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绝缘线振荡器重频运行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 磁绝缘线振荡器 重频运行 模式控制 金属阵列阴极 高功率微波 出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目前单脉冲比能最高的高功率微波器件,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 Magnetically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Oscillator)是最有应用前景的紧凑化、轻量化高功率微波源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MILO的输出微波能量,本论文开展了MILO重复频率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之上,从MILO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重点研究制约MILO器件重复频率运行性能的两个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即模式控制技术及重频径向发射强流阴极技术。根据MILO器件的工作特点提出了模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角向开槽慢波结构用于抑制非对称模式起振。运用解析方法推导了这种慢波结构的高频场分布,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式控制结构的可行性。运用粒子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手段对所提出的模式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提出了非对称模抑制型MILO(HD-MILO)。以美国空军实验室负载限制型MILO为原形,设计了一套S波段HD-MILO器件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式控制结构的HD-MILO器件能有效抑制非对称模式起振,降低器件对阴极发射均匀性的要求而稳定工作在基模。利用实验室已有L波段MILO器件开展了模式控制技术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同样证明了所提出的非对称模抑制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金属阵列结构阴极作为HD-MILO器件重复频率运行的阴极并开展了粒子模拟及发射性能实验研究。在输入电压631 kV、电流65 kA的条件下,模拟得到6.4 GW高功率微波输出,频率1.57 GHz,功率转换效率15.8%。金属阵列阴极HD-MILO与天鹅绒阴极MILO的发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阵列阴极发射电流强度及均匀性能够满足HD-MILO器件的工作要求,而其放气量比天鹅绒阴极MILO低一个量级以上。金属阵列阴极HD-MILO在进行了超过400个脉冲的单次运行实验后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性能变化,表明金属阵列阴极的寿命远大于天鹅绒阴极。开展了L波段金属阵列阴极HD-MILO器件重复频率运行的实验研究。该器件在5Hz/1s、10Hz/1s、20Hz/1s以及20 Hz/2 s等不同重复频率条件下均能稳定工作,在输入12 GW左右电功率的条件下输出微波功率维持在550 MW左右的水平,无明显脉冲缩短现象出现。真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器件可以在20 Hz重频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2000余个脉冲的重频运行之后未观察到器件输出性能出现明显的退化。之后开展了不带非对称模抑制结构的金属阵列阴极MILO器件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收集极等离子体对器件工作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收集极等离子体会导致器件出现过绝缘现象,使得器件功率转换效率降低。通过引入阶梯阴极结构降低收集极表面电场以降低收集极等离子体产生率,模拟优化得到了与无收集极阳离子发射时相当的输出微波指标。在此基础上加工了阶梯结构的金属阵列阴极,重频实验4000个脉冲以后未观察到器件输出性能出现明显的退化。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utput microwave energy of MILO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ode control based on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of MILO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E.哈特曼;;聚乙烯绝缘线的电容控制[J];传输线技术;1976年01期
2 张廷荣;;测量壁厚的装置也能测量非圆形电缆[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8年01期
3 王冬;邢庆子;黄峰;邓景康;;渐变型磁绝缘线振荡器色散关系的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4期
4 孙会芳,董志伟,姜幼明;改进型磁绝缘线振荡器的设计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12期
5 孙会芳;董志伟;;高效率磁绝缘线振荡器的设计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5期
6 陈代兵;王冬;孟凡宝;范植开;;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的高频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10期
7 王冬;陈代兵;秦奋;范植开;;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二维周期结构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8 文杰;范植开;陈代兵;王冬;秦奋;田扬超;;单频多模磁绝缘线振荡器的3维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5期
9 杨郁林,丁武;高频大功率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1期
10 丁武,杨郁林;磁绝缘线振荡器中空间电荷的辐射[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会芳;董志伟;姜幼明;;改进型磁绝缘线振荡器的设计和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2 郭焱华;范植开;何琥;陈代兵;;磁绝缘线振荡器谐振腔的高频特性[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范植开;董志伟;于爱民;姜幼明;谭杰;;C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初步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4 樊玉伟;舒挺;李志强;;紧凑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粒子模拟[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5 何琥;;C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开放腔高频特性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国华;高绍刚;;绝缘线路接地线快速悬挂工具的开发与应用[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邹文康;电流前沿对真空磁绝缘线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秦奋;磁绝缘线振荡器重频运行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3 陈代兵;双频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4 文杰;单频多模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刘松;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6 樊玉伟;磁绝缘线振荡器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周恒;高阻抗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秦奋;高功率磁绝缘线振荡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郭焱华;C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3 樊玉伟;紧凑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彭天柱;S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靳振兴;P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2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50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