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泡沫镍三维网络基底的敏感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20:43

  本文选题:泡沫镍 + 氧化镍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化学传感器已经在环境保护、医学诊断、工业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了广泛应用。高性能传感器的研究关键在于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敏感材料,因此制备出灵敏度高,检测极限低,响应速度快,选择性好的传感器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纳米材料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优势,使纳米材料作为敏感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孔泡沫金属材料是一种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相对于致密金属材料,具有如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等优势。在进行敏感测试时,直接把各种纳米敏感材料生长在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上,充分利用基底的结构特性,有效发挥纳米敏感材料形态、形貌和结构对敏感特性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低浓度检测。本论文将敏感材料与泡沫镍相结合,利用多种方法,调控反应条件,将氧化铟、氧化镍敏感材料直接生长在泡沫镍基底材料上,研制了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主要内容如下:我们首先开展了氧化铟与氧化镍复合材料对于葡萄糖的电化学敏感特性方面的研究。采用一步氧化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实现了氧化镍、氧化铟两种氧化物的共同生长与沉积。通过SEM和XPS表征证明了铟元素对于氧化镍材料生长的调控作用。在优化生长工艺后,该材料展现出了优秀的电化学敏感特性,改善了对葡萄糖的电化学灵敏度与检测限,其最佳灵敏度达到了58170 mA mM~(-1) cm~(-2),同时检测下限达到了0.1μM。由于二氧化锡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能力,因此在前面的工作基础上,我们通过进一步引入氧化锡来提升产物对葡萄糖的灵敏度。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的电化学敏感特性进一步提升,其对葡萄糖的最佳灵敏度达到了107970mA mM~(-1) cm~(-2),同时检测下限达到了0.01μM。在气敏特性研究方面,我们设计了一套能够测试三维网络结构气敏材料以及一般的片状、薄膜敏感材料气敏特性的气敏材料测试系统,测量电阻范围1~200兆欧姆,为新型气敏材料的研发创造了测试条件;然后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高温烧结生长了p型氧化镍,采用SEM、XRD等方法对泡沫镍@氧化镍进行了形貌与结构分析与表征;利用自行研制组装的气敏材料测试系统,测试了产物的气敏特性,探索了最佳生长条件,为制备具有pn结构的气敏材料奠定了基础。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氧化镍表面生长了一层氧化铟纳米材料,采用SEM、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泡沫镍@氧化镍@氧化铟的形貌和气敏特性的影响;进一步以葡萄糖为模板,在泡沫镍@氧化镍基底上生长了氧化铟材料,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后,泡沫镍@氧化镍基底上生长的氧化铟材料对100 ppm乙醇的灵敏度达可以达到8以上。由于对电极进行修饰可能提高电极的性能,我们在成功制备了MoO_3修饰的In_2O_3后,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在平面式NO_2传感器上,使传感器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除氧化铟外,我们还尝试了在泡沫镍@氧化镍表面生长了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并对其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溶胶凝胶与水热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泡沫镍@氧化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利用XRD与SEM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反应条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气敏特性的影响,并通过镧掺杂,使产物的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改善,对100 ppm乙醇的灵敏度提高到14,与未掺杂时相比,灵敏度提升了两倍多。最后,我们以泡沫镍@氧化镍@二氧化锡材料为例,建立了泡沫镍基pn结构气敏测试的等效电路,分析了结构中影响灵敏度的因素,对进一步提高pn结构的敏感性能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我们不仅大胆地尝试通过调控活性缺陷氧浓度和多元复合提高敏感电极对葡萄糖的敏感特性,而且创新性地把三维多孔泡沫镍应用在气体传感器领域,通过制备大面积pn结构改善材料的气敏特性,为提升敏感材料的特性、研制新型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A new type of sensor with high sensitivity , low detection limit , high response speed and good selectivity has been developed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昊;李文乐;孔繁华;阎立军;任春晓;;掺杂二氧化锡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2期

2 林志东;宋文龙;王珂;郭春亮;陈双;;聚乙二醇修饰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及气敏特性[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陈媚媚;郑陶雷;王宗利;李俊杰;顾长志;;二氧化锡纳米梭阵列的合成与场发射特性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7年06期

4 陈春华,刘勇,沈瑜生;二氧化锡纳米粉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J];传感器技术;1993年06期

5 曲喜新,李勇,严康宁;二氧化锡超微粒薄膜的结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6 李玉国;翟冠楠;张晓森;王宇;方香;;二氧化锡纳米线自催化生长及其发光特性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3年01期

7 周歧发,林光明,张进修;SnO_2超微粉的合成及其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5年04期

8 张维新,柳连俊;二氧化锡材料气敏机理的研究[J];半导体学报;1989年02期

9 苏欣;;二氧化锡坩埚的制造和使用——综述[J];光学工程;1975年03期

10 李金华,袁宁一,李坤,汤国英,陈王丽华;二氧化锡衬底上Sol-GelPLT膜的性能研究[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海燕;戴洪兴;何洪;;蠕虫状介孔二氧化锡的合成及表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农永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锡中铅、铜的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第八届全国锡锑冶炼及加工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庆卫;宁伟;蒋守宏;沈玉君;;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发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汪庆卫;宁伟;蒋守宏;沈玉君;;二氧化锡电极的研究及其发展[A];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娜;李大光;赵丰华;傅维勤;;二氧化锡纳/微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刘畅;匡勤;谢兆雄;郑兰荪;;不同贵金属负载的二氧化锡纳米八面体的气敏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陈帅;齐利民;;二氧化锡纳米棒阵列的可控合成及其高倍率锂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帅;齐利民;;二氧化锡介晶纳米棒阵列及其复合结构的可控合成与锂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宗福建;李立君;崔晓东;马洪磊;马瑾;张锡健;计峰;肖洪地;;二氧化锡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10 李蕾;曲风玉;;分子筛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锡介孔材料及其气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刚;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王梦亚;多层次纤维结构的锡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万远鑫;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4 蔡昊;基于泡沫镍三维网络基底的敏感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汪庆卫;稀土掺杂二氧化锡陶瓷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6 王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扩展[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管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夏鑫;二氧化锡纳米纤维结构构建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9 江名喜;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甘露;纳米二氧化锡气敏薄膜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宇曦;负载型二氧化锡基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甲醇电氧化催化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许旺旺;SnO_2/导电聚合物异质结构纳米棒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颖;氧化锑锡(ATO)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史雅琪;聚苯胺及其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蒋建忠;三维石墨烯基氧化锡多元复合材料的锂电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汪文峰;二氧化锡—碳基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5年

7 陈程;氟磷共掺杂二氧化锡(FPTO)导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张硕;二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光伏电池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琳;NO在洁净及掺杂Cu的SnO_2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俊超;二氧化锡与伽马氧化铝纳米材料表面结构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01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