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无线收发机中模拟基带的设计与研究
本文选题:无线传感器网络 + ZigBee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随着各种交叉学科的兴起和物联网的发展,不但在学术界广受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重点关注,在工业界也展现出极具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技术目前正逐渐被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医疗健康、工业监测以及智慧城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WSN节点组网规模大,布点环境复杂,使得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无线收发机芯片设计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作为能耗和面积在整个收发机中占据较大比重的模拟基带电路,其低功耗和高集成度设计对WSN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IEEE 802.15.4协议和ZigBee技术,完成一款2.4GHz无线收发机中模拟基带电路的设计与研究。本文对ZigBee技术的特点以及其在WSN应用中的发展状况作了系统的描述,结合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近年来在ZigBee无线收发机方面的研究与生产现状,提出了低功耗、高集成度收发机模拟基带的设计目标。在文中仔细介绍了无线收发电路各项性能指标的概念和意义,并进行了详尽的数学推导,得到了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之后,结合IEEE 802.15.4协议要求以及各电路模块的功能特点,基于电路的可实现性,给出了收发机模拟基带各个电路模块的设计指标。接收链路滤波器采用3阶巴特沃斯复数带通滤波器(Complex Band Pass Filter, Complex BPF)结构,解决了传统带通滤波器在正负频率轴上具有对称频率响应的问题,完成了接收链路中所需要的信道选择和镜像抑制功能。针对滤波器电阻电容常数对工艺电压温度(Process Voltage Temperature, PVT)波动敏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小面积的混合信号频率自动调谐电路,通过环形振荡器和数字算法完成逐次逼近型(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SAR)频率自动调谐,确保了滤波器频率响应的准确性。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 VGA)由粗调级和细调级组成,其中粗调级由四级固定增益放大器(Fixed Gain Amplifier, FGA)通过交流耦合的方式级联而成;增益细调级电路由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PGA)构成,通过控制反馈网络的电阻比例系数完成对VGA的步长调节。设计了一款7位16MS/s采样速率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提出了一种结合运放共享和电容共享技术的时间共享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流水线结构中前后两级运放所需不同建立时间的利用,能够有效的消除记忆效应,在提高ADC的整体性能的同时减小了芯片面积的消耗,降低了ADC的整体功耗。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采用电流舵结构,精度为6位,采样速率为16MS/s,文中对电流舵DAC不同分段方案对其静态、动态性能和功耗面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最终确定了4+2的分段电流舵DAC结构。基于电流单元的输出阻抗和非理想开关信号对DAC性能影响的分析,完成了高输出阻抗的电流单元以及低动态误差开关驱动电路的设计。设计了一款由两级双二阶结构(Biquad)级联而成的4阶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 LPF),实现了抑制DAC输出信号中高频谐波的功能。采用TSMC 0.18μm 1P4M 1.8V CMOS工艺,完成了WSN无线收发机模拟基带电路的版图设计,在后仿真通过后对无线收发机进行了流片,并针对文中设计的模拟基带电路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数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分别为2.07MHz和2.93MHz,邻道抑制、间道抑制和镜像抑制分别为34dB、46dB和24dB,输入三阶交调点(Input 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 IIP3)和噪声系数(Noise Figure, NF)分别为18.7dBm和28.5dB。VGA总共提供70dB的动态范围,增益步长为2dB,增益误差为0.52dB,输入三阶交调点和噪声系数分别为-18.8dBm和28dB。流水线ADC的微分非线性(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DNL)为0.53LSB,积分非线性(Integral Nonlinearity, INL)为0.72LSB,信噪失真比(Signal-to-Noise-and-Distortion Ratio, SNDR)为39.51dB,无杂散动态范围(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 SFDR)为50.48dB,有效位数(Effective Number of Bit, ENOB)为6.27bitS。电流舵DAC的微分非线性为0.34LSB,积分非线性为0.47LSB,信噪失真比为29.87dB,无杂散动态范围为34.8dB,有效位数为4.7bitS。LPF的截止频率为1.37MHz,阻带衰减为47dB@16MHz。接收链路模拟基带的芯片面积为1.56mm2,功耗为16.99mW,发射链路的模拟基带芯片面积为0.24mm2,功耗为7.58mW。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WSN )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such as medical health , industrial monitoring and smart city . It is composed of a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 PGA ) and a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 PGA ) . A pipelined analog - to - digital converter ( Analog - to - Digital Converter , ADC ) with 7 - bit 16MS / s sampling rate is designed . This paper presents a time sharing technology combining operation and discharge sharing and capacitor sharing , which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memory effect by the use of different settling time for the two - stage oper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n the streamline structure . The design of the analog baseband circuit of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of WSN is realiz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er frequency and bandwidth of the digital - to - analog converter are 2.07MHz and 2.93MHz , respectively , the input third - order intercept point and the noise figure are - 18.8dBm and 28dB , respectively . The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of the pipeline ADC is 0.53LSB , the integral nonlinearity , and the noise figure are 0.72LSB , Signal - to - Noise - and - Noise Ratio , respectively . The signal - to - noise distortion ratio is 0.34LSB ,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bits ( ENOB ) is 6.27bitS . The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of the current - rudder DAC is 0.34 LSB , the integration nonlinearity is 0.47 LSB , the signal - to - noise distortion ratio is 4.7bitS . The chip area of the receiving link analog baseband is 1.56mm2 ,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16.99mW , the analog baseband chip area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is 0.24 mm2 ,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7.58 mW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TP212.9;TN8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天乙;介绍一种晶体管自差收发机[J];兵工学报(引信分册);1980年02期
2 赵明发;;某雷达收发机的机械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1989年04期
3 杨永矿;一种可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高速运转的非冷却收发机[J];应用光学;1997年06期
4 李明齐;芮峗;张小东;周秦英;刘广宇;;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的广义多载波系统收发机频域简化实现方法[J];高技术通讯;2009年01期
5 杨小龙;;四通道比例遥控收发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邱赐云;;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收发机架构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04期
7 施聚生;自差收发机灵敏度的工程计算[J];兵工学报;1981年04期
8 施聚生 ,周勇;自差收发机的低频模拟[J];兵工学报(引信分册);1983年03期
9 Oscar Agazzi ,庆林;绞合线对上工作的全双工数字收发机模拟前端[J];微电子学;1989年06期
10 曹;;收发机结构简化了长期的光纤问题[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婧;房宗良;徐权周;曹剑锋;文其林;;一种基于以太网收发机的远程辐射监测[A];第十六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cyf 编译;射频CMOS功率放大器——理论、设计及运行(2)[N];电子报;2008年
2 阿骏;无线快“猫”跃然网上[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佐辰;WSN无线收发机中模拟基带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高佩君;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昊;卫星电台收发机射频前端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大学;2015年
2 苏萍;8×100 Gb/s全光偏振复用OFDM收发机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彭媛;基于WBAN标准收发机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岳增祥;射频收发机实验平台的设计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许宇卫;基于OFDM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外收发机关键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周华;高性能无线通信收发机逻辑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曹艳平;多制式无线收发机数字前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刘韵清;低功耗短距无线收发机中基带控制电路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郭思宇;基于FPGA的局部定位系统无线收发机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3年
10 黄成钰;Ku波段微波收发机前端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3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84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