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电催化体系新型纳米电极的设计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06 13:24
  电催化技术因其高效、环保、易操控实施而受到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电催化体系既能够完成清洁能源的转换与存储,又可以实现水污染的控制与处理,并能与光催化等体系进行耦合协同,故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如何筛选合适的电极材料,并通过尺寸、形貌和表面结构的设计来提升其电催化性能,仍是当前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简单易行的溶液法,精准调控出特定的贵金属铂(Pt)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将其应用于电催化产能和有机物去除,并深入探究其内在机制。针对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从商业化Pt纳米多面体单晶电极出发,从尺寸和晶面调控角度讨论其成核与生长机理,并扩展至TiO2纳米多面体单晶电极,结合晶面调控、缺陷掺杂、基底复合等对其进行综合改性,证明其存在两电子产H2O2过程以及具有电化学检测痕量双酚A(BPA)的潜能;同时构建基于商业化碳毡(CF)电极的原位有机芬顿体系来协同电催化降解苯酚,并对其降解机理提出新的认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实现了亚5nm超小型Pt多面体单晶的可控合成。针对商业化Pt/C粒径、形貌不均一的问题,采用多元醇高温还原法,选择氯...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催化体系新型纳米电极的设计和应用


图1.2?ORR反应动力学历程(Wroblowa法表示)|56]

形貌,芬顿,非金属,原位


?第1章绪论???HO!'?〇,H?^rH20&C02??Hjf'0?k_y°\?P}〇H??--^i^?\\\?Metat-free?Perrton-like?System??图1.3非金属中心原位有机芬顿体系[75]。??1.3.3电化学传感??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测定反应物电化学性质变化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能存在??电富集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信号强度mi。相比色谱法、分光光度法、酶联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高效、具有小型化推广潜能。但??对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该检测方法的定性和定量相对来说较难,尤其是对相近??的反应超电势,会出现多重反应同步进行且相互干扰,从而使得检测失去选择性。??为解决上述难题,可采用与其它高选择性的技术进行联用,如分子印迹技术,同??时提高信号响应[78]。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核心是电极材料,主要有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碳基非金属179]。自1972年Fujishinia和Honda发现Ti02的紫外光响应催化电解??水现象,Ti02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研究甚广,因其无毒性、生物兼容、抗光蚀特??点,可用于气体传感、化学需氧量(COD)光传感和生物传感等@1。其中,气体??传感器可用于检测H2、02、CO、H20和VOCs等多种气体,但工作温度较高、恢??复时间长,通过探索TiCb新形貌、与贵金属和其它半导体复合可改善其性能。COD??传感器通过光催化作用检测水中溶解有机质。结合上述工作,通过修饰的纳米颗??粒的表面组成,可得到高选择性的目标成键,可用于电化学检测水中污染物。??1.4存在问题和改性策略??1.4.1存在问题??目前电催化技术的电流效

变化图,多元醇,原子,变化图


?第1章绪论???体双锥,由八个丨101丨面和2个{001}面组成|11Q]。??C?Ug,?critical?limiting?supersaturatjon??I?义-?…—.??1?c,?\?^??T?f?1?siiiiity??/:*?:??:;??I??/?generation?;?s?lf-?]??/?of?atoms?;?nwcteation?i??Ttrne?????图1.5多元醇还原合成中Pt原子浓度随时间变化图[1呀。??1.4.?4尺寸和晶面调控??Pt晶体的电催化活性不仅取决于其比表面积,更与其表面的原子结构或排??布密切有关。前人工作表明通过减小尺寸,可提高其比表面积。Pt纳米颗粒不同??晶面对各个物种的吸附和脱附能力不同,Stamenkovic等发现在非吸附性HCl〇4??电解液中,由于表面结构与〇2之间相互作用减弱,其对-OH吸附能力增强,导??致ORR活性顺序为丨100}面>{111丨面>{110}面;而在吸附性H2S〇4电解液中,??晶面吸附与S042?的抑制作用,导致ORR活性顺序为{111丨面<{100}面<{110}??面丨2|]。??Pt具有/^晶体结构,且由于其高内应变能和存在氧化刻蚀,很少能形成孪??晶结构。图1.6显示了常见Pt立方体、八面体、四面体及其对应的截角、过生长??和多枝结构,通过调控封端剂、溶剂极性(水相/多元醇/油胺)即可实现[11|]。在??水相中,由于还原较慢,调控可得到八面体;而多元醇具有高沸点、溶于水、溶??解极性物质能力强的优点,且沸点、黏度、相对密度和熔点等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力口,油胺可同时作为还原剂、溶剂和胶体稳定剂,在多元


本文编号:2901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901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