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调控及其在乙烯齐聚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调控及其在乙烯齐聚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调控及其在乙烯齐聚中的应用
叶健
【摘要】:线性a-烯烃是聚烯烃、合成润滑油等诸多产品的原料,对国民经济乃至国防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乙烯齐聚法是目前生产线性α-烯烃的最重要方法。其中,双亚胺吡啶铁系催化剂由于反应条件温和、活性和产品线性度高以及铁元素廉价易得、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倍受关注,已成为我国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齐聚新技术的重要突破口。然而,该催化体系在现阶段尚存在产物分布过宽、副产蜡状物含量高、粘壁现象严重以及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用量大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业化进程。活性中心的本质对反应行为以及最终的产品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调变活性中心的本质或其所处的微化学环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论文从调控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外加调节剂的应用、助催化剂的修饰改性、均相催化剂的负载化以及可替代MAO的新型助催化剂的开发等手段在调节产品分布、抑制副产蜡状物以及降低助催化剂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并探讨了齐聚过程的反应釜粘壁机理。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以乙酰丙酮铁作为铁前驱体,与双亚胺吡啶配体形成的L-Fe(acac)3均相催化体系,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氢调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活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了通过工艺优化降低助催化剂消耗量的方法。发现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产物中的蜡状物含量,而提高反应压力和加氢调节则在提高反应活性的同时提高了蜡状物含量。氢气在本文体系中并不能降低产物分子量,相反将使蜡状物的分子量增大,表明氢气将促进链增长反应。在保证助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绝对浓度的前提下,通过氢调或优化催化剂加料策略可显著提高助催化剂利用率,Al/Fe摩尔比的下限约为200-300,与理论分析值非常接近。(2)考察了三氟乙酰丙酮、苯基三氯硅烷、三苯基膦以及二氯乙基铝等具有不同Lewis酸/碱性的化合物对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微化学环境的调变作用。根据自身性质的不同,调节剂可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与铁中心、MAO以及配体等反应体系中的各组分相互作用。三氟乙酰丙酮以及苯基三氯硅烷等调节剂主要与催化体系中的AlMe3作用,提高催化剂前体的活化效率并抑制活性中心的失活,而与活性中心本身的相互作用较弱;三苯基膦等有机膦类调节剂具有较强的Lewis碱性,可与活性中心紧密结合,占据活性位点,导致乙烯插入和增长困难,蜡状物含量降低,但同时活性受到极大的抑制;氯化烷基铝类调节剂较为活泼,可将MAO中的桥联甲基置换为氯原子导致氯化MAO与活性中心紧密结合,亦可破坏双亚胺吡啶配体结构或强烈作用于阳离子铁中心,导致经其调节后的催化体系活性显著降低,产物分布严重偏向低碳烯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节剂的选择原则。(3)考察了烷氧基硅烷类调节剂对铁系催化剂齐聚行为的调节作用,结合齐聚实验结果与UV-vis光谱分析探讨了烷氧基硅烷类化合物对催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机理,并根据作用机理对烷氧基硅烷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优选。结果表明,烷氧基硅烷类化合物通过对MAO的骨架修饰与改性,可有效调节活性中心离子对的结构及其化学环境,并降低最终产物中的蜡状物含量。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例,其能够“捕获”MAO中的AlMe3,阻碍催化剂失活,并通过结合在MAO表面或插入到MAO骨架中,造成MAO骨架结构的崩塌以及分子尺寸的减小,有利于活性中心阴、阳离子的分离,从而减小MAO施加于铁中心的屏蔽效应,促进p-H消除得到更多烯烃产物。在该过程中,液相烯烃的活性提高,而蜡状物活性被极大地抑制,蜡状物在总产物中的含量可从高于30 wt%显著降至3 wt%以内。基于TEOS的作用机理,发现含大位阻基团的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DMS)可更高效地抑制蜡状物的生成。两个环戊基的存在可有效实现活性中心阳离子与MAO阴离子的分离,因而当[Si]/[Al]=0.2时即可达到TEOS调节体系[Si]/[Al]=3.0-5.0时的抑制效果。(4)研究了对位烷基取代苯酚和对位卤素取代苯酚等酚类试剂对铁系催化剂齐聚行为的调节作用,考察了苯酚对位取代基的体积位阻和电子效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并采用核磁氢谱等方法研究了苯酚类试剂的调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苯酚类试剂的酚羟基可与MAO强烈反应,实现对MAO的高效改性,从而显著地调变活性中心的微环境、调节产物分布。蜡状物含量随对位烷基尺寸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引入卤素等吸电子基团则可提高酚羟基的反应性,促进其对MAO的改性。苯酚类试剂与MAO的相互作用可促进MAO分子尺寸的增大,并使苯氧基结合在MAO上。前者将导致其对铁中心的屏蔽效应增强,阻碍链终止反应的进行;而后者将有利于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分离,从而降低MAO对铁中心的屏蔽效应,促进β-H消除生成液相烯烃。因此,苯酚类试剂的调节效果是上述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从对助催化剂或铁系主催化剂的改性入手进行了替代MAO的研究。首先借鉴MAO的合成方法,通过苯酚类试剂与AlMe3的反应并共水解,制得苯氧基铝氧烷,再辅以适量的AlMe3可有效催化乙烯齐聚,生成分布良好的烯烃产物。受苯氧基的影响,没有或极少固体产物生成。继续增加铝氧烷中的AlMe3时,更多苯氧基被置换,其结构更加接近MAO,通过苯氧基分离活性中心离子对的能力降低,反应产物中出现少量固体产物。另外,从铁系主催化剂的改性入手,制备了新型负载型铁系催化剂,考察了助催化剂类型及其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TEA处理MgCl2与1,4-丁二醇的加合物制得高效MgCl2载体。负载L-Fe(acac)3得到的铁系催化剂可以稳定活性中心状态,抑制烷基铝的失活作用,可以普通烷基铝作为助催化剂,实现零MAO消耗,并可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6)通过冷模实验、贴片实验以及釜内不同区域粘附物料的GPC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乙烯齐聚过程的粘壁现象。乙烯齐聚过程存在物理粘壁和化学粘壁两种机理。物理粘壁主要发生在釜壁和搅拌轴的气、液相界面处。化学粘壁与活性中心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可发生在液面以下的整个釜壁,贴近釜壁的粘附物料来源于活性中心在釜壁原位生成的聚合物,因而分子量较高。贴片实验结果表明,非金属材质贴片上的物料粘附量明显少于金属材质贴片上的粘附量,通过将金属表面替换为非金属可有效规避化学粘壁的产生。最后综合全文提出了防止或缓解粘壁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3.36;TQ316.3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梅,沈玉梅,钱明星,何仁;Kam insky型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二酚基二茂锆的催化作用[J];分子催化;1999年04期
2 张民;肖田鹏飞;孙文华;;镍配合物催化乙烯低聚/聚合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学报;2009年07期
3 苑士波;大庆HDPE装置聚合釜结块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5年03期
4 钱伯章;;线性α-烯烃的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J];石化技术;2011年01期
5 刘柏平,任晓红,陈纪忠,阳永荣,戎顺熙,蒋国战,张勇,方奇;反应器内聚合物粘壁行为分析——HDPE浆液外循环冷却撤热技术改造[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6 吴秉轴;聚四氟乙烯粘釜初探[J];有机氟工业;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良,钱明星,何仁;含有不同配体的钴配合物/ EAO催化乙烯齐聚(英文)[J];分子催化;2002年02期
2 李小军;生产聚苯乙烯预聚合釜的作用和选型[J];广东化工;2001年06期
3 刘强;王霞;谢克锋;宋赛楠;黄安平;;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发展及应用[J];广东化工;2011年11期
4 薛军;高明智;李天益;;MgCl_2负载TiCl_4催化剂中内给电子体对活性组分钛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6年07期
5 胡海斌;高海洋;伍青;;后过渡金属催化烯烃可控/活性聚合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学报;2011年09期
6 姚薇;黄佃平;赵永仙;邵华峰;黄宝琛;;釜内增韧PP橡胶组分序列结构~(13)C-NMR谱数据的统计理论处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3期
7 赵海英,王喆,李伟,郑国彤,王焕,肖士镜;一种复合载体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5年01期
8 杨科芳;徐浩;郭存悦;董金勇;;分子筛负载催化剂的烯烃配位聚合反应[J];高分子通报;2007年02期
9 王静;朱博超;董金勇;贾军纪;;乙烯齐聚催化剂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年12期
10 吴一弦;黄强;武冠英;孟晓燕;马文艳;;可控/活性正离子聚合的研究与发展[J];高分子通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义;邢辉;马良;周庆明;;100kt/a环管工艺聚丙烯装置聚合物细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贾军纪;朱博超;赵旭涛;;Z-N/茂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聚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郎笑梅;王淑英;张铭辉;;聚丙烯催化剂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秀丽;张桦;;Basell公司聚丙烯Z-N催化剂进展[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淑荣;;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粉末催化剂的制备[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付义;张铭辉;任鹤;张丽洋;;球形MgCl_2负载TiCl_4催化剂的丙烯聚合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立娟;王焱鹏;马丽;张丽洋;;新型给电子体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英爽;王立娟;王伟;梁云龙;;常用球形聚丙烯催化剂性能小试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付义;赵增辉;;球形MgCl_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10 付义;窦雪峰;熊国辉;张铭辉;韦德帅;;球形MgCl_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晖;抗冲共聚聚丙烯微结构、相形态及动态流变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楼均勤;外给电子体对负载型钛/镁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及其与乙烯共聚合的作用与机理[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磊;新型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邹恩广;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历伟;有机/无机复合载体负载化催化剂及其乙烯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程杰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张金利;EVA型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何其佳;微波辐照对聚烯烃和氟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姜涛;MgCl_2/SiO_2复合载体催化剂用于丙烯均聚及多相共聚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朱红军;氮氧多齿配位锆络合物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云;苯乙烯精馏阻聚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慧慧;聚乙烯醇合成及聚合度调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俊凤;MgCl_2/TiCl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烯淤浆聚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薛新;新型高效复合型CrO_x-VO_x/SiO_2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波;管道减阻剂实验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10年
6 黄彪;含芳氧基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烯/1-已烯共聚合[D];浙江大学;2010年
7 管生洲;咪唑侧链官能化茚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梁红燕;外给电子体对本体聚合影响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王光娜;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董春明;乙烯淤浆聚合催化剂的放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仁,于净,卫锋;乙烯线性齐聚的研究 X.烷氧基锆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1995年02期
2 沈玉梅,何仁;乙烯线性齐聚研究 Ⅺ.Kaminsky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J];催化学报;1995年03期
3 范志强,翁建华,王齐,封麟先;Cp_2ZrCl_2/异丁基铝氧烷催化乙烯聚合动力学[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7期
4 张君涛;张国利;冯霄;;乙烯齐聚制α-烯烃镍系催化剂[J];化学进展;2008年Z2期
5 王冀英;向进福;晏永绪;;由两相体系(C_6H_6/H_2O)合成一些新的二茂锆二芳氧基配合物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2年12期
6 邸鸿,何仁,唐超时;α-烯烃合成工艺概述[J];化工科技;2003年03期
7 王亚丽;曾群英;魏福成;黄付玲;王秀绘;;世界辛烯-1及辛烯-1共聚产品生产现状[J];塑料工业;2009年11期
8 潘爱祥;;乙烯齐聚法制取线性α-烯烃技术进展[J];云南化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奇松,于建香,刘太奇;镍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和聚合的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5年06期
2 张国利;张君涛;梁生荣;丁丽芹;;乙烯齐聚制α-烯烃的非均相催化剂[J];应用化工;2007年12期
3 于部伟;王斯晗;张宝军;闫功臣;张婧元;陈谦;赵晶莹;;新型铁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9年12期
4 王曦;王涛;杨敏;沈广录;刘宾元;闫卫东;;桥连与非桥连茂锆金属配合物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3期
5 ;乙烯齐聚制取高纯度n-α-烯烃的探索试验 第一报:高压一步法乙烯齐聚α-烯烃的产率和质量[J];日化情报;1978年01期
6 何仁,蒋景阳,王瑀,周科衍;乙烯线性齐聚的研究(Ⅳ)——ⅣB族化合物催化乙烯齐聚中的几个问题[J];分子催化;1988年04期
7 孙淑坤;乙烯齐聚催化剂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03年12期
8 李光辉,黄英娟,孔维苓,闫卫东;钴系亚胺基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性能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王静;朱博超;董金勇;贾军纪;;乙烯齐聚催化剂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年12期
10 刘东兵,宋焕玲,李达刚;镍螯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制低碳α-烯烃[J];应用化学;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培菊;杨月;刘艳艳;张永平;魏灏;杨晓娟;吴彪;;新型双齿氮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月;杨培菊;张翠;李刚;龙泽荣;杨晓娟;吴彪;;后过渡金属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3 刘彬彬;徐文清;邹士应;谭振明;王凤江;徐晓宁;;新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制备高级线性α-烯烃产品碳数分布调控的探索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部伟;张宝军;陈谦;;新型铁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郭子方;陈伟;糜家铃;王如恩;徐歆;;乙烯齐聚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文华;介素云;张树;郝鹏;张民;高榕;;乙烯齐聚及新型铁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二氯·{2-乙氧甲酰基-6-[1-[(2,6-二乙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合钴(Ⅱ)对乙烯齐聚的催化活性[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高海洋;陈言;伍青;;大位阻的苯胺基亚胺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杨培菊;杨月;张翠;龙泽荣;杨晓娟;吴彪;;镍配合物[N^N]NiCl_2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杨培菊;刘艳艳;黄晓卷;吴彪;姚培洪;朱博超;;[2,9-二苯基-1,10-菲啰啉]NiCl_2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苟爱仙;[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通讯员 苟爱仙;[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陈莉薇 刘彬彬;[N];中国化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健;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调控及其在乙烯齐聚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钱明星;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张玉良;ⅣB、Ⅷ族金属配合物体系催化乙烯齐聚合成直链低碳α-烯烃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海平;吡啶亚胺类ⅣB、Ⅷ族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乙烯齐聚和聚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宝军;新型乙烯齐聚催化剂及反应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肖立伟;2-(1H-2-苯并咪唑)-6-亚胺吡啶和2-烷氧基亚胺邻菲啰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乙烯催化行为[D];兰州大学;2009年
7 朱红军;氮氧多齿配位锆络合物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杰;杂环胺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胥明亮;胺醇、β-二酮、β-酮亚胺配体及其钛、锆络合物的合成和催化乙烯齐聚性能初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姜涛;乙烯齐聚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4 曹晨刚;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合成α—烯烃[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余建刚;一类新型的N,,N二齿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聚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黄勇;茚锆络合物催化乙烯齐聚[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张君涛;乙烯齐聚制线性α—烯烃的新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新年;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烯齐聚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9 邱利民;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乙烯齐聚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10 徐浩;分子筛负载催化剂的乙烯齐聚/原位共聚反应规律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调控及其在乙烯齐聚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1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