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HEMT太赫兹动态器件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03:58

  本文选题:太赫兹 + 人工微结构 ; 参考:《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太赫兹无线通信已成为近年来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作为可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基于外部调制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一直以来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在该系统中,其核心器件太赫兹外部调制器长期以来难以得到突破,也限制了该系统的发展。如何实现对太赫兹波的高效、高速调控,从而将数据信息加载至空间传输的太赫兹波成为了外调制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人工微结构(Metamaterials,人工电磁媒质)与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相结合,通过结构设计、模拟仿真、理论分析与加工测试,系统的设计并实现了具备模式切换能力的高速太赫兹动态器件。进一步的,通过搭建基于外部调制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对调制器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实验探究,同时也验证了基于外调制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人工微结构的谐振模式及其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不同谐振模式的人工微结构在频谱上所表现出的谐振强度、半高宽以及Q值具有显著的区别。对谐振模式的细化与分类将有助于设计具备不同功能特色的器件结构。由于人工微结构是外调制动态器件的基础,本论文针对不同的谐振模式探讨了多种基于人工微结构的太赫兹功能器件。2、将人工微结构与半导体材料相结合,构建了复合型动态器件结构体系。为实现对太赫兹波的高速动态调制,光控与电控是最为有效的两种方式。对于光控调制器的设计,本论文采用人工微结构与掺杂体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宽带以及多通带的太赫兹调制器。对于电控调制器的设计,本论文基于模式切换原理,设计出了三种具备模式切换能力的太赫兹调制器。主要分为:LC-LC模式切换、偶极-LC模式切换以及偶极-偶极模式切换。偶极振荡与LC振荡是人工微结构的最基本谐振方式,这三种模式切换的实现进一步完善了太赫兹动态器件的体系结构。3、设计出了人工微结构与HEMT相结合的太赫兹动态器件。人工微结构对太赫兹电磁波具备良好的调控能力,而HEMT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射频微波领域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具备很高的动态响应速度与良好的开关特性。本论文将HEMT应用于模式切换人工微结构的核心控制区域,采用Drude模型对存在于沟道中的二维电子气进行等效,得到了基于载流子浓度的仿真变化曲线。这将有利于分析器件性能,指导实验与优化。4、对HEMT的器件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完整制备了基于HEMT的太赫兹动态器件。本论文从衬底的选取、掩膜版图的绘制以及微细加工三个方面对该太赫兹动态器件的制备进行了介绍。此外,针对该太赫兹调制器芯片,设计并制作了封装与匹配电路,使得该器件具备更高的集成度与稳定性。5、对太赫兹动态器件的具体参数指标进行了详细测试。首先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来观察该器件随电压变化的传输特性曲线。其次,采用太赫兹固态源与热辐射功率计,得到了通过该器件的单频太赫兹波随电压的幅度变化,研究了在实际应用条件下的器件静态响应能力,并对器件线性度进行了研究分析。6、搭建了基于外部调制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太赫兹收发系统与调制系统两部分构成。太赫兹收发系统包括340GHz太赫兹固态源和太赫兹探测器,调制系统包括太赫兹外部调制器和通信基带模块。本论文分别测试了该器件在单音信号与眼图信号下的调制能力。单音测试显示该器件最高响应速率可达1GHz,眼图测试显示该器件所具备的实际数据传输能力达0.1Gbps,从而验证了基于外部调制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的可行性。本论文从太赫兹动态器件的设计仿真到加工测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实现了太赫兹波段具备一定实时通信能力的太赫兹外部调制器。该调制器除了具备幅度调制能力,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相位与频率调制能力。重点加工制备了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的偶极-偶极模式切换太赫兹调制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优化,最终实现了太赫兹波段具备85%调制深度、68o相位调制以及1GHz调制速率的太赫兹调制器。太赫兹外部调制器将有望在太赫兹通信、医疗成像、安检、雷达、遥测、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与应用。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 - speed dynamic modulation of terahertz waves , a terahertz modulator with mode switching capability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by combining artificial microstructures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A terahertz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external modulation is established . 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terahertz external modulator and a communication baseband module . The terahertz modulato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 The terahertz modula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 The terahertz modula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 The terahertz modulator can be used for the terahertz communication , medical imaging , security inspection , radar , telemetry , aerospace and the like .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刚;;浅谈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11期

2 戚祖敏;;太赫兹波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红外;2008年12期

3 曹铁岭;姚建铨;郑义;;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太赫兹波波长测试方法[J];光学仪器;2008年02期

4 牧凯军;张振伟;张存林;;太赫兹科学与技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3期

5 赵国忠;;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实验室建设[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3期

6 董庆楠;;浅谈太赫兹波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7期

7 魏华;;太赫兹探测技术发展与展望[J];红外技术;2010年04期

8 张希成;;太赫兹射线——新的射线[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4期

9 岳桢干;;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太赫兹研究中心的远距离太赫兹探测技术研究[J];红外;2011年05期

10 岳桢干;;太赫兹波遥感技术简介[J];红外;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澜涛;牧凯军;左剑;张振伟;张存林;;爆炸物的太赫兹超宽带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张伟斌;;太赫兹光谱探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志勇;张岩:借太赫兹波“穿墙透视”[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实习生 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任海军;有设备会“透视”可“分辨”爆炸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常丽君;太赫兹脉冲可提高砷化镓电子密度[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缪琴;神奇“太赫兹”改变你生活[N];成都日报;2006年

6 常丽君;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N];科技日报;2012年

7 ;英“远程透视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实习记者 唐焘逸;反暴恐利器: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9 刘霞;集成太赫兹收发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铁中;太赫兹研究的中国高度[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涛;新型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彪;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海漩;基于二元光学矢量理论的太赫兹亚波长功能器件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李辉;基于连续太赫兹波检测人体呼吸运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苟君;基于氧化钒辐射热计的室温太赫兹探测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赖伟恩;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新颖太赫兹薄膜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琦;几种新型微波无源器件及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蓉蓉;大气水凝物中THz波和红外波的辐射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建军;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转基因物质检测上的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项;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欣然;木材的太赫兹波光谱特性及参数提取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唐关琦;大能量纳秒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水蒸汽传输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磊;亚波长金属微结构对太赫兹波偏振调制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吴三统;基于单片集成二极管技术的太赫兹倍频链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孙振龙;太赫兹快速成像系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樊霖;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佳林;基于钽酸锂晶体的热释电太赫兹探测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琳琳;太赫兹波段基于HEMT人工微结构的制备与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丁杰;基于表面微结构的太赫兹吸收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4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94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