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SVC视频的蜂窝网可伸缩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SVC视频的蜂窝网可伸缩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伸缩视频 协作传输 数模混合传输 缓存 随机几何 异构蜂窝网络
【摘要】:随着视频编码技术和蜂窝网络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视频业务逐渐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业务。人们对于视频业务的服务质量如速率、延迟以及清晰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蜂窝网络由传统的单一类型基站组成的同构网络发展为多类型基站组成的异构网络。网络中的信道衰落、干扰和拥塞等的时变特性使得网络的传输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在显示屏分辨率和处理器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其对视频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为了应对动态的网络传输环境和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视频编码技术由传统的固定码率的视频编码发展为可伸缩视频编码,即视频源端根据分辨率、帧率以及视频质量等三个维度将视频编码为一个基本层和多个增强层。视频源端可以根据网络传输条件以及用户需求,自适应地选择传输不同编码层次的视频。本文首先对蜂窝网络中基站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建模,并分析了网络中的干扰和信干噪比的统计特性。然后选取蜂窝网络中SVC视频的传输为切入点,从传输控制与优化的角度出发,结合SVC视频的分层编码结构和蜂窝网络的异构性、基站协作技术以及数模混合传输技术,提出了三种传输方法,即分层传输、CoMP传输以及数模混合传输;另外考虑到用户对于不同类型视频的偏好,通过在基站上部署缓存,提出了基于缓存的SVC视频传输方法。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利用蜂窝网络中多层基站的异构特性以及SVC视频的分层编码结构,将SVC视频的基本层和增强层的传输与宏基站层和小基站层的传输结合起来。根据用户与基站的连接状态,蜂窝网络选择不同的传输策略。同时也分析了蜂窝网络中不同的频谱分配策略以及干扰管理对于视频传输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分层传输能够实现较低的视频中断率以及较高的视频高清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移动用户的视频切换率。2)异构蜂窝网络中基站采用CoMP多点协作传输技术来传输SVC视频,利用信道的分集增益提高SVC视频的传输性能。提出了一种子信道的分配方法,并给出了非相干联合传输方式下的系统SINR分布的理论推导,同时也分析了视频中断率和高清率等系统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频谱资源较为丰富时,CoMP传输方法比分层传输方法好,能够在保证一定的视频中断率下实现较高的视频高清率。3)利用低SINR下数字传输技术的抗噪声性以及高SINR下模拟传输能够消除阶梯效应而实现传输质量连续自适应信道质量变化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数模混合传输方法,即SVC视频的基本层采用数字传输技术,而增强层采用模拟传输技术。主要研究数模混合传输下数字BL和模拟EL的功率分配问题,宏基站层和小基站层之间的频谱分配问题。以视频中断率和视频失真率为系统指标,优化SVC视频的数模混合传输,并与分层数字传输方案进行比较。4)蜂窝网络传输能力的增强总是落后于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视频应用的传输需求。传统的通过增加基站和频谱以及各种提高频谱效率的手段所带来的网络传输能力的提升依然不够,而边缘存储和计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通过在基站等网络边缘设备上缓存部分热门视频,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能力和增强用户体验。本文主要研究SVC视频的缓存以及传输方案,即在一定的存储空间大小限制下选取何种质量的何种视频来缓存。分析了视频流行度与视频质量两个视频特征对缓存和传输方案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受限回程链路与视频缓存之间耦合关系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ideo coding technology and cellular network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 mobile data traffic presents explosive growth , and video business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busines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video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aching and transmission schemes , and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mited backhaul link and the video buff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艳;;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系列标准介绍[J];电力设备;2006年11期
2 王国强;;SVC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变频器世界;2010年10期
3 郑国华;;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在泉州新塘220kV变电站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0年04期
4 姜峰;;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5 丁献平;“SVC”中高压光缆损坏原因探讨及对策[J];江苏冶金;1999年03期
6 宋豪;齐泽锋;张皎;王尧;;节能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年12期
7 张萍;;SVC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交通信息产业);2000年06期
8 李强;;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10年10期
9 黄永丰;;500kV梧州变电站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控制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02期
10 马载恒;;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分析[J];广东科技;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彬;王大明;;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220KV/35KV变电站终端用户供配电网上的应用[A];2005川渝地区自动化与电控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黎;王伟;李庆民;李清泉;;基于SVC的变电站内传导干扰测试与仿真建模[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策;大型企业SVC缺位 初创企业期待制度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李晓龙;沧州SVC应用项目通过验收[N];国家电网报;2008年
3 实习记者 高文婧;荣信股份:柔性输电为SVC开辟新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亮;面向SVC视频的蜂窝网可伸缩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娟;SVC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喜元;基于SVC的典型铁合金电弧炉电能质量治理措施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孙福泉;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的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4 卫宁;SVC安装地点的选择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7年
5 刘俊丰;补偿三相不对称负荷的SVC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杜子凯;卫星交换系统交换型虚连接(SVC)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智;非线性PID系统控制的SVC的模型与电力系统数字仿真[D];天津大学;2005年
8 时艳强;含SVC大规模风电场无功运行协调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石屹;SVC与DVR在双馈风电场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伟;支持向量分类机(SVC)在量化选股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3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43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