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域间路由建模与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2:31

  本文选题:BGP 切入点:拓扑测量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工业界基本没有对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进行改良,然而BGP协议服务的对象—Internet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Internet的网络规模、通信体量以及应用种类的快速增长,那些在BGP设计之初并不重要的缺陷逐渐成为限制Internet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BGP协议可扩展性差、控制语义模糊,所以理解和预测BGP的路由行为十分困难,这导致网络性能难以优化、路由故障难以定位、网络应用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因为BGP协议不检验路由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所以无效的、甚至恶意篡改的路由内容极易在BGP路由系统中扩散,这导致网络流量易被劫持,进而给网络用户造成经济损失。此外,Internet和BGP协议都采用分布式控制,并以经济利益为驱动。无论Internet是否以地址为核心,这个运作模式不会改变。因此,对于BGP协议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改善目前BGP协议的性能,还对未来域间路由协议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BGP路由系统的拓扑结构、路由的决策过程、传播过程和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深化已有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具体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第一,评价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域)级拓扑的测量覆盖范围。被动测量是目前测量AS级拓扑的主要方法,其测量结果受限于每个测量点的位置。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并描述了测量点的在理论上的测量覆盖结果上限,并比较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测量上限的差距。发现实际测量结果覆盖理论上限中大部分的C-P(Customer-Provider,客户-供应商)边,但只覆盖理论上限的大约30%的P-P(Peer-Peer,对等)边。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测量点的测量覆盖范围与哪些因素有关,发现测量点对被测AS的拓扑覆盖率随着被测AS与测量点间距离、测量点和被测AS邻居数量的增大而降低,而且测量覆盖率与测量点的路由策略没有明显关系。基于评价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测量点部署算法,相比于目前最优的测量点部署算法,该算法测得P-P边多11%,相比于随机选点,该算法测得P-P边多30%。第二,量化BGP路由策略的变化。BGP路由策略的变化导致路由行为规律发生变化,这会导致相关研究的结论出现偏差。本文提出邻居优先级模型以对BGP路由策略进行细粒度建模,并讨论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基于邻居优先级模型,本文提出量化BGP路由策略动态性的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2012年的Routeviews数据。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至少20%的前缀的选路策略在6个月内至少发生了一次变化;一个AS的路由策略以恒定的速率变化,但是非顶级AS可能会经历大规模的路由策略突变;拓扑结构和AS商业关系的变化不是路由策略变化的主因。第三,AS级路径预测。预测一对AS间的路径有助于网络诊断、流量工程和协议行为分析,然而目前存在的解决方案只能预测最佳路径,无法在网络配置发生动态变化时预测相应的路径变化。为了预测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中的AS级路径,本文基于邻居优先级模型提出从累积的BGP路由数据中抽取网络拓扑和选路配置,并讨论了如何模拟动态网络环境以进行AS路径预测。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本文构建的模型网络的路由是收敛的。进一步的实验评价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准确且更充分的预测AS路径。第四,BGP异常路由检测。BGP路由系统在配置不当时或者受到恶意攻击时十分脆弱,因此需要实时检测BGP路由系统的异常路由行为。如果异常路由检测的误报率很高,系统的使用者就需要通过其它方式进一步验证,这降低了异常路由的检测的实效性。基于长时间存活的路由和事件并发度,本文提出路由泄漏的在线检测方法;基于误报事件特征分析,本文提出前缀劫持的在线检测的改进方法。进一步的实验评价表明本文的方法不包含误报的前缀劫持和路由泄漏事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会群,蒋亚军,孙晶,李正熙,高远;路由联盟建模与震荡检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9期

2 曲荣欣;张春宏;高远;;基于安全配置准则的路由策略冲突级别的确定[J];计算机工程;2006年11期

3 徐昕;顾云丽;;自私路由及其解决方法[J];科技资讯;2008年29期

4 曹煦晖;;混合式P2P的路由搜索算法[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唐明董;张国清;杨景;张国强;;互联网可扩展路由[J];软件学报;2010年10期

6 杨锋;;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分析及实例一则[J];中国教育网络;2007年11期

7 陈弘,刘彦,高军,杨宇航;路由仲裁技术在交换网络中心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0年02期

8 赵玉震;骨干出口路由策略及节点增容方案探讨[J];电信建设;2003年06期

9 赵会群,孙晶,王国仁,高远;路由网络代数[J];计算机学报;2004年07期

10 段小荣,付爱英,鄢志辉;双网分流的路由策略[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会群;孙晶;高远;;一种基于路由网络代数的路由振荡检测算法[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严钢;周涛;傅忠谦;汪秉宏;;复杂网络上的有效路由(英文)[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玉剑;杨涵新;汪秉宏;;信息处理延时情况下通讯网络中路由策略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郭成安;李建华;李明伟;;自适应分布式路由算法研究的新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周万春;吴博;;一种优化的分层式移动IPv6路由策略的分析与研究[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孟涛;杜文建;侯志胜;;辽宁省联通169网网络扁平化的路由策略研究与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7 张雪松;胡九川;郑崇友;钟章队;;基于可能性分布的资源质量路由[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晶晶;;煤炭企业网络多出口路由平台的规划与实施[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姚谛;胡慧俐;朱培栋;;基于加同态加密机制的互联网路由异常检测[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赵会群;孙晶;高远;;路由“活锁”检测方法[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云;全面控制Internet路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线速交换 安全路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智能路由控制改进BGP[N];网络世界;2002年

4 潇潇;会诊中山大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林海;IP地址需双管齐下加速申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6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陈华其;以太网直接接入CERNet[N];网络世界;2001年

7 王;面向电信级核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清华比威推出路由器新品[N];通信产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志鹏;结构化P2P网络抖动的应对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赵丹;基于逻辑集中控制的网络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赵阳明;数据中心网络中路由与资源分配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海峰;VANETs路由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于灏;复杂网络传输及资源限制下负载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王小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虚拟路由通信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陈良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及路由策略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苗笛;智慧协同标识网络可靠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苏申;Internet域间路由建模与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郭华明;标识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群;WSNs中基于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层次型路由算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徐金卯;可重构网络中元能力组合及服务路由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宇飞;3D NoC容错路由算法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长锋;基于能量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丽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地理位置路由算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群;基于WirelessHART的低功耗可靠路由算法和调度[D];山东大学;2015年

7 张珊珊;面向紧急情况下DTN网络的移动模型和路由算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邹剑芬;赣东北地区电力数据网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覃广荣;基于节点位置偏好地点DTN路由算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刘斌;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路由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2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622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2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