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多通道快速测定神经递质
本文关键词:基于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多通道快速测定神经递质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同时测定 量子点 分子印迹聚合物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摘要】: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是两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同时监测体液中NE和E的含量对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以及重症监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功能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同时测定NE和E的方法,如HPLC-MS、UPLC-MS和毛细管电色谱法等,不仅需要昂贵的仪器,而且需要专业人员耗时的操作。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荧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小分子,甚至大分子的分析。但研究表明,QDs荧光探针的选择性差,这限制了其在实际样品测定中的应用。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是一种制备对目标化合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因含有与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和功能基团排布上高度吻合的三维空穴,从而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记忆效应。在QDs表面印迹MIPs层,可制备QDs@MIPs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兼具QDs荧光检测技术的高灵敏性和MIPs的高选择性,在生物、药物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利用双色(QDs@MIPs,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NE和E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NE-QDs@MIPs的制备及应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在CdTe/SiO2 QDs的表面,以NE为模板分子,合成了NE-QDs@MIPs。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NE-QDs@MIPs进行了表征。NE-QDs@MIPs荧光探针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和高度亲合力。在最佳条件下,NE-QDs@MIPs的荧光猝灭程度与模板分子的浓度在0.04-10μM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0。NE的检测限为8nM (3σ/K)。将该方法直接用于大鼠血浆中NE的检测,回收率在98.20-106.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9.8%。2. CdTe/CdS/ZnS/SiO2 QDs的合成和表征。为了实现双色QDs@MIPs荧光探针对NE和E的同时测定,合成的NE-QDs@MIPs和E-QDs@MIPs必须在同一激发波长下激发,而且发射的两种荧光信号互不干扰。但MIPs层自身不发射荧光,QDs@MIPs的发光性能只是取决于QDs,因此,用于合成NE-QDs@MIPs和E-QDs@MIPs的两种QDs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激发光谱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重叠;(2)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光谱相互没有干扰。QDs的发光性质可通过改变其大小和材料组成加以调控,在核型QDs外层再生长一层或两层结构不同的壳,合成核/壳型或核/壳/壳型(双壳型)QDs,可以提高QDs的量子产率,并使其发射波长红移。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双壳型CdTe/CdS/ZnS QDs,而且采用“一锅法”对其表面进行了硅胶修饰,制备了CdTe/CdS/ZnS/SiO2 QDs。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合成最大发射波长在62 1 nm的CdTe/CdS/ZnS/SiO2 QDs。实验结果表明,该CdTe/CdS/ZnS/SiO2 QDs与制备NE-QDs@MIPs时所使用的CdTe/SiO2 QDs最大发射波长相差94 nm,且两者的发射光谱几乎无干扰。3.双色QDs@MIPs荧光探针同时测定NE和E的方法学建立。当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QDs@MIPs的水溶液时,NE-QDs@MIPs和E-QDs@MIPs分别发射绿光和红光,发光颜色差异很大,这也保证了在最大发射波长处,两者的荧光强度几乎无干扰。4E-QDs@MIPs和E-QDs@MIPs对其相应的模板分子的吸附能力均明显大于类似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NE和E在分子结构上只相差一个甲基,但NE-QDs@MIPs和E-QDs@MIPs仍然很好地区分了两者。与E相比,NE分子中少了一个甲基,分子尺寸较小,更容易进入E-QDs@MIPs的空穴,但E-QDs@MIPs上的特异性识别位点与其不匹配。在E中,甲基的存在,不但有空间位阻作用,妨碍E进入NE-QDs@MIPs的空穴;同时,甲基也会干扰进入空穴的E与NE-QDs@MIPs中功能基团氨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当在双色QDs@MIPs的混合液中,只加入NE时,随着NE浓度的逐渐增大,NE-QDs@MIPs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小,E-QDs@MIPs的荧光强度却几乎保持不变。相似地,当双色QDs@MIPs的混合液中只存在E时,E-QDs@MIPs的荧光强度随E的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NE-QDs@MIPs的荧光强度几乎保持不变。说明所制备的双色QDs@MIPs可以同时测定神经递质NE和E。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每种探针的荧光猝灭程度分别和各自的模板分子浓度在0.08-20μM范围内呈线性关系,NE和E的检测限(3σ/K)分别为9和12 nM。
[Abstract]: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 MIT )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 - QDs @ MIPs .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 MIPs ) is widely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 - QDs @ MIPs .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E and E by double - color QDs @ MIPs and E - QDs @ MIPs , there is no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m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1;O4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杰,陈建中,汤定元;MERCURY VAPOR PRESSURE OF Hg_(0.80)Cd_(0.20)Te AT LIQUIDUS TEMPERATURE[J];A Monthly Journal of Science;1981年09期
2 桑文斌,周书铨,吴汶海;光吸收法测定CdTe熔体平衡蒸汽压[J];红外研究(A辑);1986年05期
3 桑文斌,周书铨,吴汶海;光吸收法测定CdTe熔体平衡蒸气分压[J];红外研究(A辑);1987年06期
4 蔡伟,冯良桓,蔡亚平,张静全,武莉莉;CdTe薄膜的制备和后处理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蒋显辉;郑家贵;黎兵;白桂庭;夏庚培;;近空间升华法制备大面积CdTe多晶薄膜[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6 ;Preparation of CdTe nanocrystal-polymer composite microspheres in aqueous solution by dispersing method[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年07期
7 ;Exploring Feasibility for Application of Luminescent CdTe Quantum Dots Prepared in Aqueous Phase to Live Cell Imaging[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年05期
8 郭轶;孙卓;徐跃;徐力;;CdTe荧光量子点标记碱性蛋白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9 李峥;汪勇先;张国欣;韩彦江;;Luminescent properties dependence of water-soluble CdTe quantum dots on stabilizing agents and reaction time[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年06期
10 钟文英;张翠;许国峰;严明;许丹科;;CdTe量子点标记雌二醇衍生物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咏东;方家熊;靳秀芳;王继元;汤定元;;CdTe的溅射生长及其对n-HgCdTe光导器件的表面钝化[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彭娟娟;王雷;刘正文;何佑秋;;光谱法研究CdTe量子点与糜蛋白酶的相互作用(英文)[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郭轶;孙卓;徐跃;徐力;;CdTe荧光量子点标记碱性蛋白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陈国良;周剑章;林仲华;张彦;韩雅娟;;碱性体系中CdTe电沉积和剥离过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pH-sensitive Photoluminescence for Aqueous Thiol-capped CdTe Nanocrystals[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Homogeneous Fluorescence-Based Immunoassay via Inner Filter Effect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Fluorescence of CdTe Quantum Dots[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张虎成;李方方;杜可禄;李艳君;刘志刚;王键吉;;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离子液体对纳米结构CdTe的调控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张虎成;李方方;杜可禄;李艳君;刘志刚;王键吉;;功能化离子液体对CdTe发光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李萍萍;刘绍璞;刘忠芳;何佑秋;;GSH-CdTe量子点作探针荧光法检测原卟啉钠[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李银萍;李保新;;体系中包被试剂对CdTe QDs荧光的增强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发光CdTe纳米晶的合成、组装、复合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2 余雪娇;CdTe、Zn_xCd_(1-x)Se和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3 王红玉;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CdTe量子点荧光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魏芳弟;基于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多通道快速测定神经递质[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赵奎;水溶性CdTe纳米晶的合成及表面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薛梅;基于水溶性CdTe纳米晶功能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分析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吕斌;CdTe薄膜电池器件制备及相关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李倩;电化学沉积法制备CdTe/CdS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金丽;CdTe量子点的合成、表面修饰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杨瑞龙;高转化效率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国龙;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用作生物荧光指示剂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詹庆玲;碲化镉(CdTe)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王莹;CdTe量子点对棕鞭藻Ochromonas danica生物有效性与毒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吴涛;Ⅱ-Ⅵ族半导体CdTe低维量子结构的光电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罗昊;CdTe薄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曹晓雯;不同背接触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蔡宇廷;基于CdTe量子点、烯丙基罗丹明B的功能荧光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王环;半胱胺包裹的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传感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9 张志兴;环糊精修饰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冯雪娇;水溶性CdTe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合作用及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8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40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