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湍流对光子轨道角动量及量子态偏振特性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轨道角动量 切入点:纠缠退相干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通信理论相结合产生的。自量子通信诞生30年来,已经从理论构想向实用的研究方向过渡。由于量子通信无论在增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方面,还是在提高信息的通道容量以及传输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深远的应用前景,使量子通信逐步成为当前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量子信道分为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方式。由于光纤固有的损耗(双折射、背景噪声等)极大的限制了量子信息的传输距离,使光子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很难得到进一步扩展;与光纤相比自由空间中进行量子信息传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基于自由空间的量子信息传输损耗小,而且大气本质上不存在双折射等优点,都为基于自由空间的全球量子通信奠定了基础。然而地空间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工作于大气信道中,大气湍流的随机变化引起湍流介质的折射率起伏会导致传输光波的波前扭曲和振幅起伏,不仅会改变量子叠加态的相对相位,使其变成无规则的分布状态,还会使信号的能量降低,出现比特翻转错误,以及相位-比特联合翻转等错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光子轨道角动量在大气信道中传输的纠缠演化过程,及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量子态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量子偏振涨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建立了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大气传输的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处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双光子在non-Kolmogorov湍流中的退相干过程。讨论了光子不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和湍流参数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子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湍流的谱指数、湍流的外尺度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影响很大;湍流的内尺度对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影响却很小。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高维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提供了理论基础。2.理论研究了三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在Kolmogorov湍流和non-Kolmogorov 湍流中的退相干过程。分析了处于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三光子传输经过湍流介质的纠缠演化过程,并用共生纠缠度的平方度量三光子纠缠态的纠缠程度。讨论了输出三光子纠缠态相对于输入三光子纠缠态的保真度。得到以下结果:当携带轨道角动量信息的拉盖尔高斯光束传输经过弱湍流,三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越大,受大气湍流的影响就越小;光束的束腰宽度越窄,三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保真度就越好。此研究结果与双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中得到的结果一致。3.理论研究了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传输经过大气湍流的偏振特性。得到了两个正交偏振模式光场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偏振度的理论表达形式;分析了量子偏振涨落受湍流参数、光束参数以及探测光子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沿轴传输点还是非沿轴传输点,在大气湍流中短距离传输都会出现震荡现象;当两个正交偏振模式的部分相干中空光束的光子数态和相干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相当长的距离都将衰减为真空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13;TN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为什么轨道角动量不能是銈/2?[J];物理学报;1997年05期
2 张丽慧,张占新;电子轨道角动量公式的一种简单推导方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义东;高春清;李丰;高明伟;;部分相干光的轨道角动量及其谱的分析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4期
4 王瑞霞;徐建波;吴同彩;李平;;阵列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特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殷勇,朱正和;再论为什么轨道角动量不能是銈/2?[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6 苏志锟;王发强;路轶群;金锐博;梁瑞生;刘颂豪;;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密码通信方案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7 肖宏波;李楠;;暗中空激光束轨道角动量及光致旋转效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张逸新;徐建才;司丛芳;王建宇;贾建军;;激光轨道角动量态的湍流倾斜、像散和慧差效应[J];激光技术;2010年06期
9 丁攀峰;蒲继雄;;高斯涡旋光束的动量及轨道角动量与拓扑电荷数的关系及其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06期
10 杨帆;王乐;赵生妹;;基于高效轨道角动量态分离方法的复用系统方案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陆亮亮;徐平;钟马林;柏艳飞;祝世宁;;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轨道角动量纠缠[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周志远;丁冬生;李岩;史保森;郭光灿;;准相位匹配晶体中轨道角动量光的倍频与干涉[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3 任希锋;郭国平;黄运峰;王志伟;郭光灿;;表面等离子体辅助光传送的空间模特性[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刘永欣;蒲继雄;;菱形光阑衍射探测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高路;郑海祥;杨玲;马青玉;;相位编码声涡旋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云;轨道角动量通信系统中的湍流效应分析[D];江南大学;2016年
2 闫香;大气湍流对光子轨道角动量及量子态偏振特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周志远;轨道角动量光的频率变换及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董小亮;基于轨道角动量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蔡昕东;光量子计算及其算法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红伟;表面等离子激元诱导的手性分子和角动量光束相互作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亦楠;关于轨道角动量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立;携带轨道角动量的高阶螺旋光束的产生和测量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谭一舟;光子轨道角动量操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黄桂勇;改进环光纤结构中轨道角动量模式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陆大庆;电磁波轨道角动量传输特性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董元;具有轨道角动量的特种激光的产生、传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刘新月;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9 陈龙;Metasurface反射效率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基彪;光轨道角动量模分复用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90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69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