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化量子通信若干理论与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量子密钥分发 + 测量设备无关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量子通信是量子物理学与信息学深入交叉而诞生的新兴前沿学科。当前量子通信领域包括了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秘密共享、量子数字签名、相对论量子比特承诺、量子指纹识别、量子中继、量子数据锁等方向。量子态叠加原理是量子物理学的核心,利用量子态相干叠加效应可以让量子通信协议相比于经典通信协议拥有更多的优势。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激发了研究者们在理论和实验中不断的探索,将不同的量子通信协议朝向实际的应用方面推进。当前量子密钥分发实用化技术发展十分迅猛,例如基于光纤传输的京沪干线和沪杭干线都将在今年底建设完成,而基于自由空间传输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和执行包括空地量子密钥分发任务的天宫二号相继成功发射升空。然而随着实用化量子密钥分发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理论中的证明与实际的系统之间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将会给实际系统带来漏洞从而出现针对实际系统的量子黑客攻击。例如针对多光子源的光子数分离攻击和探测器的强光致盲攻击等。因此研究实际系统的安全性是量子密钥分发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相比于量子密钥分发,其他量子通信协议如量子指纹识别、量子数字签名和量子秘密共享等都还处于早期的理论研究和原理性实验检验阶段,离实用化的目标还相对遥远。本论文作者在博士期间主要的工作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指纹识别、量子数字签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具体的利用相干叠加态理论模拟了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得到了更高的安全成码率和安全传输距离;研究了诱骗态方案的基于Bell不等式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理论;给出了六态SARG04协议的无条件安全成码率的公式获得了更高的安全错误率门限;提出探测器诱骗的回环差分相移量子密钥分发,移去了光子数分辨探测器的要求;实验演示了外场条件下基于不信任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将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传输距离提升到404公里;实验观察到了打破经典极限的基于双Sagnac干涉仪的量子指纹识别;实验演示了超过102km的无条件安全量子数字签名。
[Abstract]: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 new frontier subject of quantum physics and informatics. The current quantum communication fields includ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uantum teleportation, quantum secret sharing, quantum digital signature, relativistic quantum bit commitment, quantum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quantum relay, quantum data lock and so on. The principle of quantum state superposition is the core of quantum physics. Using the coherent superposition effect of quantum state can make quantu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n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se advantages, researchers have been motivated to explore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 and push different quantum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toward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t present, the practical technology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For example, the Beijing-Shanghai and Shanghai-Hangzhou trunk lines, which are based o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Mozi", the world's first quantum satellite based on free space transmission, and Tiangong II, which carries out a mission involving the distribution of quantum keys in an open space, have been launched successfully one after another.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researchers fi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oof and the actual system, and these differences will bring vulnerabilities to the actual system and lead to quantum hacking attacks against the actual system. For example, the multi-photon source photon number separation attack and the detector strong light blinding attack and so on. Therefore, studying the security of practical system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Compared with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other quantum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such as quantum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quantum digital signature and quantum secret sharing, are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incipl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are far from the practical target. During his Ph. D., the author's main work includes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uantum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quantum digital signature. The coherent superposition state theory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a higher secure bit rate and secure transmission distance are obtained. Th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theory based on Bell inequality is studied, and the formula of unconditional secure bit-rate of six-state SARG04 protocol is given, and a higher threshold of secure error rate i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the detector decoy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which removes the requirement of photon number resolution detector, and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th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distrust rela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ternal field. The secure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measurement device 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is increased to 404km. Quantum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ouble Sagnac interferometer is observed to break the classical limit. Unconditional secure quantum digital signature over 102km is demonstrat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13;TN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欣;孙献平;罗军;詹明生;;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与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2 李飞;乐建新;周锐;陆军;;量子交换机与结合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新模式[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量子与量子通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4 ;科学家发现“无痕截获”量子通信方法[J];光机电信息;2010年09期
5 李林洋;卢晓波;潘岳;;量子通信的发展概况[J];工业设计;2011年04期
6 茹加;王峰;;远距离量子通信实验研究——迈出我国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发展第一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2期
7 ;我国开启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新时代[J];软件;2012年08期
8 程立波;;关于量子通信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年13期
9 冯骥;冯江源;;中国量子通信与产业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年10期
10 陈芳烈;;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J];百科知识;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元;冯世栋;;量子通信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分析[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潘建伟;;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光学实现——现状和未来[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许娟;;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光宇;赵双;朱智涵;;空间量子通信偏振跟踪理论和实验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卢利锋;赵东来;马乐;;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及在实际系统应用分析[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任小强;陈金鹰;;基于安全有效的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程立南;闻传花;;空间量子通信[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光宇;王川;王婉莹;郝亮;刘洋;马f[;龙桂鲁;;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系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胡志强;胡前进;;量子通信在海洋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探讨[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C];2014年
10 乔熔岩;朱诗兵;杨晟;;二粒子纠缠系统的量子通信仿真[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东;让量子通信技术为百姓带来实惠[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汪永安;世界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合肥开工[N];安徽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黄X;量子通信也可能被无痕窃听[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祝蕾;济南企业牵头承担“十二五”863计划量子通信技术专项[N];济南日报;2010年
5 冯骞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枫;量子通信:划时代的崭新技术[N];解放军报;2011年
6 记者 许蓓蓓;合肥建成世界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N];安徽日报;2012年
7 记者 李陈续;中国量子通信成果入选《自然》十大新闻[N];光明日报;2013年
8 记者 刘石磊;量子通信:中国团队再破难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刘石磊;量子通信还远吗?[N];光明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房永珍;“诡异”的量子通信让窃听成为历史[N];北京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富尧;量子通信若干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尹华磊;实用化量子通信若干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阎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沈奇;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杨彬;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陈杰;实用化量子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贤敏;远程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韩超;远程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军;远距离量子通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彭建;量子通信实验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潮泽;基于FPGA的星上量子实验控制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宁波大学;2015年
2 曹蕾;量子实验卫星有效载荷管理与数据处理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宁波大学;2015年
3 刘子君;量子多用户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德伟;量子通信在私有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荆晶;基于无线自组织量子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朱卫民;量子通信协议的模拟设计和量子纠错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施丽慧;基于Mesh结构的混合态无线量子通信网络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孔令浩;量子通信中量子通信协议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程思铤;基于团簇态的量子通信协议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郑凯;空间量子通信中偏振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8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85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