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10:10

  本文关键词: 无线Mesh网络 负载均衡 网关部署 路由协议 安全机制 入侵检测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下一代重要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无线Mesh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随着无线Mesh网络规模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对无线Mesh网络的性能和网络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逐渐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负载均衡技术是提升无线Mesh网络吞吐量和Qo S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特殊的网络结构决定了无线Mesh网络的负载均衡既包括网关节点的负载均衡也包括Mesh路由器间的负载均衡,以及入侵检测系统中检测点间的流量负载均衡。因此本文以优化、提升无线Mesh网络的性能为目标,以无线Mesh网络的负载均衡技术为主线,分别从无线Mesh网络的网关部署、路由协议和入侵检测系统三个方面展开相应的研究工作。针对无线Mesh网络的网关负载均衡问题,本文将数据空间聚类思想和遗传算法引入网关部署过程中,分别从无线Mesh网络的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对无线Mesh网络的网关部署策略进行设计和优化,分别提出了基于数据空间聚类的网关部署算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网关部署优化策略。针对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器间的负载均衡问题,本文研究了实现Mesh路由器间流量负载均衡的分层混合路由协议,不同的分层采用不同的路由方式,并将节点的负载值作为路由判据,以此适应无线Mesh网络分层结构的特点,并能充分发挥各种路由方式的优点。针对无线Mesh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负载均衡问题,本文分别从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设计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两方面着手,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模型和基于检测点流量负载均衡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从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和实现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点间的流量负载均衡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此来解决现有检测系统样本训练时间长、检测精度低和检测节点间负载失衡的问题,从而提升无线Mesh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几个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无线Mesh网络的性能。
[Abstract]:A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mportant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technology, wireless Mesh network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expansion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scale and application field. People begin to 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network security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Load balancing technology is to improve the throughput and QoS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s. The special network structure determines that the load balancing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includes not only the load balance of gateway node but also the load balance between Mesh rout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at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takes the load balancing technology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as the main line.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work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gateway deployment, routing protocol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gateway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of data space cluster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 into the process of gateway deployment. The gateway deployment strategy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is designed and optimized from the design stage and running phase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The gateway deployment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space cluster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gateway deployment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re proposed, respectively. The load balancing problem between router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hierarchical hybrid routing protocol is studied to realize the traffic load balance between Mesh routers. Different layers adopt different routing methods, and the load value of nodes is taken as the routing criter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layered structure, 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arious routing methods, aiming at the wireless Mesh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load balancing problem.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wo aspects: the model design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a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load balancing of detection points.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in two aspec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ng training time, low detection accuracy and load imbalance between the existing dete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bove algorithm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as a whole.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利;;关于路由协议漏洞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硅谷;2011年11期

2 陈海鸿;如何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更改路由协议[J];中国金融电脑;2000年12期

3 宾海,刘乃安;移动网络中的几种路由协议[J];电子科技;2001年21期

4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5 翟东瑜;;路由协议的选择与实践[J];金融电子化;2002年05期

6 丁瑜,张光昭;MIL-STD-188-220B路由协议性能分析和改进[J];数据通信;2003年04期

7 季晓君;田畅;张毓森;;安全DSR路由协议分析与设计[J];通信学报;2006年03期

8 郑创明;张升华;;美军220C路由协议的分析设计[J];军事通信技术;2006年01期

9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10 顾晓燕;;无线Mesh网络DSR路由协议改进方法的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林;基于伽玛分布的喷洒等待路由协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吉纯;Ad Hoc网络备份路由协议及其嵌入式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静涵;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的RPL路由协议能耗均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三柱;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树路由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琦;移动传感器网络三维空间路由协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小荣;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巩彩红;基于微分—蚁群算法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中岳;一种利用节点移动信息的空基自组网路由协议[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48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