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紫根凤眼莲对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7 16:36

  本文关键词:紫根凤眼莲对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理工大学》 2015年

紫根凤眼莲对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研究

李强  

【摘要】:铅、锌、铜、镉是工业废水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现已成为环境中污染最严重的一类物质。电镀厂、肥料厂、采矿厂和纺织厂等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将这些重金属排入环境,而由于这些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高积累性和难降解性等特点,会在食物链中不断累积并放大,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目前,高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重金属处理技术。在众多高等水生植物中,凤眼莲因其对重金属污染物去除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是一种廉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净化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和水质的改善意义重大。还有研究表明,凤眼莲去除重金属的主要部位在根部,其根部细胞壁属于生物半透膜,从而使得分子量较大的重金属被截留吸收在根部。同时,凤眼莲的根系与水面接触面积较大,会形成较为密集的过滤层,能够去除大量的重金属。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通过向普通凤眼莲喷洒诱导剂的方式,培育出紫根凤眼莲;和普通凤眼莲相比,其叶片大小仅为普通凤眼莲的十分之一,而根系较为发达,平均长度为80cm左右,有的甚至超过1 m,这为紫根凤眼莲去除重金属提供了优势。本论文以紫根凤眼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比了它和普通凤眼莲在去除重金属铅、锌、铜、镉上的效果,在了解紫根凤眼莲对四种重金属的主要吸收和吸附部位在根部以后,进一步对紫根凤眼莲根粉和根粉生物炭开展资源化利用。通过实验操作和现代分析手段,解释和探索紫根凤眼莲及其生物质吸收和吸附重金属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滇池圈养紫根凤眼莲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紫根凤眼莲废弃生物资源再利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1)在紫根凤眼莲和普通凤眼莲对比去除重金属Pb、Zn、Cu、Cd实验中,紫根凤眼莲在高浓度重金属溶液中的相对增长率更高,对重金属去除效率以及对水体理化性质改善方面皆优于普通凤眼莲。在单一重金属体系下,紫根凤眼莲在4天内对四种重金属的去除率皆可达到80%以上,去除规律为PbCdCuZn。在混合重金属正交实验中,F检验结果表明:紫根凤眼莲对Pb的去除过程不受Zn、Cu、Cd的影响;而对Zn的去除过程受Pb、Cu、Cd的影响,其作用明显;对Cu的去除过程受Pb和Cd的影响:对Cd的去除过程明显受Pb、Zn、Cu的影响。紫根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去除主要在根部,去除过程存在根表面吸附和植物运输吸收两种作用,去除过程以根表面吸附作用为主。通过吸附作用吸附到根表面的Pb、Zn、Cu、Cd百分比约为75%、43%、29%和61%,其中,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到根表面的Pb、Zn、Cu、Cd为17%、13%、18%和20%:与此同时,紫根凤眼莲对重金属也存在吸收作用,由BCF生物积累指数公式求得紫根凤眼莲对Pb、Zn、Cu、Cd的富集指数分别为267、102、230和173.(2)紫根凤眼莲根粉SEM结果表明,紫根凤眼莲根粉表面孔径分布不规律,其表面呈片状结构且为不规则的矩形;能谱分析表明所有重金属都成功吸附到了紫根凤眼莲根粉表面。BET结果发现其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1 m2/g和11.4nm,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表明其滞后环为H3型。红外光谱表明:根粉上的含磷化合物(2265-2455 cm-1)、羰基官能团(1650-1870 cm-1)和含氮化合物(1335-1565 cm-1)在吸附重金属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在pH为5和根粉投加量为20 g/L时,根粉对Pb、Zn、Cu、Cd的去除规律为:PbCdZnCu,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在混合重金属体系中,根粉对Pb、Zn、Cd的去除率相对于单一重金属体系下有所下降。竞争吸附试验结果表明:Pb或Cu存在时,会影响根粉对Zn和Cd的吸附,但后两者对前两者的影响较小。(3)紫根凤眼莲根粉生物炭由根粉在200、300、400和500℃C下高温缺氧裂解产生,简称为LEC200、LEC300、LEC400 和 LEC500。其中C含量随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含量没有明显差异,O含量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而降低。四种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都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其中,LEC500对四种重金属的吸附速度最快,这是由于LEC500碱度最高、比表面积最大。室温下, LEC500对Pb、Zn、Cu、Cd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9.09 mg/g、45.40 mg/g、48.20 mg/g和44.04 mg/g,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CuZnCdPb。 Pb、Zn、Cu、Cd在LEC500上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经过计算,△H0为正值证实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S0为正值和AGO为负值都说明重金属吸附到LEC500上是自发进行的。四种生物炭的CEC较低而pH较高,吸附重金属后pH明显下降,化学沉淀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大于离子交换。根据红外光谱,烷基官能团、羧基官能团、磷酸化合物和氰基官能团在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紫根凤眼莲在去除水体重金属Pb、Zn、Cu、Cd污染时,相比于普通凤眼莲有更大的优势,其最具特色的长根在被制成根粉和生物炭进行资源化利用后,在吸附重金属Pb、Zn、Cu、Cd时表现良好,为水体单一重金属污染和混合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3;X7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必彬;我国十大流域片水污染现状及主要特征[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2 蔡顺香,颜明娟,黄东风,林诚;水葫芦富集砷、汞、铅、镉、铬含量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5年03期

3 来风习;王九思;杨玉华;;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陈国梁;林清;;广西刁江流域不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产生的环境修复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陈勇生,孙启俊,陈钧,庄源益,戴树桂;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7年06期

6 刘文新;邱炜珣;陈江麟;;近年渤海与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7 何孟常,王子健,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J];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8 于明泉,常青;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林春野;周豫湘;呼丽娟;郭伟;何孟常;阎百兴;全向春;杨志峰;;松花江水体沉积物汞污染的生态风险[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东伟;袁雪;王克浩;杨建;李斗;;化学沉淀-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霞;彭培好;陈文德;;四川省内江市双桥乡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陈云嫩;丁元春;;谷壳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黄星炫;张皓东;谢刚;文清;牛快快;凡冬艳;韩伟;;滇池水葫芦对铅和镉的富集形态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4 薛宇航;陈瑛翔;方芳;张维维;方旭波;;超细蟹粉对污染水体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5 朱华玲;班立桐;徐晓萍;;食用菌对重金属耐受和富集机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6 王刚;常青;;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处理含镍废水性能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7 袁怀波;曹树青;张宁;陈宗道;;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8 欧阳子民;;活性炭对重金属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易念平;张信贵;鲁嘉;严利娥;;地下水生物场变异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赵芝清;管济民;佘孝云;;不同类型污泥对Cr(Ⅵ)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涛发;刘一;张鑫;殷汉琴;李湘凌;袁峰;;金属矿山重金属元素污染与治理对策[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詹杰;黄毅斌;郑向丽;徐国忠;;砷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影响的研究[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胡春华;周文斌;王毛兰;陈文芳;孙佳峰;胡波平;谢丽;蔡连;;南方强降雨带矿区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以德兴铜矿铜污染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4 张兴勃;姜婷娟;;涂装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爱茜;吴海锁;刘伟;韩朔睽;王连生;;酿酒酵母对Cu~(2+)的生物吸附机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培;张丹;何海江;;香菇废弃物吸附微量铅和镉的试验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自伟;;固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8 唐银健;李竺;陈玲;;城市污泥土地利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9 卞中园;杨锡洪;解万翠;陈日轩;林军达;章超桦;;水产贝类中PSP毒素的净化及研究进展[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10 徐弘毅;;菌糠、凹凸棒粘土及其混合物对镉离子吸附能力探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学;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宇雄;木质素基吸水吸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孙雪菲;金属离子在好氧微生物颗粒上的界面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菲;离子交换树脂改性及在起爆药废水中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潇;基于镉超累积植物内生菌的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李天成;重金属有机废水电生物修复及生物膜结构与生物吸附模拟[D];天津大学;2003年

8 李群;麦草原料生物预处理与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1年

9 毕春娟;长江口滨岸潮滩重金属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少伟;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香江;重金属铜和镉(Cu和Cd)及乙酰甲胺磷对矛尾复虾虎鱼毒性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志峰;我国高职院校融资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马岩岩;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今华;埃洛石改性及其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晓宁;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单婷;辽河口湿地及荣成湾环境中重金属赋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官章琴;农林废弃物对废水中Cr(Ⅵ)、Cu~(2+)、Zn~(2+)、Pb~(2+)的吸附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杨秀丽;海藻中几种金属元素形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武萍;微量污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平阳;中国松花江甲基汞的生态污染防治二十年[J];北方环境;2004年02期

2 李晶;臧淑英;宋延山;肖海丰;朱德清;;连环湖阿木塔泡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其对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3 贾振邦,霍文毅,赵智杰,陶澍;应用次生相富集系数评价柴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叶琳,李静,王春华,隋春生,金明华,邹晓妮,韩正学,李娟;松花江汞污染综合治理后环境汞含量及其对儿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5 黄继国,张永祥;GT-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实验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于常荣,王炜,梁冬梅,曹,赫颖,,钟艳兵;松花江水体总汞与甲基汞污染特征的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滕彦国,倪师军,庹先国,张成江,徐争启;攀枝花地区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8 刘恩峰,沈吉,朱育新,夏威岚,潘红玺,金章东;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J];沉积学报;2004年03期

9 王殿魁;;离子交换—铁氧体法综合治理电镀废水闭路循环技术[J];电镀与环保;1983年01期

10 李军;铁氧体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J];电镀与环保;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云辉;含砷硫酸生产废水的治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2 李军;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光泉;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年04期

2 黄玲,刘峙嵘,李传茂;泥煤净化重金属废水[J];化工时刊;2005年04期

3 孙琪娟;;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5期

4 黄琼玉;傅贤书;;转化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1983年02期

5 鼎;;腐植酸及其制剂处理重金属废水鉴定会在青岛举行[J];江西腐植酸;1983年02期

6 许景文;;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J];净水技术;1987年01期

7 王绍文;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防治[J];金属世界;1997年05期

8 陶红,徐国勋,马鸿文;13X分子筛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5期

9 曹姝文,袁启顺,梅作汉,何瑞华,俞盛,李松汉;重金属废水治理试验[J];水处理技术;2002年01期

10 张建梅,韩志萍,王亚军;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和回收综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齐剑英;张泽彪;陈永亨;;黄铁矿处理重金属废水及其表面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现状与展望[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牛俊;;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A];中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十六期)[C];2011年

4 宋显洪;周志鹤;;微孔精密过滤机处理重金属废水[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平;陈永亨;齐剑英;;黄铁矿处理重金属废水[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镭;曾永刚;张毅;;铅锌选矿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羽;胥焕岩;;磷灰石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尔丽珠;;离子交换树脂法移动处理重金属废水[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彬;张利民;;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现状与展望[A];全国镀膜与表面精饰低碳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燕;陈天虎;陈冬;李平;史亚丹;朱晓;;保护气氛下煅烧胶状黄铁矿去除水中铜离子的影响因素[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张莺;[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迟平;[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钟楠;[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记者 仇方迎;[N];科技日报;2008年

5 仇方迎;[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本报通讯员 王双瑾 王蒙;[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记者 张晓红;[N];珠海特区报;2012年

8 记者 李鹏;[N];北京科技报;2013年

9 罗艾东;[N];中国化工报;2011年

10 见习记者 陈业奇;[N];东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民;滇池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及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强;紫根凤眼莲对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邹绍芳;重金属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海水检测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陈新才;重金属在土壤—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杨雷;水泥工业处理含重金属的危险废物的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玉成;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明亮;煤矸石产酸潜力及粉煤灰与马粪堆肥吸附重金属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曾晓希;抗重金属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镉机理和镉吸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谢冰;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铜锌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D];东华大学;2002年

10 田颖;聚吡咯的电化学性质及对重金属还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娜娜;电子垃圾拆解区底泥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污染及其厌氧修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仲鹏鹏;电镀污泥中重金属的回收及固化处置研究[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3 张晓蕊;基于海产品废弃物的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杨梦凡;淀粉改性重金属螯合絮凝剂ISX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俊斌;改进BCR提取协同ICP-MS法对大宝山横石河重金属及其形态的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郝群华;丝藻对水体中Pb~(2+)、Cd~(2+)、Cr~(6+)的去除作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向捷;夹竹桃根系耐铅锌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吸附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聂文欢;氨基膦酸螯合树脂深度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9 赵欣;SMFC-SMEC耦合系统去除废水中铜与镍离子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臧磊;硫精矿处理电镀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紫根凤眼莲对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95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