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和双分子两种体系有机荧光器件的动态特性及优化

发布时间:2018-02-01 23:00

  本文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热激发延迟荧光 激基复合物 聚合物发光 载流子平衡 金属薄膜电极 柔性有机发光器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有机发光的过程就是激子形成,传输和衰减的过程。激子是否能进行有效的辐射跃迁直接影响到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也正是我们在发展OLED技术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都与材料和器件中激发态的形成和衰变、激子的动态行为等最基本的动态物理过程紧密相关。激子是有库仑力束缚的电子空穴对,CT激子和Frenkel激子存在于有机材料中。CT激子通常是电子和空穴分别位于不同分子上的激子,也就是论文第三章讨论的双分子激子。Frenkel激子的激子半径最小,其电子和空穴共存于同一个分子上。双分子激子,单分子激子自身的衰减,以及激子和激子,激子和极化子在发光过程中之间的互相作用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论文分别以双分子参与发光的激基复合物和单分子参与发光的聚合物为对象,采用瞬态发光及其它常规测试手段,深入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器件的发光机制,及发光层本征特性、功能层特性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器件性能。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基于双分子激基复合物OLEDs的发光机制及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机制。以激基复合物为天然的桥梁,实现了高效TADF过程,在不使用重金属原子的情况下,获得了最大亮度为17100cd/m2,电流效率为41.07cd/A的高效荧光OLEDs。通过薄膜的稳态光致发光光谱以及瞬态光致发光衰减寿命等测试手段,证明了 m-MTDATA:3TPYMB(1:1)体系能实现稳定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并利用电致瞬态测试研究电场对双分子激子衰减过程的影响:反向电压对即时发光强度明显减小的作用说明了外加电场使激基复合物激子中的电子和空穴距离增加而导致单线态激子不可逆的解离;高电流驱动时,存在大量的三线态激子、单线态激子以及极化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碰撞大大增加,三线态激子大量被猝灭。其次基于单分子黄光聚合物发光材料(SY),针对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LEDs)中普遍存在的载流子平衡问题以及相邻功能层之间混溶的工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备了以ZnO/PEIE双分子层作为电子注入层(EIL)和空穴阻挡层(HBL)反型PLEDs。并通过控制PMMA层的厚度,调整载流子分布,消除过剩的空穴电流。加入了 5.6 nmPMMA层的发型PLED器件,最高EQE达到4.3%。并采用电致瞬态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聚合物中单分子激子的衰减机制,通过改变发光层SY-PPV层的厚度和调整空穴电流的注入,明确了 PLED中高发光效率原因以及PLED中高电流密度下的roll-off现象的原因。最后在本论文的工作中,通过掺入适量的金属镍,在玻璃和柔性衬底(PET)上制备了超薄(~7nm)、平整(粗糙度1nm)、高导电性并且有良好机械柔韧性和热稳定性的Ni-doped Ag薄膜。并将该银膜代替ITO作为电极,应用于柔性反型黄光PLEDs中。Ni-doped Ag薄膜作为电极时器件的性能比ITO的EQE提高了 34%,通过模拟计算反型PLEDs中的光波模式分布分析了银薄膜PLED效率增加的原因。最后研究了器件的角度光谱、机械性能,并在PET上基于Ni-doped Ag薄膜制备2 cm×2 cm大面积的柔性发光器件。获得了基于超薄银膜的柔性透明电极,并利用这一薄膜透明电极制备出了厘米尺寸的柔性OLEDs,相比于ITO电极的器件的电流效率增强了 34%。同时,基于超薄银膜的OLEDs在不同视角下的发射光谱几乎不变,其弯曲稳定性超过了 1000次。我们的工作展示出超薄银膜透明电极在柔性有机光电器件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图52幅,表5个,参考文献131篇。
[Abstract]:The process of organic light emission is the process of exciton formation , transmission and attenuation . The most basic dynamic phys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formation and decay of excitons an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excit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cay of excited states an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excitons . A flexi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 based on ultra - thin silver film was prepared by simulating the light wave pattern distribution in inverse PLEDs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建飞,赖宗声;相容器件技术与优值型集成电路[J];微电子学;1982年01期

2 倪志荣;;机电部在京召开大屏幕彩色显示器件技术发展研讨会[J];电视技术;1991年05期

3 本刊通讯员;;四机部红外热电材料、器件技术座谈会在南京召开[J];激光与红外;1979年01期

4 ;军用压电惯性器件技术发展研讨会在渝举行[J];压电与声光;1992年02期

5 吴朱华;;虚拟器件——虚拟化技术的新利刃[J];程序员;2010年04期

6 饶祖刚;;CMOS LSI工艺/器件技术的动向(续)[J];中国集成电路;2002年09期

7 张培仁;朱东杰;马云;;EPAC器件技术概述及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1年02期

8 杜祥瑛;;日本新一代节能器件技术战略与发展规划[J];电力电子;2009年01期

9 ;“2009年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暨2009年全国频率控制技术年会”纪要[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胡元太;;“2009年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暨2009年全国频率控制技术年会”纪要[J];力学进展;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戴世荣;吕伯儒;陈效真;;面向21世纪的硅微敏感器件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李志新;;中大尺寸液晶背光电视用LED器件技术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LED产业研讨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杨根林;;01005器件在手机相机模块上的应用[A];2014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友京;五大措施提升新材料产业[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思哲;高压SiC JFET器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黄清雨;单分子和双分子两种体系有机荧光器件的动态特性及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张金箭;碲基硫系化合物材料的忆阻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安邦;电调红外波谱成像探测方法与谱器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郭添翼;光学散射器件机理及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张f;GaN基Ka波段HEMT器件及MMIC功率放大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连永昌;应变硅MOS器件辐照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亚莉;有机光电器件中的磁效应[D];西南大学;2013年

6 邓慧中;W科技公司声表器件市场诊断及营销战略调整[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8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48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