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检测的空间激光通信链路误差校正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8 03:25

  本文关键词: 激光通信 图像检测 跟踪 瞄准 接收效率 最优估计 装调 出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空间激光通信具有高载频、强方向性特点,相比传统射频通信方式,具有巨大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潜力,同时可以工作于较小的孔径尺寸,还能有效避免链路间干扰,具有较强保密特性,适用于空间卫星通信等应用。然而激光光束的强方向性特性给终端间的相互对准增加了难度,如果终端间不能准确地相互对准,接收端信号能量会发生很大衰减,会严重影响通信系统性能,因此终端需要通过捕获、跟踪、瞄准(ATP)系统来抑制由于对准误差引起的信号衰减。ATP系统基于信标光成像信号,通过校正发射孔径的指向姿态实现对准,保证链路稳定性以及通信的可靠性。多种原因会引起通信链路误差,同时导致激光的实际成像效果与理想情况存在差异,影响通信性能。造成通信链路误差的原因主要可包括平台振动、终端间相对运动、大气效应、终端光学系统像差等。其中平台振动、大气效应是给通信链路引入动态随机误差的主要原因,动态随机像差主要为一阶倾斜像差。终端光学系统像差是引入静态固定误差主要原因,静态固定像差主要为低阶初级像差。相比于其他原因,大气湍流效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较为复杂,且由于光束传输引起的链路衰减是整个链路中功耗损失最大的环节,本文着重对经自由空间大气传输的激光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可测参数对于可测参数对于光束特性(到达角起伏、光束游走)、链路性能(跟踪误差、接收效率)以及成像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通过改变发射激光参数的系统优化方案。为了处理终端间的相对运动、平台振动、大气效应造成的动态随机跟踪误差,并获得更加准确的目标状态,本文将针对随机信号进行处理的最优估计技术——Kalman滤波技术引入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目标定位中,处理随机扰动。针对Kalman滤波器在实用过程中所遇到的运动模型选择以及噪声给定问题,本文基于激光点目标的特征,提出改进算法。该算法结合双步动态模型,在滤波过程中根据速度的相关系数调整运动模型参数,使运动模型更加切合实际。此外,结合运动模型以及观测数据估计过程噪声,同时基于成像特性,利用单帧图像中灰度值的分布,对单次观测的观测噪声进行实时估计,实现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的自适应。根据在外场进行的仿真实验和实际跟踪实验结果,本文所提的噪声自适应Kalman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跟踪精度。针对终端光学系统像差引入的静态固定像差误差,本文首先基于Zernike多项式展开,分析了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的各种初级像差对链路性能以及通信性能的影响。其次对望远镜光学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分配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减小望远镜系统的次镜装调误差是实现静态像差校正的有效手段。针对静态像差校正,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星点光斑的形态估计并校正误差的方法,此方法引入一种新的图像算子评价成像光斑像质,以卡塞格林望远镜系统为实例,分别通过仿真与实验分析装调误差对该图像算子的影响,建立了该图像算子与次镜误差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图像检测的望远镜静态像差自动校正方法。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effect of laser beam on laser transmission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capturing , tracking , aiming ( ATP ) system , which can grea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 In this paper ,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rimary aberr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system and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ay value in the single frame image .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the actual tracking experiment result in the field , the influence of the primary aberration on the link performance and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system of the terminal is analyzed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琪;痕迹图像检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警察技术;2001年04期

2 焦圣喜;韩立强;岳晓峰;贾瑞庆;;一种智能图像检测的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06年12期

3 吴春亚;刘献礼;王玉景;王鹏;刘军;赵彦玲;;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图像检测方法[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颜红金;张永林;;医用眼睛图像检测系统的构建[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24期

5 高波;张晓桂;王瑜;;一种折页错位的图像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年S1期

6 姚彩虹;蔡乐才;祝志威;;嵌入式图像检测的一种解决方案及应用前景[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海伟;纪玉波;;人脸图像检测与正规化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20期

8 姚金良;罗兰;;近似拷贝图像检测综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张正华;余松煜;乔艳涛;方志军;;一种新颖的抗失真的图像检测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年04期

10 苏波;王玉平;李生红;朱彤;;一种改进的计算机生成图像检测算法[J];信息网络安全;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铁根;邓集杰;朱均超;李晋申;江俊峰;;嵌入式图像检测一体机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2 梁振新;张建勋;邹林;裴怡;;焊接操作模拟中焊条位置图像检测方法[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3 刘铁根;朱均超;邓集杰;王双;杨永;;基于高速DSP嵌入式图像检测系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郑嵘;方志宏;夏勇;;板坯纵向裂纹的图像检测方法[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颜建强;高新波;田春娜;李英;李亮;;多媒体信息服务中色情图像检测算法[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波;桥梁形变的图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2 李力行;基于图像检测的空间激光通信链路误差校正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3 乔闹生;PCB自动光学检测的图像检测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思远;基于高维视觉特征模型的目标图像检测与图像分割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维起;基于FPGA的高分辨率线阵CCD图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孙珂琪;图像检测中圆锥螺纹牙型轮廓重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勋爵;基于图像检测的自校准水平仪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4 马登辉;出租车视频监控的异常图像检测与乘客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胡帮义;基于数字图像检测和虚拟现实的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6 赵龙飞;微光图像检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杨凯;基于局部图像特征的图像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李先斌;近似重复图像检测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刘晓斌;图像检测在工业生产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代富;基于颜色注意机制的不良图像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46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