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码的译码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17 09:04

  本文选题:极化码 + 信道极化 ; 参考:《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自信道编码理论建立之后,信道编码技术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革新。这期间出现了包括汉明码、BCH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码等在内的经典代数编码,也发展出了近十几年内广受人们关注的Turbo码、LDPC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等在内的现代编码理论。极化码作为新近提出的一种编码技术,它具备了像代数编码那样特定的编译码结构,同时也采用了信道极化的方式来建立编译码的理论基础。极化码通过信道联合和信道分裂两种操作得到了若干分裂信道,它们的容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即随着码长的增加或者趋向于完全噪声信道,或者趋向于完全无噪声信道,并以此为基础证明了极化码可以达到任意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的对称容量。极化码所采用的信道极化的编码思想和之前已经出现的编码技术完全不同,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极化码所采用的串行相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 SC)译码具有较高的译码延迟和计算复杂度,为了进一步降低译码延迟和复杂度,我们考虑了极化码在任意码长N=ln下的部分并行译码问题。而作为SC译码算法的提升版本,带有列表的SC译码(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 Decoding, SCL Decoding)算法,也存在复杂度较高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其路径分裂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减少路径分裂的SCL译码算法,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可以在译码性能和复杂度之间取得折中。最后,针对极化码的凿孔方案设计问题,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凿孔对分裂信道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设计凿孔模式的方法。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研究了极化码的译码问题和凿孔方案设计问题,现将研究内容概述如下:第一,我们考虑了极化码在任意码长N=ln下的部分并行译码问题。对于N=2n的情况,由于极化码的生成矩阵唯一且具有显式的表达式,可以针对这种特定的形式推导其部分并行的译码算法。然而,对于更加一般的N=ln,l≥3的情况,极化码的生成矩阵既不唯一也无法得到任何显式的形式,因此用于N=2n时的分析方法将不再适用。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利用译码图的思想建立了一个一般化的框架来分析极化码的部分并行译码算法问题。通过采用该算法,可以大大地降低译码延迟和计算复杂度,同时在理论上也严格证明了它所达到的译码性能将和一般的SC译码算法完全相同。第二,SCL译码算法作为SC译码算法的改进,它在遇到任意一个消息比特时,都会保留两种可能的观察结果并更新每条路径的度量,而不是像SC译码算法那样直接做硬判决。通过保留多种可能的结果,它能达到的性能也比SC译码算法要好很多。然而,其译码复杂度和存储空间需求也随着最大路径数目上限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考虑了如何有效地降低译码复杂度而同时不产生明显的性能损失。如果当前做硬判决的可靠程度很高的话,那么即使不分裂路径也不会对性能造成明显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引入了一个和分裂信道可靠程度有关的门限,只有当对数似然比的绝对值未达到此门限时才对路径分裂。接着,我们分析了不同路径在整个译码过程中的路径分裂行为特性,并引入了路径连续不分裂次数的门限。一旦有路径达到了该门限,则丢弃其他路径以降低保留的路径数目。最后,我们还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于任意极化码都存在某个特定的消息比特,使得当译码在到达该位置之后,路径数目必然被削减到一条,而且只需要对后续消息比特采用SC译码算法进行译码而不会有任何性能损失。第三,我们考虑了如何设计极化码的凿孔模式的问题。当信道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凿孔是一种常见的调整码率以适应信道变化的技术。对于不同的凿孔比特位置,它所导致的译码性能通常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研究了如何设计极化码的最优凿孔模式。从信道极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分析了不同凿孔位置对各个分裂信道可靠度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码字端的凿孔模式和消息序列端的凿孔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我们给出了一个启发式的算法,它先在消息序列端选择好凿孔模式,接着通过映射关系得到码字端的实际凿孔比特位置。通过数值仿真可以发现,这种启发式的算法非常接近通过遍历搜索找到的最优凿孔模式所能达到的性能,而且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reduce decoding delay and complexity .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decoding delay and complexity .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coding delay and complexity , we have proposed a new method to reduce decoding delay and complexity . In this paper , we have studied how to design the optimal drilling pattern of the polarized code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倩;曾小清;张树京;;一种适用于二进制循环不等保护码的译码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7年S1期

2 张长帅;宋黎定;刘泳;;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快速收敛译码算法研究[J];遥测遥控;2007年03期

3 李颖;魏急波;张炜;;球形译码算法中不均匀半径分配方案及性能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李小文;彭德义;谭兵;王振宇;;长期演进系统中一种低复杂度球形译码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年03期

5 毛新宇;程宇新;项海格;;混合的深度优先及宽度优先球形译码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张立军;刘明华;卢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加权大数逻辑译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周曼;林云;;一种基于统计裁剪的球形译码算法[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5期

8 李颖;王欣;魏急波;;一种复数球形译码算法的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0期

9 张培;;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及其译码算法实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章敏;唐宁;廖圣鹏;;Turbo CPM系统Log-MAP译码算法优化[J];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海勇;毕光国;;联合检测的均衡译码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海涛;程型清;李道本;;低复杂度复球译码检测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梁栋;李冬霞;;一种改进的Turbo码Log-MAP译码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颖;岳殿武;;几何Goppa码的译码[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朝霞;王大勇;;一种高速并行的Turbo码译码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童胜;王鹏;王单;王新梅;;LDPC码量化和积译码的高效实现[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卢而辉;赖信q;谢德望;李肇严;;可运用于线性区块码之新式软式判定译码算法[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8 路成业;孙蓉;王新梅;;Turbo码几种译码算法中的量化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朱敏;孟庆民;高西奇;;球形译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刘钊;李会勇;何子述;刘本永;;VBLAST的一种新的非线性译码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极化码的译码算法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2 吴道龙;极化码构造与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林伟;多元LDPC码:设计、构造与译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崔俊云;LDPC码的构造及其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黄海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改进译码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罗天放;通信系统中的Turbo码及Turbo均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 王单;LDPC码编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晓刚;现代编码的性能分析与简化译码算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刘原华;LDPC码的代数构造及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胡树楷;LDPC码构造及低复杂度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海东;LDPC码编译码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陈沛;基于DVB-RCS2的CPM信号接收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刘星;极化码的译码算法研究及实现[D];南京大学;2015年

4 刘珊珊;基于CMMB标准的LDPC编译码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张祺显;基于喷泉码的卫星通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贺双梅;基于位翻转的LDPC混合译码算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倪磊;极化码编译码算法研究及译码算法FPGA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龚宇;LTE-A中LDPC译码算法在可重构平台的实现与验证[D];东南大学;2016年

9 杨强华;高清视频传输中的高速LDPC译码算法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韩承昊;m序列的差错控制机理与译码算法及其在SDR平台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62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762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