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netobacter johnsonii JH7抗Sb(Ⅲ)分子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11:08
锑(Sb)污染是我国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环境问题。锑污染随着含锑(Sb)化合物在社会生活大量应用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Sb进入环境后对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体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也对生态系统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Sb(Ⅲ)是Sb不同价态中毒性较高的一种,对具有极高的生物毒性。研究微生物对Sb(Ⅲ)的抗性机制对于阐明Sb(Ⅲ)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补充微生物的Sb(Ⅲ)抗性机制还可为基于微生物的锑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理论支撑,但关于微生物的Sb(Ⅲ)抗性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为更全面地全面阐述微生物的抗Sb(Ⅲ)机制,本研究从含Sb矿尾矿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抗Sb(Ⅲ)能力的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JH7并对其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本研究首先鉴定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JH7的生理生化特征及该菌对Sb(Ⅲ)、重金属、有机选冶药剂的抗性特征,确认该菌株的环境耐受能力;再通过基因组扫描测序技术得到Acinetobacter johnsonii JH7的扫描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注释及功能预测推断与A...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锑的性质
1.1.1 锑元素的性质、来源及生产方式
1.1.2 环境中Sb的形态
1.2 Sb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1.2.1 Sb的应用
1.2.2 Sb污染现状
1.2.3 Sb污染的治理
1.3 Sb的生物毒性
1.3.1 Sb的植物毒性
1.3.2 Sb的动物及人体毒性
1.3.3 Sb的微生物毒性
1.4 生物抗Sb机理的研究
1.4.1 Sb(Ⅲ)转运通道蛋白
1.4.2 微生物抗Sb(Ⅲ)功能蛋白的研究
1.4.3 Sb的微生物甲基化
1.4.4 Sb(Ⅲ)的微生物氧化
1.4.5 Sb的微生物还原
1.4.6 Sb的微生物吸附
1.4.7 微生物抗Sb胞内调控
1.4.8 Sb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6.4 创新点
第2章 抗Sb(Ⅲ)细菌筛选及急性毒性检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实验药品及设备
2.2.3 尾矿砂理化参数分析
2.2.4 样品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2.5 BCR连续提取法测定样品中Sb的形态
2.2.6 抗Sb(Ⅲ)细菌的筛选
2.2.7 细菌抗Sb(Ⅲ)能力的检测
2.2.8 抗Sb(Ⅲ)细菌对其他重金属及浮选药剂抗性的检测
2.2.9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2.10 含Sb(Ⅲ)溶液急性毒性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采样区域样品重金属及理化参数
2.3.2 抗Sb(Ⅲ)细菌的筛选及其耐受重金属/有机选冶药剂能力的测定
2.3.3 含Sb(Ⅲ)溶液急性毒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Sb(Ⅲ)菌株JH7 的鉴定与基因组测序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细菌菌株JH7 的形貌特征
3.3.2 菌株JH7 最适生长条件的鉴定
3.3.3 菌株JH7 的生理生化特征
3.3.4 菌株JH7 基因组测序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Sb(Ⅲ)细菌对Sb(Ⅲ)的吸附与氧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johnsonii JH7 解毒机理研究
4.3.2 A.johnsonii JH7对Sb(Ⅲ)的氧化
4.3.3 A.johnsonii JH7对Sb(Ⅲ)的等温吸附模型及动力学研究
4.3.4 A.johnsonii JH7对Sb(Ⅲ)的表面吸附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抗Sb(Ⅲ)细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差异蛋白的筛选
5.3.2 基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A.johnsonii JH7对Sb(Ⅲ)抗性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差异表达蛋白列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经历
本文编号:3708142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锑的性质
1.1.1 锑元素的性质、来源及生产方式
1.1.2 环境中Sb的形态
1.2 Sb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1.2.1 Sb的应用
1.2.2 Sb污染现状
1.2.3 Sb污染的治理
1.3 Sb的生物毒性
1.3.1 Sb的植物毒性
1.3.2 Sb的动物及人体毒性
1.3.3 Sb的微生物毒性
1.4 生物抗Sb机理的研究
1.4.1 Sb(Ⅲ)转运通道蛋白
1.4.2 微生物抗Sb(Ⅲ)功能蛋白的研究
1.4.3 Sb的微生物甲基化
1.4.4 Sb(Ⅲ)的微生物氧化
1.4.5 Sb的微生物还原
1.4.6 Sb的微生物吸附
1.4.7 微生物抗Sb胞内调控
1.4.8 Sb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6.4 创新点
第2章 抗Sb(Ⅲ)细菌筛选及急性毒性检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实验药品及设备
2.2.3 尾矿砂理化参数分析
2.2.4 样品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2.5 BCR连续提取法测定样品中Sb的形态
2.2.6 抗Sb(Ⅲ)细菌的筛选
2.2.7 细菌抗Sb(Ⅲ)能力的检测
2.2.8 抗Sb(Ⅲ)细菌对其他重金属及浮选药剂抗性的检测
2.2.9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2.10 含Sb(Ⅲ)溶液急性毒性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采样区域样品重金属及理化参数
2.3.2 抗Sb(Ⅲ)细菌的筛选及其耐受重金属/有机选冶药剂能力的测定
2.3.3 含Sb(Ⅲ)溶液急性毒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Sb(Ⅲ)菌株JH7 的鉴定与基因组测序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细菌菌株JH7 的形貌特征
3.3.2 菌株JH7 最适生长条件的鉴定
3.3.3 菌株JH7 的生理生化特征
3.3.4 菌株JH7 基因组测序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Sb(Ⅲ)细菌对Sb(Ⅲ)的吸附与氧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johnsonii JH7 解毒机理研究
4.3.2 A.johnsonii JH7对Sb(Ⅲ)的氧化
4.3.3 A.johnsonii JH7对Sb(Ⅲ)的等温吸附模型及动力学研究
4.3.4 A.johnsonii JH7对Sb(Ⅲ)的表面吸附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抗Sb(Ⅲ)细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差异蛋白的筛选
5.3.2 基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A.johnsonii JH7对Sb(Ⅲ)抗性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差异表达蛋白列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经历
本文编号:3708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70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