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尾矿土壤环境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铀尾矿土壤环境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5年
铀尾矿土壤环境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闫逊
【摘要】:在国家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重点项目(14ZG6101)的资助下,本研究以我国某大型铀尾矿库整个土壤滩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定点实地采集库内外土壤样品,分析铀尾矿中常见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U, Th, Ra、40K的含量,研究其在铀尾矿库内外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按放射性核素U浓度对铀尾矿内部进行区块划分,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考察铀尾矿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放射性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的适应机制等,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以各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为权重,加权计算各土壤评价指标值,综合判断评价不同浓度区块、不同深度土壤的质量状况,筛选和建立铀尾矿放射性污染环境评估体系,为放射性核素的迁移研究及铀尾矿的治理与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铀尾矿库内不同浓度污染区块土壤中放射性核素U和Th的浓度均超过了全国含量平均值,核素Th与Ra (PCC=0.69, p=0.04)、核素Ra与40K呈显著相关(PCC=0.88,p0.01)。随着采样点与铀尾矿库距离的增加,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沿着水平方向缓慢下降,到达一定距离后(1100米)基本降低到天然本底水平。(2)铀尾矿库内不同浓度污染区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均呈酸性;尾矿库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核素U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土壤中总碳含量随着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随着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如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总钾和有效钾含量均随着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呼吸及土壤酶活均随着核素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差异显著(P0.05)。在铀尾矿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污染物影响下,随着放射性核素U浓度的升高土壤环境质量愈发恶化。(3)铀尾矿内中、低浓度污染区块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真菌,但是在高浓度污染区块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相比细菌和真菌表现出较低水平,微生物种群数量随着污染的增加而减少;在中、低浓度污染区块土壤中共检测到7个菌门,高浓度污染区块土壤仅检测到4个菌门,三个浓度污染区块土壤中Proteobacteria均为绝对优势菌群;通过宏基因组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放射性核素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显著影响,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铀尾矿库内土壤中广泛存在。随着土壤中放射性污染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为评价铀尾矿治理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4)从获得的KO(直系同源系统)不同分类的丰度差异检验发现:其它氨基酸代谢(Metabolism of other amino acids)功能在高浓度土中的比例显著低于低浓度土的比例(p-value=0.00679),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功能则在高浓度土中的比例显著高于低浓度土(p-value=0.001784),表明高浓度土中的微生物膜蛋白转运功能相对其它功能要高。氨基酸新陈代谢和膜运输可能是加剧放射性核素U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原因,而ABC(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器和双元组分信号系统可能是微生物抵抗放射性核素的主要原因。(5)各类别铀尾矿土壤评价指标的平均权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微生物适应机制指标微生物活性指标污染物分布指标微生物多样性指标,表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和微生物适应辐射机制指标等可以作为显著的环境风险评价要素,能够有效的评价铀尾矿污染土壤的质量变化。对各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排序后,结果为C1(低浓度表层土壤)C2(低浓度中层土壤)C3(低浓度表层土壤)A1(高浓度表层土壤)A3(高浓度底层土壤)A2(高浓度中层土壤),表明随着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升高,土壤质量急剧恶化,且不同浓度污染区块表层土壤质量均好于中、底层土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91;X7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扬;毛亮;周培;支月娥;张春华;;Cd,Pb污染下植物生长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瑜;吴以中;宗良纲;冯霞;;POPs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7期
3 郑钧正;;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2008年报告书概述[J];辐射防护通讯;2012年04期
4 陈莹莹;王金花;陆贻通;;丁草胺与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10期
5 张汉波,于春蓓,施雯,沙涛,程立忠,段昌群;不同时空铅锌矿渣中耐受重金属细菌群体的变化[J];农村生态环境;2004年01期
6 辛承友,朱鲁生,王军,孙瑞莲,赵秉强;阿特拉津对不同肥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7 王义祥;姜照伟;翁伯琦;黄元仿;;外源La对种植圆叶决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周通;潘根兴;李恋卿;常上;;南方几种水稻土重金属污染下的土壤呼吸及微生物学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9 张涪平;曹凑贵;李苹;次仁央金;通乐嘎;李成芳;;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仉欢;朱玉坤;乔康;王开运;;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梅杰;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监测与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2 阮菊俊;铜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PCR-DGGE分析[D];扬州大学;2008年
3 朱晓杰;铀矿山典型场地中铀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刘宇庆;左海军;陈久兰;徐君;陈明波;;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肥力质量状况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2 王开勇;钱文东;茹思博;杨乐;庞玮;;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3 黄丽娜;李文宾;廉振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刘廷凤;丁克强;王荣俊;;铜和丁草胺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5 严世光;廖铁军;王珂;林芬芳;;土壤质量及其时空变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王胤;杨章旗;张振林;郭飞;杨春霞;;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化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张翻翻;刘宏宇;陈胜;王蓓;;西安市城乡边缘区不同类型土壤性质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3期
8 孙锐;舒帆;孙卫玲;郝伟;李丽;;典型铅锌矿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洪生;邵新庆;刘贵河;韩建国;;围封、浅耕翻改良技术对退化羊草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素慧;大蒜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EM缓解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宏芝;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周博如;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徐军;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的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金山;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郑忠明;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与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胡文芳;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闫晗;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土壤质量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10 成艳红;土壤食细菌线虫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养分和激素作用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欣;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慧;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伟;四倍体棉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张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编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庆芳;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雪冉;矿区复垦土壤压实特征及蘑菇料施用改良效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锋;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地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8 雷瑞虎;湘西野生桂花群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牟村;湖南打鼓坪林场植被与植物群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洪瑜;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碳氮含量及质量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铁,扬斌;果农复合经营模式系统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李霞;潘开文;高平;王进闯;蔡登高;;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3 张成霞;南志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6期
4 王娓,周晓梅,郭继勋;东北羊草草原两种主要群落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贡献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年01期
5 杨成德;龙瑞军;陈秀蓉;满元荣;徐长林;惠婧婧;;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物理因子相关性特征[J];草业学报;2007年04期
6 卢铁光,杨广林,王立坤;基于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法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胡海波,康立新,梁珍海,仇才楼;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8 曾国熙,梁川,裴源生;土壤质量排序和分类研究中密切值法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2期
9 吴桂惠,周星火;铀矿冶尾矿、废石堆放场地的辐射防护[J];辐射防护通讯;2001年06期
10 何观生;戴民主;李建峰;曹寿孙;夏斌;许德如;李文铅;杨之青;;相山流纹英安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东;铀在地下水中化学形态及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秀华;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臧宏伟;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及环境质量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纯;零价铁和赤铁矿去除污染水体中U(Ⅵ)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4 刘小艇;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曹存存;红壤胶体对铀(Ⅵ)的吸附性能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洪达;陆地生态系中放射性核素转移过程[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4年04期
2 林平;放射性核素通过浮游植物的沉积[J];海洋环境科学;1987年04期
3 白宝宽;;利用放射性核素~(14)C研究植物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的实验方法[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4 庞巨丰,郑桂芳,刘庆表;西安市郊土壤-麦、面系统放射性核素的转移特点及产生的剂量[J];环境科学;1988年01期
5 粱长生;;英国对放射性核素的常规检测和应急计划[J];职业与健康;1990年04期
6 朱阿娜;青海省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及其剂量估算[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3期
7 罗梅初,陈红红;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促排药物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年01期
8 杜鸿善,樊勤,李桂花,颜素娟,姚历农;用于应急辐射测量的混合放射性核素标准溶液的制备[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9 李桂荣,沈丹,张竹青,牟森;青岛市放射性核素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J];中国辐射卫生;2001年02期
10 赵尧贤,罗进;浙江省住宅和建材放射性核素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恭梁;;放射性核素监测和大气输运计算的若干问题[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王书暖;李春晟;;产生医用放射性核素核数据的测量、理论计算与评价[A];2007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学科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书暖;李春晟;;产生诊断和治疗医用放射性核素核数据的测量及理论计算与评价[A];第三届(2005年)同位素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5年
4 王书暖;;产生诊断和治疗医用放射性核素核数据的测量及理论计算与评价[A];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雪娜;韩春起;李亚明;;放射性核素试餐显像评价重建胃储袋的功能的临床应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6 武山;刘龙波;解峰;师全林;党海军;张昌云;唐寒冰;陈莉云;吴艳敏;张志弘;何小兵;韦冠一;张佳媚;;大气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姜炜;李凤生;秦润华;刘宏英;楚建军;;磁靶向放射性核素载体的研究进展[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8 李新星;胡玉芬;;浙江省重点区域放射性核素监测[A];浙江省第十届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又平;王俊起;秦岚;;放射性核素锶-90治疗瘢痕增生[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孙玉兵;李家星;王祥科;;基于光谱学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水-固界面的作用机理[A];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平;[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湘雅三医院教授 石光清;[N];大众卫生报;2008年
3 记者 张隽波;[N];山西日报;2011年
4 ;[N];中国质量报;2004年
5 刘婷婷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N];健康报;2009年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副研究员 高美须;[N];科技日报;2011年
7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美须;[N];光明日报;2011年
8 吴永刚;[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张定业 实习生 胡磊;[N];济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素琴;[N];中国气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逊;铀尾矿土壤环境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田源;核医学微剂量估算系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范桥辉;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毛亚虹;装饰建材辐射剂量模式及其无损检测筛选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敬国;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宋文成;X射线光谱学研究水中Co(Ⅱ)、Eu(Ⅲ)、As(Ⅴ)和U(Ⅵ)的富集机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高沁怡;国产放射性核素~(103)Pd支架抑制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于;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初步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艺众;不同土地利用下放射性核素与土壤肥力因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宋丽娜;雾霾天气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少波;Hf、Lu、Yb的放射性同位素生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段宗炼;放射性核素在长江口固—液相态转化影响因素的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李恒;青岛近海放射性核素的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舒洪灶;新型放射性核素促排剂壳聚糖—乙二胺四乙酸(CTS-EDTA)纳米粒体内促排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东旭;放射性核素在岩土体中迁移的数值模拟及影响评估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邵小南;放射性核素肾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强;基于LUDEP程序的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计算[D];南华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铀尾矿土壤环境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2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