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氮化硅纳米孔传感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16:22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氮化硅纳米孔传感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化学修饰纳米孔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聚苯乙烯微球 DNA杂交 单分子检测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生物传感器 过氧化氢


【摘要】:化学修饰纳米孔传感器是一个新兴领域预计对生物分析和在纳米尺度上的化学作用以及单分子检测基本的理解将有重大影响。目前,固态纳米孔的应用正在成为研究的焦点,与生物纳米孔相比,它们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形状、大小和表面性质可控等。新制备的固态纳米孔内壁或者表面是氮化硅基质材料组成,没有与待测分子产生特异性识别的位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如果通过化学表面改性或者修饰特异性的基团,可以极大地扩大分析物的范围,实现无标签、在线实时监测生物分子动态互相作用。这种方法赋予纳米孔新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纳米孔的选择性和灵敏性。本课题使用FIB制备了单个氮化硅纳米孔,通过氨基硅烷(3-APTES)激活表面,优化了氨基硅烷修饰氮化硅纳米孔的时间对尺寸的控制,多手段表征了3-APTES有效修饰氮化硅纳米孔。研究了调控溶液pH改变3-APTES功能化纳米孔表面电荷有效克服低表面电荷聚苯乙烯微球的易位以及分析了化学功能化的纳米孔孔壁与聚苯乙烯微球易位在纳米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偏置电压与阻塞电流和易位持续时间的函数关系。在3-APTES激活纳米孔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化学偶联双功能试剂共价偶联氨基DNA探针和辣根过氧化酶分子,作为靶向识别DNA序列传感器以及过氧化氢传感器,在纳米尺度上研究了互补与非互补序列识别的动力学,讨论了偏置电压与阻塞电流以及易位持续时间的函数关系。基于电压反馈控制首次检测了单个辣根过氧化酶分子,考察了纳米孔检测过氧化氢检测限以及线性范围,探索了实时监测单个酶分子生化反应和酶催化底物的产物的易位,从而使得纳米孔变为一种高特异性、低成本、多用途、可集成化/微阵列化、微型化生物传感与检测平台。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含内容如下:1.氨基硅烷功能化氮化硅纳米孔使用FIB成功制备了不同孔径的氮化硅纳米孔,优化了氨基硅烷化的时间,通过调控氨基硅烷化的时间可以有效地调节纳米孔的尺寸,氮化硅纳米孔用3-APTES进行修饰,修饰之后通过不同方法相结合表征有效修饰。首先,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了纳米孔被修饰之前和之后的形状外貌,尺寸的变化,结果显示:硅烷化可以调控纳米孔的尺寸;然后,通过微区元素扫描(EDS)表征了纳米孔附近的元素,经过3-APTES修饰的纳米孔周围氮原子百分比N(at.%)相对于未修饰的纳米孔周围的氮原子百分比增长24.42。此外,一个新的元素C出现在3-APTES修饰的纳米孔上,O(at.%)原子百分比从1.41增长到1.65。为了进一步表征3-APTES成功的固定在纳米孔通道内,测量了修饰前后的Ⅰ-Ⅴ曲线,计算得到修饰后的有效孔径。修饰方法稳定便于操作、重复性好、常规实验室即可完成。可以调控表面性质以及为后续的生物分子固定提供良好的活性基团,来扩大纳米孔对物质分析的范围。2.pH调控3-APTES功能化纳米孔的粒子易位在易位实验之前通过马尔文粒径分析仪评估了聚苯乙烯微球在0.02M KC1 pH 5.4,7.0和10.0的表面电荷和水力粒径,通过测量得出100nm的聚苯乙烯微球zeta电势分别为-14.0 mV,-42.9 mV,-65.7 mV并且不会发生团聚。化学修饰纳米孔之后,考察了修饰后纳米孔检测~100nm聚苯乙烯微球的能力。调控溶液的pH,在酸性条件下,表面带正电(质子化),当带负电的聚苯乙烯微球易位时,通过静电相互吸附;在中性条件下,孔表面电荷呈电中性,易位阻力减小;在碱性条件下,孔表面发生水解而带负电荷,与带负电的聚苯乙烯微球相互排斥因此很难观察到易位信号。当偏置电压低于-600 mV时,观察不到易位信号,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穿过化学修饰的纳米孔时需要较高的阈值电压。讨论了电压和电流以及易位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现阻塞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增加(-600到-900 mV),易位时间与电压成指数衰减:td~e-v/v0。讨论了修饰后聚苯乙烯微球易位与孔壁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统计,当带负电的聚苯乙烯微球穿过带正电的纳米孔时发现有三种典型易位事件。此外,可以降低聚苯乙烯微球易位速度到毫秒级,甚至到秒级,可以有效的克服聚苯乙烯微球的低表面电荷不能易位的情况,对带负电荷的纳米粒子快速分析。3.DNA探针功能化纳米孔靶向识别特定的序列发展了氮化硅纳米孔功能化的三步修饰方法,在硅烷修饰的基础上,通过手臂分子/双功能试剂化学共价连接在其表面引入一个特异性的DNA探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和电流-电压曲线综合表征纳米孔被成功的功能化。通过固定42-mer寡核苷酸探针分子,研究探针与完全互补序列和非互补序列的特异性识别。讨论了电压与阻塞电流以及易位持续时间的关系,通过统计拟合了电压与特异性互补易位事件的阻塞电流和易位时间关系,结果表明:电压与特异性互补易位事件的阻塞电流呈线性增长,与易位时间成指数衰减的关系;在较小的电压下,解链时间较长,在150mV的电压下的解链时间大约是3.6 mns,随着电压的增加解链时间加快,直到在400 mV的电压下,解链时间平台消失。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易位事件,发现事件类型Ⅰ是DNA特异性识别的易位典型的基本的易位事件,这种事件主要是低电压下出现较多。该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此方法通过化学共价连接生物探针分子,具有通用性,可以固定各种不同目标生物分子识别未知特定DNA序列。4.辣根过氧化酶功能化氮化硅纳米孔过氧化氢传感器首次对单个辣根过氧化酶分子(HRP)基于电压反馈控制进行检测,分析了HRP在不同pH值和不同盐浓度下的zeta电势和水力半径,结果表明:pH ≤ 4 zeta电势是正值,pH ≥ 5是负值,pH 4.3 ±0.2为HRP的等电点,在pH 6~7不会发生团聚;0.1~1M盐浓度下不容易发生团聚,但是1.5~2M盐浓度会发生团聚。分析并且讨论单个酶分子在纳米尺度上的易位行为(~28nm),结果表明:阻塞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线性增长,持续时间与电压成指数衰减。考察了 HRP在不同孔径~88 nmO.1MKCl易位行为,峰值通过直方图高斯拟合得到:500,700和900 mV偏置电压条件下的ΔG分别为:0.06357 ± 0.00092 nS,0.06485 ±0.00080 nS,0.06822 ± 0.00047 nS。理论上,ΔG应与偏置电压的高低无关,以上三个ΔG值趋于相等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可靠。28 nm纳米孔对应Δ G为0.08898± 0.000615 nS;88 nmn 孔对应 ΔG 为 0.11408 ±0.00269 nS。结果表明:相同大小的纳米颗粒在较小的空间内通过时造成的变化相对较大。考察了纳米孔检测过氧化氢线性范围以及检测限,分别为5~15 nM,工作曲线:Y=-183.43197X +3580.72629,相关系数0.98623,检测限达到10 pM。实时监测单个酶分子生化反应和酶催化底物易位进行了探讨,观察到新的易位事件,这些易位事件持续时间和电流幅值不同于单个酶分子的易位事件,在这个纳米孔传感系统内酶催化底物的产物和单个酶分子可以有效地区分开来。这种方法为单分子水平研究基因表达和酶动力学以及小分子定量检测提供一种潜能。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晗;杨小超;陈仕国;邓玲;廖新华;;应用纳米孔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测定技术[J];激光杂志;2012年04期

2 程筱军;徐军明;;纳米孔模板的透射电镜观察[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新一代单分子DNA纳米孔测序技术问世[J];光机电信息;2010年10期

4 王海燕;陈红彦;胡青飞;孟晓波;韩昌报;李新建;;纳米碳化硅/硅纳米孔柱阵列湿敏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5 符建华;欧海峰;刘琨;富笑男;李新建;;沉积在硅纳米孔柱阵列上的金网络[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9期

6 向伟玮;文莉;刘勇;张秋萍;何利文;褚家如;;硅应力非均匀氧化影响因素及其在纳米孔制作中的应用[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7 胡劲松,郭玉国,任玲玲,梁汉璞,曹安民,万立骏,白春礼;高效的硫化锌纳米孔纳米颗粒半导体光催化剂[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4期

8 战胜鑫;张晓辉;王娜;杨晓蕊;郭明;;单纳米孔传感器分析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19期

9 陈绍军;杨光;冯春岳;李新建;;硅纳米孔柱阵列的酒敏特性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12期

10 陈剑;邓涛;吴次南;刘泽文;;面向新型DNA检测方法的固态纳米孔研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裘式纶;;无机纳米孔材料的结构与功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罗开富;;高分子穿越纳米孔进入受限体系的输运动力学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绍辉;伍绍飞;刘俊灵;王雪源;喻桂朋;潘春跃;;基于1,3,5-三嗪骨架的纳米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爽;张利香;郑玉彬;蔡盛林;杨金雷;李耀群;;功能化修饰单个玻璃锥形纳米孔用于刺激响应仿生离子通道[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吴海臣;刘蕾;;基于超短碳纳米管的新型纳米孔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9 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蕾;杨纯;吴海臣;;基于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对二价铅和二价钡离子的高灵敏的同时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记者 刘联 马巍;强强联合产学研一条龙[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张巍巍;单链DNA易位可激发碳纳米管出现强电流[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郭伟 周洁;2014,,科技或许这样影响生活[N];河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聪;基于金属纳米孔的光学超构材料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邓涛;硅基纳米孔阵列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艾斌;基于胶体刻蚀的等离子体共振膜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臻;生物膜—硅纳米孔阵列光学传感器及药物筛选系统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5 陈杨;领结形纳米孔光学天线的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李素娟;纳米孔道材料的限域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应用[D];南京大学;2010年

7 张爽;高分子经纳米管道输运和检测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马建;基于固态纳米孔基因测序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袁志山;基于固体纳米孔的DNA分子检测器件设计与制造[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徐涛;新型二维材料电子辐照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儆舟;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丁铎;DNA修饰AFM探针与若干纳米孔材料之间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侠光;介孔碳材料FDU-15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玉茹;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及其纳米孔单分子检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珊;基于激光加热的玻璃基毛细管拉伸装置和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邢甜甜;微纳米孔性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质[D];东南大学;2015年

7 赵文远;固态纳米孔下纳米粒子的易位及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牛肖敬;用于穿孔效应的石英毛细管和聚碳酸酯膜微纳界面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陈伟川;金纳米孔阵列对碲化镉量子点荧光增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殷营营;纳米孔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88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88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