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重加密若干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代理重加密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代理重加密 条件代理重加密 基于身份加密 基于属性加密 匿名代理重加密 源隐藏代理重加密 随机预言机
【摘要】:代理重加密最早是由Blaze,Bleumer和Strauss在欧洲密码学会议Eurocrypt 1998年上提出的。在国际安全会议ACM CCS 2005和NDSS 2005上,Ateniese,Fu,Green和Hohenberger给出了其规范的形式化定义。在代理重加密方案中,代理者利用授权者授予的重加密密钥能够将授权者的密文转化成受理者的密文,并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外部攻击者和代理理者均不能够获取相对应的明文。代理重加密在实际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比如:分布式文件系统,外部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加密邮件的转发系统。代理重加密提供了一种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代理者能够在不解密的基础上将授权的密文转化成受理者的密文。受理者只需要用自己的密钥就能够解密重加密后的密文。近十年来,代理重加密取得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但是代理重加密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者提出的公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代理重加密方案展开研究,包括模糊条件代理重加密,基于密钥策略属性的代理重加密,基于身份的代理重加密,匿名的代理重加密,源隐藏的基于身份代理重加密。本文在研究这些安全模型的基础上解决了相关的一些的公开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非交互式模糊条件代理重加密本文提出了标准模型下非交互式的模糊条件代理重加密方案,使得授权者在代理重加密密钥产生的过程中不需要和受理者进行交互,从而,在代理重加密密钥产生的过程中,受理者可以是离线的。先前Fang等人的模糊条件代理重加密方案是交互式的,即在代理重加密密钥产生过程中,授权者需要和受理者交互来产生重加密密钥。同时先前的方案是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安全的。本文中提出了无随机预言机模型下非交互式的模糊条件代理重加密方案,解决了Fang等人提出的公开问题。2.基于密钥策略属性的代理重加密、基于身份的细粒度条件代理重加密本文提出了无随机预言机模型下抗选择密文攻击安全的基于密钥策略属性的代理重加密方案。本文首先形式化定义了基于密钥策略属性的代理重加密的安全模型,接着在这个安全模型下证明了该方案的抗选择密文攻击安全性。在基于密钥策略属性的代理重加密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密钥策略的概念,提出了细粒度的基于身份的条件代理重加密方案,并给出了其形式化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细粒度的基于身份的条件代理重加密方案。先前的基于身份的条件代理重加密无法支持多个条件的布尔运算,本文构造了基于细粒度访问策略的基于身份的条件代理重加密方案。同时,在该方案中,代理重加密密钥是由授权者根据受理者的公开身份产生的,因此在重加密密钥产生的工程中,不需要受理者在线,该方案是非交互式的,从而解决了基于密钥策略属性代理重加密的密钥产生过程中授权者需要和受理者交互的问题。3.标准模型下匿名的基于身份的代理重加密在传统的代理重加密方案中仅仅考虑了原密文(第一次密文)和重加密密文(第二层密文)的安全性,然而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也需要不被泄漏。本文提出了标准模型下匿名的基于身份的代理重加密方案。在该方案中,攻击者不能够从重加密密钥,原密文和重加密密文中获得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4.标准模型下抗合谋攻击安全的源隐藏的基于身份代理重加密在一些实际应用,比如:邮件列表系统中,源密文和目标密文之间的关系不应该被泄漏,即攻击者无法确认某个源密文是否是某个目标密文的源。先前Emura,Miyaji和Omote的源隐藏的基于身份的方案无法抗合谋攻击,即代理者和受理者通过合谋不仅仅能获取明文信息,还能够获取授权者的私钥。在本文中提出了抗合谋攻击源隐藏的基于身份代理重加密方案,进一步在无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该方案的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0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丰华,韩露,周曼丽;移动代理者安全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1年05期
2 楼圣铭;曹珍富;;基于身份的门限多代理者的代理重加密方案[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江明明;胡予濮;王保仓;刘振华;来齐齐;;格上的代理重签名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吕勇,吴斌,王旭海,邓家提;一种基于代理者团体的工艺设计思想[J];计算机辅助工程;1998年04期
5 李庆,周曼丽,魏蛟龙,柳健;故障诊断代理者模型及实现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年04期
6 江明明;胡予濮;王保仓;来齐齐;刘振华;;格上基于身份的单向代理重签名[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3期
7 王杰;;让任务更丰富[J];电脑采购周刊;2004年4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子学;杨晓春;唐小我;;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者违约条件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赵雪梅;刘义民;;现代企业与委托代理关系[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李燕京;机票暗打折隐藏漏洞[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止凡;提早预控“二胎下放”的风险[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洪升 实习生 岳冰 李青;校园代理:行走在阳光边缘[N];联合日报;2007年
4 ;正职产生后代理职务要辞去吗?[N];人民代表报;2014年
5 喻建中;政府行政审批不宜全程代理[N];湖南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春鹏;代理重加密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周德华;代理重加密体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邵俊;代理重密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芝优;多重代理关系质量对创业企业IPO折价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4年
2 高翠娟;村干部代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赵永利;代理理论下的责任核算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4 汤雅静;欧美知名健身器材中国代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5 张黎;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宝成;我国公共部门优化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基于委托一代理框架下的激励机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98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29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