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构建及优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23:36

  本文选题:增强现实 + 上下文感知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处理日常事务。基于地理位置信息提供服务的应用以其时效性和便捷性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应用之一,其中增强现实类浏览器具有将后台信息叠加到实景环境中以提供虚实融合的增强信息的特点,将人机交互方式由键盘鼠标在二维屏幕上的指令转变为体感控制在三维空间的操纵,在其推出后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增强现实服务在吸引用户极大关注的同时却出现了使用频率低和使用时间短的状况,现实中表现为增强现实浏览器安装率高而使用率低的矛盾,其内在原因在于开发者对人因问题的忽视导致浏览器在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本文针对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的构建和优化方法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旨在基于光电信息、图像处理、认知科学、设计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等学科的理论构建新型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并通过迭代设计不断优化浏览器的性能,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当前制约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普及应用的诸多人因问题,可以显著改善用户的交互体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当前增强现实浏览器中由于标签使用不当阻碍用户认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场景推送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寻找兴趣点并检索内容的认知流程划分场景,采用上下文感知四层服务框架分别创建了三个场景的功能模块,基于词汇树的海量场景识别算法和基于BRISK特征的跟踪注册算法实现了场景中兴趣点的精确识别与实时跟踪,最后通过关联三个场景模块构建了完整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浏览器相比,基于上述方法设计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在分类准确度上平均提高了13%,用户对系统预测效果的平均满意度提高了26%。2.为了解决当前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中由于设计偏差导致人为失误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数据可视化与交互设计流程。首先在分析用户需求并比较增强现实浏览器与传统浏览器不同的基础上将需求转化为任务,然后将抽象信息可视化为数据视图,采用概览与细节相结合的方法对视觉元素进行布局,通过将距离概念引入基于角度的标签投影计算实现了可视化界面的增强现实显示,之后使用渐进式交互法组织离散的数据视图并生成交互界面,最终通过对浏览器原型的三次迭代设计解决了评测过程中发现的人为设计错误。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在两项测试任务中的任务负担指数总体得分高于已有的增强现实浏览器约10个百分点,同时在时间需求和受挫程度两项指标上显著降低了用户的认知负担。3.针对如何解决用户在体验层中加深对兴趣点认知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心智模型理论的新型虚实混合式移动导览交互模式。按照所提出的交互模式在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下,基于微观和宏观心智模型理论,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可用性测试对开发的增强现实浏览器的交互界面进行迭代设计,使得交互体验不断趋近用户的心理预期。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增强现实浏览器相比,基于该交互模式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调动了用户主动进行交互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易用性和时效性。4.为了解决由于数据无线传输速度有限和手机图形渲染能力不足造成的用户交互体验中断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三维场景模型复杂度并改进资源集配置与加载的增强现实浏览器性能优化流程。首先通过法线贴图逆向映射精简三维模型的几何结构,在创建虚拟场景后生成场景预设并把模型封装为资源集,然后根据模型被场景调用的频率将所有模型划分为云端的区别模型和手机端的常用模型,最后在还原场景时从云端和手机端异步加载资源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流程优化的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在资源集载入阶段减少了手机内存一半以上的占用量,提升了用户交互的流畅度,同时视图的刷新帧速率有了两倍以上的提升,改善了交互界面的显示质量。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browser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 image processing , cognitive science , design psychology and human - machine intera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P;杨珂;王涌天;刘越;;移动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年03期

2 徐超;;增强现实,3G的潜在“杀手”应用?[J];通信世界;2010年10期

3 ;苹果两项新专利解读:增强现实与半透明屏幕[J];硅谷;2011年15期

4 蔡苏;宋倩;唐瑶;;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架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5 ;移动增强现实国家重大专项正式启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年03期

6 赵越;;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学习形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3年06期

7 张健;蔡新元;;“增强现实”在传统出版领域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3年10期

8 裴燕;;“增强现实”的革命[J];IT经理世界;2013年24期

9 陈靖,王涌天,闫达远;增强现实系统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5期

10 徐伟平,朱仲涛,丁晓玲,赵强;增强现实硬件平台的实现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越;王涌天;闫达远;;增强现实系统显示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旭光;阎镇;;面向遥科学实验的增强现实应用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倩;高长城;徐大卫;;基于虚实像结合的增强现实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丹;黄有群;;增强现实交互技术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葛莹;;基于视频影像的地理数据增强现实可视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葛学东;;增强现实一致光照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志颖;郑思远;昌明;;增强现实内容管理云平台在数字科技馆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王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技术[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演讲辑录[C];2004年

9 王红;周雅;高宇;闫达远;;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虚实亮度匹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小军;游旭群;石常秀;甘硕秋;;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催眠治疗:心理压力和焦虑[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逄丹;“增强现实”用虚拟美化现实[N];通信产业报;2010年

2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 陈志刚;“增强现实”适宜后向收费[N];通信产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邹大斌;增强现实:互联网应用的新热点[N];计算机世界;2011年

4 ;移动增强现实:是炒作还是下一件大事?[N];网络世界;2010年

5 ;AR:更深刻的现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刘霞;2020年的可能和不可能[N];科技日报;2011年

7 特约作者 苏驰;真亦假时假亦真[N];电脑报;2010年

8 华凌;NASA为商业飞行员开发增强现实设备[N];科技日报;2012年

9 荆晶;手机带你穿越时空,如梦如幻回到从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陈志鸿;荷兰邮票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现“托塔”情景[N];中国集邮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一;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构建及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新灿;增强现实维修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姚远;增强现实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董子龙;面向增强现实的实时三维跟踪[D];浙江大学;2010年

5 冯晓伟;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桂振文;面向移动增强现实的场景识别与跟踪注册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丰艳;增强现实系统虚实无缝融合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8 田元;增强现实中的虚实遮挡处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姚争为;大型实时互动增强现实系统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孙超;增强现实环境下基于手势的自然交互[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灵;增强现实广告技术的创新扩散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Pp冬慧;基于增强现实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夏德芳;移动增强现实中位姿计算与静态手势识别交互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洁;基于Android平台的增强现实系统研究与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恺夫;基于增强现实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康磊;地标性建筑的增强现实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赵王军;面向信息物理Web的增强现实浏览器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5年

8 彭雪;基于传感器的增强现实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9 田远霞;增强现实下多通道交互模型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5年

10 严玉若;增强现实中视觉反馈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57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957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