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工业大学》 2015年
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
项宏伟
【摘要】: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种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有人为的恐怖事件,也有大的自然灾害。在各种灾难后的快速、有效、安全地搜救受伤人员成为救援的第一任务。目前用于抢险救灾的搜救设备通常包括空中的情况调查装置和能够进入灾后现场的搜救装置。无人或有人驾驶的直升机能够完成前一项任务;而对于现场搜救装置,由于灾后环境非常复杂,还需要在环境适应性、移动性等方面加以突破。为解决该问题,本论文对便携式可变形多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机构及其运动特性做了详细研究。 首先,进行了一种变形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Transformable Double-Tracked MobileRobot简称TDMR)研究,该机器人采用自适应机构,自适应机构由一组行星轮系及四边形机构组成,使机器人能够适应地面形状,可以同时完成跨越障碍物及攀爬楼梯的作用。采用四边形机构,使机器人可根据地面形状适应地形,行星轮系能够根据履带受力情况实现四边形的变形或履带驱动动作,从而自主适应地形。为保证运动过程的可靠性,TDMR机器人研究了变形复位、限位机构设计,并采用尾轮机构,减小TDMR机器人在越障过程的冲击。根据对TDMR机器人结构的研究,研制了样机,开展了实验验证。在实验中发现,TDMR机器人体积过大,运动不灵活,越障冲击力较大等不足。因此,提出对机器人进行结构改进,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灾难环境。 其次,开展了基于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的可变形多履带式移动机器人(Super TrackedMobile Robot简称STMR)结构和运动模式研究。STMR机器人的主体是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组成。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边为车体,其它三条边为履带机构,履带机构通过连接轴同步驱动。通过四边形的变形运动和履带驱动相结合,使STMR机器人可实现轮式运动、腿式运动和履带式运动三种运动模式,实现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运动。对STMR机器人静止和匀速运动时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了STMR机器人质心方程,分析了STMR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并优化了STMR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分别分析了轮式运动模式和主履带运动模式下,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态的受力情况,推导出其处于最佳运动姿态时的摆臂转角方程。 再次,对STMR机器人越障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典型障碍-台阶开展了研究。对跨越台阶过程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规划,研究和分析了STMR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整体质心位置与摆臂角的变化规律;为保证STMR机器人在跨越台阶的过程中的运动稳定,对STMR机器人的运动姿态进行了优化分析,在控制摆角的同时实现了STMR机器人的平稳运动。应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STMR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对跨越台阶的几个阶段分别作了动力学分析,结合运动学方程,得出了STMR机器人跨越台阶过程中的驱动力矩方程,并分析了其运动稳定性。对STMR机器人的运动做了仿真分析,获得了STMR机器人驱动力矩的变化规律。 最后,开发了STMR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制了STMR机器人实验平台,并对其运动进行了动作规划的正确性和姿态优化的有效性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STMR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越障性能和运动稳定性,并且其运动形式多样,变形灵活,能够适应复杂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坡;王绪本;;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李斌;蛇形机器人的研究及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3期
3 陈丽,王越超,李斌;蛇形机器人研究现况与进展[J];机器人;2002年06期
4 马金猛;李小凡;姚辰;王忠;;地面移动机器人越障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机器人;2008年03期
5 张波,赵明扬;主从式核废料处理机器人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年04期
6 魏娟;贾广利;马宏伟;;煤矿救援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11期
7 段星光,黄强,李科杰;小型轮履腿复合式机器人设计及运动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8 刘金国;王越超;李斌;马书根;;灾难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关键性能及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9 王勇;朱华;王永胜;程刚;李允旺;;煤矿救灾机器人研究现状及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J];煤矿机械;2007年04期
10 王忠民;刘军;窦智;杜占灵;;矿难救援机器人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开发[J];煤矿机械;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昊;刘作军;杨鹏;董爱龙;;基于语音识别的救援机器人听觉导航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蒋湘军;魏武;;基于蛇形机器人桥梁缆索无损检测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4期
3 焦国太;王峰;秦栋泽;;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Dynamic Adding Nodes for the Underground Search and Rescue Robot[J];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0年03期
4 袁越;郑小千;史丽蕊;;CAN-bas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on Minor-caliber Deep Well Rescue Robot[J];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1年02期
5 沈猛;徐德民;李俊;辛廷慧;贾均;;一种改进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转变路径生成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5期
6 董晓坡;王绪本;;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徐必勇;罗铭;;GTRC-45型多功能遥控拆除机器人的研制[J];工程机械;2011年04期
8 谢黎明,查富生,杨建军,李国慧;多感知器蛇形机器人避障的智能控制[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刘万里;王占奎;欧阳健飞;曲兴华;;激光制导测量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0期
10 荣誉;金振林;曲梦可;;六足步行机器人的并联机械腿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巍;煤矿井下搜救探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及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宏;煤矿机器人激光雷达与惯性传感器导航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尚伟燕;地面探测车移动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孙洪;攀爬蛇形机器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罡;多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及其运动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魏娟;煤矿救援机器人系统运载车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晓鹏;煤矿探测机器人姿态控制与局部路径规划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璇;面向特种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艳东;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智能鲁棒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沈猛;轮式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淑玲;;我国煤炭城市灾害与防治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冯长根;2004年我国事故与灾害状况综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2期
3 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徐国华,谭民;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年03期
5 李斌;蛇形机器人的研究及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3期
6 李科杰;危险作业机器人发展战略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5期
7 王越超;;我国危险作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5年06期
8 王野;王田苗;裴葆青;梁建宏;;危险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综述[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5年06期
9 张波,战红春,赵明扬,刘红军,单光坤;柔索驱动三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运动学与静力学研究[J];机器人;2003年03期
10 信建国,李小凡,王忠,姚辰,原培章;履带腿式非结构环境移动机器人特性分析[J];机器人;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琳祺,冯淑红;基于距离精度的机器人5参数位置误差模型[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年02期
2 欧元汉,蔡道章,金文涛,宋永伦;矫形外科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和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11期
3 都明宇,胥芳,张立彬,杨庆华,阮健;一种新型气动蠕动机器人的机理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1期
4 李大为,盂凡雨,马占山;机器人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3年06期
5 贾庆轩,魏秋霜,孙汉旭,李端玲;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陈安军,李国梁,王新霞;双臂机器人机构协调运动方向可操作度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牧,陆怀民,方红根,郭秀荣;我国农林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3年05期
8 邓宗全,陈军,姜生元,孙东昌;六独立轮驱动管内检测牵引机器人[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薛龙;孙章军;孙晨;;微型管内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殷晨波;周庆敏;徐海涵;杨敏;;拟人机器人抗干扰行走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张铁;叶凯麟;谢存禧;;比赛用手动机器人机构的设计与制作[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书根;;中国有必要用机器人吗?——多关节机器人的开发[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立;张登材;刘朝晖;陈永;;周期信号扰动法应用于机器人机构混沌运动的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凯军;应鸿;鲁守银;;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开发背景及技术动向[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5 董亚超;秦余新;刘青松;钱建华;向文元;;福岛核事故后核电站救援机器人研发现状和特征[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芮执元;许巍;;电解质一级清理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姜莹;郭小萍;赵娟平;;一种全方位移动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8 贾磊;李贻斌;王孝红;扬超英;隋青美;吴耀华;张承进;;第十七篇 自动化工程[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9 徐勇明;张培仁;郑旭东;;四轮F180型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礼钜;吴朝彬;雷勇;吴江;;七重修正四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的间接位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将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谈大龙 卢桂章 贾培发;[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胡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郑东鸿 于海;[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5 本报记者 夏杰生 王庆;[N];中国冶金报;2001年
6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刘培香;[N];光明日报;2005年
7 ;[N];徐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晓东;[N];云南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熊燕;[N];云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猛;仿青蛙跳跃机器人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杨清梅;基于数据融合的拱泥机器人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张忠林;“穿地龙”机器人转向机构与位姿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薛颂东;面向目标搜索的群机器人协调控制及其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连存;布设式机器人抗过载机构及差异化的人机交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项宏伟;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7 卜迟武;风机叶片打磨机器人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毛世鑫;辐射对称仿生柔体机器人协同推进机理及实现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孟庆梅;仿人头像机器人人工情感建模与实现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郭磊;自行车机器人非线性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峰;两栖多足机器人通讯定位及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李菡;基于双机器人协同的自动钻铆终端器及其自动供钉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单晓敏;利用流体动能充电的管道清理机器人[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运富;无膝双足被动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和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史科科;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嗅觉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白建军;多功能护理服务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也弛;服务型机器人产品造型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宁;割草机器人割台设计与运动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9 余杭杞;仿蝗虫四足跳跃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李继运;微小研抛机器人加工系统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7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