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Eu(Ⅲ)、Th(Ⅳ)、U(Ⅵ)在铁氧化物及Np(V)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6 19:41

  本文关键词:Eu(Ⅲ)、Th(Ⅳ)、U(Ⅵ)在铁氧化物及Np(V)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5年

Eu(Ⅲ)、Th(Ⅳ)、U(Ⅵ)在铁氧化物及Np(V)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李平  

【摘要】:高放废物能否安全、合理地处理和处置是决定核能是否能够高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放射性核素在高放废物地质处嚣库多层屏障中的吸附、迁移研究可以为处置库的性能和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长期以来,人们重点关注的是放射性核素在缓冲回填材料和围岩上的吸附、迁移行为,而关于放射性核素在高放废物包装容器及其腐蚀产物上的吸附、迁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主要探讨多种放射性核素与铁氧化物的相互作用,考察体系pH值、背景电解质、腐殖酸(HA/FA)及温度等因素对不同放射性核素在铁氧化物表面上吸附种态、结构及吸附机理等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吸附模型。此外,本文还考察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吸附能力较弱的放射性核素在缓冲、回填材料上的吸附行为。本研究旨在为了解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各层屏障介质对放射性核素迁移的阻滞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1)使用SEM、XRD、BET等方法对铁氧化物进行了详细表征,利用连续电位滴定对铁氧化物表面的酸碱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铁氧化物表面的本征反应常数和表面位点密度。铁氧化物表面在低pH值下主要以≡SSOH和≡SwOH两种形式存在,在高pH值范围内时,去质子化位≡S2O-和三SwO-则占主导。(2)采用批式法详细研究了体系pH值、Eu(Ⅲ)初始浓度、离子强度、温度及HA等环境因素对Eu(Ⅲ)在铁氧化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Eu(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受pH值影响强烈而受离了强度影响较弱;升高温度有利于Eu(Ⅲ)的吸附:体系中存在HA时,在低pH下能够极大地促进Eu(Ⅲ)在铁氧化物t的吸附,而在高pH值范围内,HA的存在会明显地抑制Eu(Ⅲ)的吸附;HA浓度越大,促进/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他条件相同时,HA浓度在低于12 mgL范围内时,增大HA浓度能够明显促进Eu(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而当HA浓度高于]2 mg/L时,继续增大HA的浓度则会使得Eu(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率快速下降。(3)采用批式法研究了Th(Ⅳ)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溶液pH值、背景电解质、固液比、HA、干扰离子及温度等因素对Th(Ⅳ)在铁氧化物上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h(Ⅳ)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受pH值影响显著,而高离子强度对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Th(Ⅳ)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和粒径内扩散过程,粒径内扩散过程是控制Th(Ⅳ在铁氧化物上吸附速率的主要步骤:Th(Ⅳ)初始浓度增大时不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一价阳离子对Th(Ⅳ)吸附的抑制作用为K+Na+L1+;ca2+、Mg2+和Cu2+对1h(Ⅳ)的吸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价阴离子对Th(Ⅳ)吸附的抑制作用为Cl≈ClO4-NO3-,而SO42-对吸附抑制作用明显,体系中加入P043。对吸附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酸性条件下,HA会对Th(Ⅳ)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起促进作用,当体系pH值升高时HA对吸附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促进/抑制作用随HA浓度的增大而变得更明显:Th(Ⅳ)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平衡模型。(4)U(Ⅵ)在固-液界面上的滞留过程决定了U(Ⅵ)在自然环境中的移动、迁移行为,其主要受U(Ⅵ)在固体上的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以铁氧化物为吸附剂,采用批式法研究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HA、温度等)下U(Ⅵ)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U(Ⅵ)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过程且粒径内扩散步骤是影响该反应进行的速率控制步骤。U(Ⅵ)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强烈依赖于体系的pH值,而几乎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酸性条件下,体系中存在HA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U(Ⅵ)的吸附,而在碱性条件下可明显地观察到HA对吸附的抑制作用,这是由于体系中的HA会与U(Ⅵ)形成可溶性的U(Ⅵ)-HA络合物。热力学研究表明,U(Ⅵ)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表面配位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所研究pH范围内,U(Ⅵ)在铁氧化物上主要形成三种单齿的内层配合物(≡SsOUO2+(logK=1.65).≡ SWOU020H0(logK=-8.00).≡SwOU02(C03)23-(logK=17.50))。(5)在研究237Np在膨润土上吸附的实验中,建立了用液闪谱仪直接测量237Np样品的方法,并结合批式法吸附实验的特点,确定了最优的样品测量方式。在利用脉冲形状分析技术(PSA)测量2。7Np样品之前,首先用含237Np及其子体233pa的混合样及一本底样选定了实验所需的PSA-level为38;其次,通过对样品的液闪谱图进行数学分析,验证了将PSA-level设置为38时,测得的α计数约为237Np总α计数的~86%,此时可以有效地排除233pa对2。7Np测量的影响,直接用于237Np样品的液闪测量。最后,针对批式吸附实验中样品测量的特点,通过实验确认了当样品中膨润土悬浮液的固液比为0~10g/L时,膨润土的存在对液闪测量几乎没有影响。因而可以通过测量同一样品的悬浮液与上清液中237Np的计数率而计算出样品中237Np的吸附率。从而建立了一套在237Np的批式法吸附实验中用液闪测量237Np的简单、快速、有效的实验方法。(6)使用TEM、XRD.BET、Zeta电位滴定等方法对钠基膨润土进行了细致的表征,利用连续电位滴定对钠基膨润土表面的酸碱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钠基膨润土表面的本征反应常数和表面位点密度。采用批式法详细研究了离子强度、pH值、温度、HA、固液比等因素对Np(Ⅴ)在钠基膨润土上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Np(Ⅴ)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强烈依赖于体系pH值,而与温度无关。向吸附体系中加入HA会使得低pH下Np(Ⅴ)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率明显上升,而在高pH范围内则会抑制Np(Ⅴ)的吸附。Np(Ⅴ)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表面配位模型(SCM)拟合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Np(V)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主要为较弱的离子交换反应,而在高pH范围内主要有两种单齿的内层配合物组成(≡SiONpO20(logK=-4.55)和≡AlO(Np02OH)-(logK=-13.80))。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7.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冰艳;周会群;;砷与无定形氧化铝的表面络合反应平衡常数计算[J];环境化学;2006年04期

2 杨敏;豆小敏;张昱;;固液界面吸附机制与模型——“环境水质学前沿专栏”序言[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10期

3 刘福强;叶远虑;郭宁;张瑞;吴王锁;郭治军;;论文Eu(Ⅲ)在Na基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实验和构模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02期

4 梁俊福,康君波;草酸体系中镎、钚的阴离子交换分离[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1年S1期

5 贾永芬 ,朱志瑄 ,罗方祥 ,姚熠 ,胡景炘;~(237)Np(Ⅴ,Ⅵ)与其子体~(233)Pa的分离测定[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1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远虑;富里酸存在下U(Ⅵ)、Th(Ⅳ)和Eu(Ⅲ)在SiO_2、TiO_2及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D];兰州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而军;于清;;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团聚特征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毛绪美,王凤林,程胜高,洪业汤,朱咏煊,王华;泥炭中胡敏酸与纤维素δ~(13)C序列初步对比[J];地球与环境;2005年01期

3 蒋疆,王果;水相凝胶色谱法测定草炭土溶解态有机质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李丽;宋姚;侯娟娟;杨毅;;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研究腐殖酸与铜离子络合的影响因素[J];环保科技;2010年01期

5 邓慧;廖学品;;胶原纤维负载金属离子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氟离子的作用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陈静;黄占斌;;腐植酸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J];腐植酸;2014年04期

7 徐健;熊先祥;雷奇峰;武以博;;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法规体系的若干问题探讨[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4年04期

8 黄丽;陈征贤;黄怀国;庄荣传;王鸿辉;董清木;郭祥群;;羟基铁锆改性复合膨润土的表征及其对水中硒酸根的吸附性能[J];功能材料;2015年05期

9 曾宪成;李双;;新时期开展腐植酸肥料“三化效应”研究势在必行[J];腐植酸;2015年04期

10 云龙;王驹;杨晓平;宋方敏;;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北山预选区新构造运动分区与中、强地震分布特征[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桥辉;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方临川;重金属与细菌—土壤活性颗粒微界面互作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傅平青;水环境中的溶解有机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陈明洪;泥沙颗粒吸附磷的规律及微观形貌变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李玉虎;有色冶金含砷烟尘中砷的脱除与固化[D];中南大学;2012年

6 史克亮;Se(Ⅳ)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赵文强;病原菌在土壤组分上的界面作用与代谢活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曹媛媛;细菌胞外聚合物与土壤固相界面作用机理及其环境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丽;纳米形态铝化合物与辅酶的作用和对相关脱氢酶活性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艾硕;油品金属银吸附和过氧化氢氧化脱硫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震生;纳米Fe_2O_3和Mn_2O_3及其混合物表面酸碱性质和吸附行为[D];济南大学;2010年

2 谢艳芳;纳米铝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金仓;金属氧化物/水界面上NOM吸附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卢宏翔;茶渣对模拟废水中镉的吸附动态与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谈波;针铁矿、赤铁矿对铅的吸附及其CD-MUSIC模型拟合[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多;改性沸石制备及处理中高浓度氮磷废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常明慧;土壤腐殖酸与无机碳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赖婧;粘土矿物对铅的吸附及其CD-MUSIC拟合[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代洪静;介孔材料MCM-41原粉的吸附性能及固相萃取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巘;富啡酸—锌—硒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调控及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俊峰,吴大清;矿物—水界面的表面离子化和络合反应模式[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吴景贵,席时权,姜岩;土壤腐殖质的分析化学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1997年10期

3 陈静;氧化铁矿物作为环境材料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应用[J];贵州地质;2001年03期

4 刘元方;当前核素迁移研究的若干进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0年01期

5 郭一飞,焦荣洲,梁俊福,刘秀琴;亚铁法测定HNO_3-H_2C_2O_4混合液中的NO_3~-[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0年02期

6 王祥科,郑善良;荧光衰减光谱法研究Eu(Ⅲ)在氧化铝表面的化学形态[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5年02期

7 丁国清;张茂林;吴王锁;;几种有机物对Al_2O_3吸附Eu(Ⅲ)和Am(Ⅲ)的影响[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6年04期

8 王所伟;李家星;陈磊;王祥科;董云会;;Th(Ⅳ)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0年02期

9 范桥辉;郭治军;吴王锁;;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模型及其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7期

10 ;Sorption of Eu(Ⅲ) on GMZ bentonite in the absence/presence of humic acid studied by batch and XAFS technique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艳;Co(Ⅱ)、Ni(Ⅱ)和Cu(Ⅱ)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斌;;日法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平面”铁氧化物[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02期

2 王堃;;铁氧化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效果试验研究[J];贵州化工;2010年03期

3 廖直友;王海川;;磁场对锰铁氧化物还原特性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杨小洪;魏世勇;李永峰;;几种铁氧化物吸附氟的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培钰;高金涛;李士琦;张颜庭;刘润藻;张建良;;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新工艺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5期

6 Stephen Mann;顾天雁;;铁氧化物的生物矿化[J];世界科学;1989年03期

7 巩志坚;田原宇;李文华;徐振刚;;国内铁氧化物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6年07期

8 邵曼君;郭慕孙;;铁氧化物碳还原假固—固反应[J];化工冶金;1982年01期

9 刘永红;董元彦;岳霞丽;李爱华;;锌在铁氧化物和土壤上的吸附[J];湖北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10 谢芸芸;陈天虎;周跃飞;谢巧勤;;微生物-铁氧化物交互作用对黄土中砷活化迁移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承帅;李芳柏;李晓敏;雷静;;铁氧化物/草酸体系对生物难降解有机物的光化学降解[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芳柏;陈俊坚;刘鸿;刘同旭;;铁氧化物-草酸系统光化学降解BPA的机理[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平;范桥辉;潘多强;吴王锁;;Eu(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建旭;方维萱;李天成;郑厚义;;智利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及勘查标志[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晓;尹勇;陈建民;;铁氧化物催化氧化SO_2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孝梨;黄玉明;;生物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吴智君;郭学军;何孟常;;铁氧化物对水中锑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兰金亮;[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平;Eu(Ⅲ)、Th(Ⅳ)、U(Ⅵ)在铁氧化物及Np(V)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付洪波;铁氧化物腐殖质络合态表征及对γ-HCH光催化降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邵兴华;水稻土淹水过程铁氧化物转化对磷饱和度和磷、氮释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亚巍;铁氧化物及其腐殖酸复合物对砷的吸持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黄崇玲;不同铁氧化物对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累积镉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年

3 廖洋;以负载型铁氧化物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放;铁氧化物—腐殖酸复合物对重金属汞的吸持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陶正兴;低分子有机酸对铁氧化物形成转化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雷静;铁氧化物-草酸体系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降解[D];广西大学;2005年

7 张绍卫;EDTA存在下光诱导铁氧化物的形成及机理[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姜利荣;铁氧化物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超;两种铁氧化物矿物对As(Ⅲ)的吸附—解吸及氧化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赞;多种形貌铁氧化物的控制合成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Eu(Ⅲ)、Th(Ⅳ)、U(Ⅵ)在铁氧化物及Np(V)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66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