(4):57-60.(9)丁霞军j王佰顺.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矿井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4,31(06):55-56.
(10)杜志刚.烟团轨迹模式在中尺度矿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煤矿环境保护,
1993,7(2):53—55.
(11)肥城县土壤志[M】.1982,06.
(12)方力.XT神经网络法在大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6,32(3):
4—6.
(13)国统制(2007)6号.国土资源部.
(14)黄彩海,苏广路,杨丽娟.水质标准类别法及其在神府一东胜煤田地面水评价中
的应用[J】.煤矿环境保护,1992,6(5):56.60.
(15)韩杰.我国矿山环境破坏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7):396.
396.
(16)胡月明.土地信息系统【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7)胡召玲.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25(2):71—74.
(18)胡振琪,李鹏波等.煤矸石山复星[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19)胡振琪.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0)姜军,程建光.煤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指标体系的建立【J】.煤炭环境保
护,2002,16(2):9.11.
(21)康纪田.国外保护矿业环境的矿业立法择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8):47.50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刘功辉.小龙潭露天矿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损益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1990,4:71
-73.
(23)李虹,黄洁等.南非矿山环境立法与管理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3):30
-32.
(24)刘红梅,王克强.企业资金利税率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经济,2000,06:12.
(25)刘建斌,王术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J】.煤矿安全,2007,6(14):
38—39.
(26)李景豪.应用多时相遥感资料对能源基地水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与分
析一以神府一东胜煤炭基地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1992,3:42-48.
(27)刘善荃.太西煤资源评价与合理加工利用途径川.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88.
(4):56-61.
(28)李秀菊,张荣祥.蔚县矿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综合利用设想【J】.地下
水,1985,3:26—29.
(29)李湘莲,苏信初.多源地学信息图像处理技术在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中的应用
【J】.遥感信息,1993,(4):12.15.
(30)卢学强,朱颜明,郝立波.环境评价中的赋权问题[J】.环境评价,1995(11):28.29.(31)刘希生.借鉴南非矿业开发管理经验发展湖南矿业【J】.国土资源导
刊,2006,(3):186—187.
(32)刘燕华,李秀彬等.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3)裴新富.系统工程原理在神府东胜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
保持,1993,5:37.40.
(34)宋虎跃,吴勇民,郝佳瑞.煤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途径【J】.矿业快报,
2007(8):58-59.
(35)孙茂也.淮南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资源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1989,
(3):68—88.
(36)宋世杰.煤炭开采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分析与防治对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
利用,2007,(3):44—48.
(37)石晓枫,杨国栋,徐广发.中小型煤矿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物总量分配
方法[J】.煤矿环境保护,1992,6(3):56.59.
(38)孙叶芳,谢正苗等.TCLP法评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J】.环境科学,
2005,26(3):152一l56.
(39)盛业华,郭达志.基于遥感信息的晋城矿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能源环境保
护,l993,7(5):43.45.(40)童潜明.煤厚变化大的小煤矿的评价IbiS[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4:60.61.
下载地址:肥城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_图文49.Doc
【】最新搜索
肥城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_图文
精神科护理学二版课后习题
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
高危妊娠报告登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神州数码-IT管理成本的精细化
爱情为什么会重逢?
测试日报模板
XXXX经济工作会表态发言
中文新词汇对照翻译
本文关键词:肥城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及生态修复规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9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