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光学耦合微环形谐振腔中的物理效应和传感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集成光学耦合微环形谐振腔中的物理效应和传感应用研究 出处:《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集成光学 耦合微环形谐振腔 电磁诱导透明效应 法诺效应 生物化学传感 气体检测
【摘要】:近年来,集成光学环形谐振腔以其微小的尺寸、优越的性能和CMOS工艺兼容性,吸引着大量研究者。利用微环形谐振腔可以实现芯片上的多种功能器件,如光学激光器、调制器、滤波器、逻辑门器件以及生物传感器等。将多个微环耦合、或者将微环与其他光学结构耦合可以形成各种耦合环结构,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不仅如此,在合适的参数条件下,耦合环结构中还存在着可以类比于量子系统的有趣的物理效应,比如电磁诱导透明(EIT)和法诺(Fano)效应。前人的工作主要着眼于利用耦合环结构实现某一特定应用,但对于耦合环的特性理论研究并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立足于集成耦合微环形结构的多种结构类型,从基本理论模型入手,旨在探索其中的物理效应,并将其应用于光学功能器件的性能提升,具体工作包括:第一,首次在光学集成耦合环中理论预测了EIT效应的多种相位区间,从物理层面解释了其成因,并展示了其在进一步提升器件光学延时和非线性特性上的巨大优势;EIT效应的多种相位区间广泛存在于耦合双谐振系统中,本文还展示了新的相位区间对量子相移门的性能提升。第二,首次在微环-法布里波罗耦合系统中展示了“超精细谱”——嵌套式EIT效应——的产生和原理。这种高品质因数的响应频谱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对于光学滤波器、光开关和光学调制器的构建很有意义。第三,首次在嵌套式耦合环结构中发现类比于量子系统中的反常Fano效应,并以传感应用为例,在多种参数条件下对比了其相对于正常Fano效应的性能提升;辅之以低温度噪声和低损耗的波导设计,最终构建出高灵敏度和超低检测极限的光学生物化学传感器。第四,完善了光学集成微谐振系统的传感器理论,对光强检测的信号探测方法中的主要噪声源按照不同机制进行归类,并分析了各种噪声机制对于不同微谐振腔结构的信噪比和检测极限的影响,最终针对噪声抑制和提升系统检测极限给出微谐振腔传感器设计的准则。第五,基于上述集成传感器理论,以气体传感为例,在多组结构参数下分析和比较了三种不同耦合环结构的灵敏度特性,并给出了不同结构形式中传感器设计的最佳参数选取位置,为更全面的理解各种耦合环结构提供了帮助,也为基于耦合环结构的其他功能器件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integrated optical ring resonator has attracted a lot of researchers with its small size ,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CMOS process compatibility .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by coupling multiple micro - rings or coupling the micro - ring with other optical structures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TN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集成光学技术及其应用》[J];半导体光电;2000年02期
2 陈明;集成光学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影响——欧洲第十届集成光学会议简介[J];真空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3 陈明;集成光学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影响——欧洲第十届集成光学会议简介[J];真空科学与技术;2002年01期
4 卿光;;集成光学展望:1980~2000[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年01期
5 宇飞;;集成光学——1977年[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8年09期
6 宗兰;;什么是集成光学——新技术简介[J];激光与红外;1972年10期
7 丁丽娜;集成光学—1977[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8年02期
8 R.C.Cunningham Editor;邱朝潜;;集成光学—1977[J];半导体光电;1978年01期
9 刘旭东;集成光学及其应用[J];兵器激光;1981年02期
10 孙毓敏;集成光学在传感器方面的最新发展[J];传感器技术;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锋;;高性能集成光学相位调制器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康佳;张岩;周航宇;方亚;;一种集成光学器件的寿命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石邦任;孔梅;宋哲;李永大;;闭环光纤陀螺用集成光学声光芯片[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王明华;郝寅雷;李锡华;周强;江晓清;杨建义;;离子交换玻璃光波导工艺与集成光学器件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5 谢兴娟;董玉和;黄传禄;;抑制同轴谐振腔高次极化模式方法的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特别致谢[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严朝军;周其力;向柳;蒋冰华;;模转换与合并器件的数值设计[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传禄;董玉和;谢兴娟;;漂移头尺寸对同轴谐振腔模式参数的影响[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温丹丹;赵建林;李东;姜亚军;;异面谐振腔中光轴扰动对陀螺性能的影响[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10 温丹丹;李东;赵建林;;异面激光谐振腔内光轴扰动特性分析[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桂运安;中科大量子集成光学芯片研究获新进展[N];安徽日报;2014年
2 宦建新;画龙点睛[N];科技日报;2004年
3 沈天桔 刘秀丽 李婷;全国第十四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五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召开[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笑艳;集成光学耦合微环形谐振腔中的物理效应和传感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熊霄;量子集成光学芯片上的器件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邹长铃;量子集成光学芯片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肖立峰;集成光学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的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5 恩德;迈克尔逊干涉型集成光学加速度地震检波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李霞;微环谐振腔在硅基光子集成器件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于长秋;光学环形谐振腔温度和磁场传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钱江波;谐振腔介质微扰技术测量蒸汽湿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郭俊旺;辐射剂量在体测量电子顺磁共振谐振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10 陆荣国;有机聚合物集成光学RF移相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飞鹏;中红外透明薄膜材料和集成光学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霞;玻璃基多模干涉型集成光学器件研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世军;集成光学环形谐振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宝发;谐振腔损耗测量系统的光学模式匹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驰;基于环形谐振腔的可重构滤波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严晓哲;谐振腔法蒸汽湿度测量不确定度及水膜厚度测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梅勇;用于光缓存的狭缝微环谐振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郭凯丽;硅基微环谐振腔的设计与制作[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曾志敏;微波强电磁场产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颜静;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谐振腔传输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93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9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