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疏重构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7:17

  本文关键词:基于稀疏重构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阵列信号处理 波达方向估计 压缩感知 稀疏重构 稀疏贝叶斯


【摘要】:阵列信号波达方向(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雷达、声呐、通信等系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子空间方法具有一系列的缺点,比如方法在小快拍、低信噪比的环境下很难得到很好的估计效果。而压缩感知(CS)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波达方向估计问题。人们尝试将波达方向估计问题变换为一个稀疏重构问题,使用稀疏求解的方法去解决波达方向估计问题,期待可以克服基于子空间理论的传统方法的缺点。近年来,随着压缩感知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基于稀疏重构思想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被学者们提了出来。但是许多方法也都存在着各自的缺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本文也从稀疏重构的角度来讨论阵列信号波达方向估计问题。对于窄带信号,我们从数据域和相关域分别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稀疏重构方法。对于宽带信号,我们利用分频后不同频带数据间的不相关性和联合稀疏性,提出相应的稀疏重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如下: 1.针对离格稀疏贝叶斯推理方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我们基于数据域的阵列信号接收模型构造了稀疏重构问题,并在构造过程中使用了含有离格参量的导向矢量构成的阵列流形矩阵作为过完备集矩阵。使用子空间方法的思路,我们首先计算过完备集矩阵中各固定角度对应的导向矢量的空间伪谱,得到可以反映各“潜在角度”信号之间差别的先验信息矢量,然后将这种先验信息用于稀疏贝叶斯学习框架中对信号的超参数的先验构造中,最终提出了离格加权稀疏贝叶斯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都证明了权矢量的加入增强了所提出的方法对信号的稀疏约束、提高了估计精度,同时该方法加快了稀疏贝叶斯方法的收敛速度,减少了运算量。 2.针对含有离格参量导向矢量的近似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角函数一阶泰勒展开的近似导向矢量模型。基于此近似导向矢量,我们构建了含有离格参量的稀疏重构问题,并提出了三角函数离格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和离格最大似然稀疏贝叶斯推理方法。进一步通过与OGSBI-SVD方法的对比,我们深入分析了OGSBI-SVD方法在高信噪比时性能不再继续提高的现象,阐述了其可能的原因。 3.为了得到更高精度的波达方向估计,我们构造了窄带信号相关域数据模型,并将其改写为单测量矢量的表示形式,利用块稀疏的特性构造稀疏重构问题。利用阵列自相关矩阵残差存在的已知概率分布,我们首先对相关域数据模型中的噪声项进行白化,然后在引入含有离格参量的导向矢量模型的同时将上述相关域数据模型构造为多测量矢量稀疏重构问题,最终利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将上述多测量矢量问题向量化改写为具有块稀疏结构的单测量矢量稀疏重构问题,并使用基于双层先验的块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求解,提出离格块稀疏贝叶斯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精确的估计目标的波达方向,同时克服了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对噪声参数低估计的缺点。另外,所提方法不需要预知信号个数,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4.针对宽带信号稀疏重构波达方向估计问题,我们首先分析了已有的WSLIM方法,证明其估计参数所使用的代价函数只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问题所使用的代价函数的一种近似表示形式。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利用宽带信号各个窄带频率处数据的不相关特点,使用多频带数据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构造稀疏重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宽带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通过对不同频带的窄带信号设定同样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所提出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各窄带数据之间的联合稀疏性。仿真实验显示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波达方向估计精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1.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密;王雪松;李永祯;刘勇;肖顺平;;运动目标PSM的时分极化测量方法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杨述强;崔琦;李飚;;融合时域像特征的空间可见光小目标检测技术[J];电光与控制;2010年06期

3 王维康;张斌;李睿;雷磊;;塔康系统输出参数的精确测量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0年07期

4 崔夏荣;;数字图像与数码相机噪声相关性的偏态分布[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11期

5 苑小华;郑辉;余飞群;;均匀圆阵二维波达角估计的Cramer-Rao界[J];电讯技术;2013年01期

6 陆顶洪;李阳;;空时联合处理分辨性能下界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于雯;赵思伟;;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噪声调相干扰[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3年05期

8 曹磊;张剑云;冉金和;张鑫;;相关杂波背景下的认知雷达跟踪波形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3年06期

9 张勇;孟庆浩;吴玉秀;曾明;;一种基于分布式最小均方差序贯估计的气体泄漏源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10 陆顶洪;李阳;梁超杰;王欢;;基于Cramer-Rao界的密集目标统计分辨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晓;张邦宁;刘爱军;;基于概率统计的卫星信道多结点检测[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彩耀;多天线信号联合接收的合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王文忠;认知无线电联合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朱永锋;频率步进雷达运动目标成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于翠屏;宽带功率放大器预失真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朱胤;非线性滤波及其在跟踪制导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洪亮;质子磁力仪FID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胡南;基于稀疏重构的阵列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程祥;基于电波传播测量的宽带多天线信道空域特性研究和容量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焦计平;智能天线中波达估计与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夏天;分布式天线时间频率同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晓光;单/多机空空无源定位误差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路平;星空背景下的目标检测与跟踪[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张海军;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空间配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陈颍滨;双通道SAR振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唐欣;基于802.16a的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梁云;LAS-CDMA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梁毅;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2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92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