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 2015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张晖
【摘要】: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经历了多期构造旋回的叠合复合盆地,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巨大。塔中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中部,是塔里木盆地三大古隆起之一;玉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东部。受盆地“多源、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次油气充注”的影响,导致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特征复杂。多期的油气充注和油气藏调整改造,造成了现今塔中、玉北地区油气成藏差异性较大。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为研究选区,以奥陶系良里塔格组(03l)和鹰山组(O1-2Y)为研究层位,以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石油构造学、储层地质学、流体力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荧光观测、微束荧光光谱测定、成岩作用观察、均一温度、盐度测试等)为核心技术,结合钻井、测井、地层等方面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盆地古流体研究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埋藏史和热史分析,从地层古流体生成和运移古流体时、空分布与演化的角度研究不同构造带目的层位的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旨在解剖塔中、玉北地区油气运移的差异性聚集原因及机理,建立不同地区差异性的油气成藏模式。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能够提供一个波长从可见光到X光连续可调的光源,具有强度高、准直性好,偏振性、波长连续可调,测试时间短和对样品无损等优点,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小的微区分析能力,这是以前所有光源都无法满足的,因此应用SRXRF方法分析石油样品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通过测定原油中微量元素特征X射线能量判断所测元素的类别,根据X射线特征谱的峰面积对元素的含量做出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论文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测定了玉北、塔中地区15个原油样品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原油样品中不同微量元素的相对含量,将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样品划分出3类:Ⅰ、高Ⅴ低Ni,富含Ca、Zn、Mn等微量元素,具有海相原油的特征;Ⅱ、低Ⅴ高Ni,贫Ca, Zn,Mn等,富含Fe元素,具有“陆相”原油的特征,认为可能是受到深部火成岩活动的影响;Ⅲ、具有上述两者过渡特征,认为存在混源的可能。V/(V+Ni)指示着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通常情况下V/(V+Ni)0.46指示水体的缺氧环境,V/(V+Ni)0.46指示水体的富氧环境。通过对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样品V/(V+Ni)分析可知,塔中顺西地区的顺西1和顺7井、玉北地区的YB1-2X和YB1-3H井V/(V+Ni)0.46,指示缺氧环境,对应寒武系-下奥陶统这套烃源岩;玉北地区的YB1-4井V/(V+Ni)0.46,指示富氧环境,对应中-上奥陶统这套烃源岩。塔中顺西地区处于一个特殊的构造位置:东侧为满加尔凹陷,西侧为阿瓦提凹陷,北为塔北隆起,南为塔中隆起,其成藏条件十分复杂。该地区裂缝走向以NW向为主,表明裂缝的发育与加里东中期形成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关系密切。该地区长期处于构造低部位,加里东中期Ⅰ、Ⅲ幕和海西晚期近地表岩溶作用不强,溶蚀孔洞不发育,储层条件较差。该处隆起持续到海西晚期结束,海西晚期后,整体升降为主。玉北地区现今的构造形态是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主要发育了四组不同走向的断裂构造带,其中玉中构造带东段的走向为近EW向,西段呈NW向,整体呈弧形向南凸出;皮山北3断裂带的走向呈NNW向。玉北1井构造带、玉北3井构造带以及玉北3井东构造带为NE走向。玉北1井西构造带、玉北1井东(玛东构造带)构造带以及玉北3井西构造带、玉北4井构造带走向为NNE向。玉北地区构造样式总体上是东部构造复杂,西部相对简单。通过对玉北地区构造样式进行分区分带的研究,可以概括出玉北地区所具有的构造样式主要有:低、中、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扩展褶皱、中高角度压扭构造、双向逆冲构造、逆冲三角带构造、底辟构造、叠瓦逆冲构造等。应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方法结合单井埋藏史和热史确定出塔中顺西地区和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幕次和充注时期。塔中顺西地区奥陶系发育了三幕二期的油气成藏:第一期:460.5-371.OMa;第二期:324.0-225.0Ma。玉北地区奥陶系发育了三幕二期的油气成藏:第一期:275.0-240.0Ma;第二期:18.0-0.4Ma。综合油气藏特征及油源对比、构造演化和输导体系、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塔中顺西地区主要发育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两期油气充注成藏;玉北地区主要发育海西晚期和喜山晚期两期油气充注成藏,且不同地区油气成藏存在着的一定差异性。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1)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技术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中的微量元素,并结合原油和油包裹体的荧光观测、荧光光谱主峰波长,分析不同类型的原油特征,并进行初步的油源判识;(2)主要从油气来源、成藏时间及成藏期次的差异性,剖析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过程,研究造成差异性成藏的原因,分析差异性成藏的机理,建立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差异性的油气成藏模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西,金奎励,廖永胜;有机包裹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及其意义[J];地球化学;1998年03期
2 郝雪峰;陈红汉;高秋丽;宋国奇;;东营凹陷牛庄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微观充注机理[J];地球科学;2006年02期
3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胡国艺;单秀琴;罗霞;;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赵靖舟;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地质地球化学;2002年02期
5 卢焕章;一种寻找石油的新方法——流体包裹体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邬春学,黄宇营,杨春,李劲,何伟,余镇危,林克湘,李葵发;基于SRXRF的单个流体包裹体无损分析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J];核技术;2002年10期
7 朱东亚;金之钧;胡文瑄;张学丰;;异常热作用对油藏中原油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8井为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3期
8 邓平;;微量元素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年01期
9 柳少波,顾家裕;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10 赵孟军,黄第藩,廖志勤,熊传武;原油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多丽,关平;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郭小云,辛洪兵,石才土;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纪学雁;舒萍;曲延明;丁日新;郭振华;王璞珺;;流体包裹体在庆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4 付广;庚琪;;气藏天然气聚集速率计算方法的改进——以我国41个大中型气田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赵艳军;陈红汉;李华明;;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在油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三塘湖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李荣西,金奎励,周雯雯,杨建业;渤中坳陷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7 杨荣生,张铭杰,张同伟,李立武,唐俊红;川西南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J];沉积学报;2003年03期
8 程喆,田世澄,曾小阳,卜翠萍,马晓娟;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9 付广;庚琪;;我国不同储量丰度大中型气田形成的聚散气速率特征[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宗举;吴兴宁;潘文庆;张兴阳;张丽娟;马培领;王振宇;;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J];沉积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强路;何治亮;钱一雄;;中央隆起区油气聚集特征与富集关键[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嘉庆;李忠;韩银学;彭守涛;韩登林;许承武;;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台地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陈子蔚;齐孟文;;同步辐射在农业及生物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汪忠德;李葵发;王新海;黄宇营;;X射线荧光微束分析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测定微量元素对相对含量比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汪忠德;李葵发;王新海;黄宇营;;X射线荧光微束分析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测定微量元素对相对含量比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6 仇永峰;;包裹体测温技术在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7 冯彩霞;李国会;樊守忠;潘宴山;范辉;;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其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黎琼;欧光习;张敏;邱林飞;;歧口凹陷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特征与成熟度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李靖;周世新;郑朝阳;王保忠;柳少鹏;张海坤;巩书华;;川东北地区油气形成过程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10 尚长健;张敏;邱林飞;黎琼;吴迪;欧光习;;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研究方法及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0: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自然灾害成因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肖骏;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乐强;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赵乐强;[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李静;任丘潜山型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分析及裂缝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周振柱;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康宁;尼日尔Termit拗陷白垩系层序地层、沉积体系与有利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姚亚明;焉耆盆地油气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海上原油泄漏的化学指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毛婉慧;川东北华蓥山地区龙潭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相划分[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3 刘美薇;南贝尔凹陷南屯组一段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吕少辉;隐伏断裂的地气场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丽娜;准南霍—玛—吐构造带油藏解剖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鄢程鹏;哈拉哈塘凹陷海相油气地球化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玉巧;大港滩海白唐马沿岸带中浅层油气来源及成藏历史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樊爱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刘艳荣;德南洼陷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10 赵力彬;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龙,邱楠生,石硕,曾溅辉;东营凹陷超压体系中的岩性油气藏充满度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高波,施泽进,佘晓宇;巴楚-麦盖提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金强;深水和浅水盐湖相生油岩沉积及其石油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1991年02期
4 刘洛夫,赵建章,张水昌,方家虎,肖中尧;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J];沉积学报;2000年03期
5 赵靖舟;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重新认识[J];沉积学报;2001年01期
6 唐友军;王铁冠;钱一雄;;卡塔克隆起中1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J];沉积学报;2007年04期
7 赵孟军,廖志勤,黄第藩,肖中尧;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浅谈奥陶系原油生成的几个问题[J];沉积学报;1997年04期
8 江文荣,周雯雯;珠三坳陷成岩作用与油气聚集[J];沉积学报;1998年04期
9 王震亮,陈荷立;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古流体动力分析[J];沉积学报;1998年04期
10 马安来;金之钧;张水昌;王毅;;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青,王培荣,金晓辉,林壬子;塔中北斜坡塔中45井奥陶系油藏成藏史浅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3期
2 鲁新便,张宁,刘雅雯;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探讨[J];新疆地质;2003年03期
3 吴楠;蔡忠贤;杨海军;;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原油运移示踪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4 朱蓉;楼章华;牛少凤;马旭杰;金爱民;田炜卓;;塔河奥陶系油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控水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10期
5 程克明,熊英,张晓宝;孔西潜山奥陶系原生油藏成藏时期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4期
6 鲁新便;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5期
7 李江龙;康志江;黄咏梅;易斌;吴永超;曹建宝;胡承先;;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质烃类堵塞物形成机理及防治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3期
8 庞雯;江同文;郑浚茂;史鸿祥;;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6期
9 赵彦德;刘洛夫;张枝焕;王旭东;梅玲;李燕;陈蕾;;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奥陶系原油油源分析[J];现代地质;2008年02期
10 梁狄刚;;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奥陶系油田发现史的回顾与展望[J];石油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新源;杨海军;李宇平;邬光辉;王振宇;江文波;黄广建;邓述友;李新生;刘运宏;刘兴礼;李文华;;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对塔里木盆地中部奥陶系油藏描述及在勘探中的应用[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孙希利;[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魏东 杨东辉 李兆杰;[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彦荣 通讯员 何世伟 马德昌;[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孙希利 雒永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晖;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旷理雄;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奥陶系与三叠系油气成藏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裴承河;玉北1井区奥陶系油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顾乔元;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含油气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史鸿祥;轮南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莹莹;塔河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储层分布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郭川;塔河油田9区-西达里亚奥陶系凝析气藏古岩溶缝洞型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董志鹏;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华;塔河油田奥陶系艾丁可果断裂控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岳文成;塔河南A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对比及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鹏;塔河油田奥陶系兰尕断裂带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曹自成;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油气富集规律与有利区带优选[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8 顾炎午;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陶系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德民;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佳音;塔河10区北部奥陶系油藏油水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中、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7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