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6-12-04 15:30

  本文关键词: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年

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

胡昭阳  

【摘要】:众包科学是科研组织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跨越组织边界向社会开放,吸引公众参与科研创新的一种社会化协作模式。它在对科研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能高效利用社会公众的智慧,完成大科学研发创新活动。本文基于对研究对象的长期关注,从众包科学组织和参与者的视角出发,采用虚拟民族志以及文献研究、规范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从众包科学核心概念出发,对众包科学这一公众参与创新趋势的代表模式进行了研究,关注其整体活动机制与规律。 科研创新模式正处在变革的边缘,公众参与是最新的趋势。大科学工程的经历早已为科研组织积累了远程协作、虚拟联合创新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局限于科研组织系统内部的合作,并未对科研组织的建制产生突破性的冲击。众包科学则是科研组织与未知的广泛网络用户之间的开放合作,成员与组织没有签订契约,工作形式极为灵活,获取他们的创新资源需要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这一过程发生在网络传播的语境之下。因此,网络技术特征和传播模式为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其中包括各类人群的联系与合作、网络媒介鼓励的多向度传播与交流、技术进步实现的思维创新等等,使得众包科学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都呈现出与传统科研组织截然不同的特征。为了较全面把握众包科学的活动规律,本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对众包科学的组织形态、科学生产与传播、以及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力求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科研创新实践及政策制定提供参照。 本文提出了由发包方、发包任务、公众及项目过程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众包科学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众包科学”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的意义所在。从中观层面展开,通过组织类型分析框架的建立,强调了众包科学以虚拟组织为集合方式,及在其基础上衍生的不同管理运作特征。本文将众包科学模式解析为科学生产和科学传播两个主要方面,运用了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多种理论对这两方面过程进行分析,阐释了从组织结构和过程设计及管理的阶段性规律特征,是对众包研究和虚拟组织研究的丰富与拓展。通过对众包科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本研究使用多种方法采集了较为丰富和珍贵的一手案例资料,对于众包科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其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些显著的特征,期望有利于针对性的突破发展瓶颈,加速实践进程。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认为:众包科学促进了科学生产的创新。众包科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意味着科学研究可以通过网络共同营造一个有凝聚力的虚拟科研组织,社会公众借助这样的虚拟科研组织,实现与科学家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众包科学组织发挥的中介作用,科研组织也得以与具有异质性知识的社会公众建立联系,为组织内部的科研创新带来了低成本、低风险且具有创造性的影响。众包科学点燃了公众参与激情。众包科学的成功在于动员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它基于真实的科学研究体验,丰富了科学传播中参与的内涵。众包科学激发了社会公众的集体智慧。在发挥社会公众集体智慧的过程中,众包科学组织主要依靠其交流与合作机制促成公众发挥个人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汇聚成虚拟的团队和集体,体现出巨大的创新能量。同时,组织也可以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解决方式,设计不同层级的决策机制对公众集体智慧进行提炼和萃取。众包科学重塑科学研究范式。科学研究既要按照自身累积的方式发展,又需要融汇全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经验。网络传播的革命引发了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的转型。它不仅改善了科学家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方式,还改变了科学研究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使用媒介的科学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G3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凌燕;陈劲;;产品创新的新范式:用户创新[J];经济管理;2003年12期

2 纪晓丽;郭锋;;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2期

3 李大光;;“公众理解科学”进入中国15年回顾与思考[J];科普研究;2006年01期

4 吴贵生,谢韡;用户创新概念及其运行机制[J];科研管理;1996年05期

5 雍灏,陈劲,郭斌;技术创新中的领先用户研究[J];科研管理;1999年03期

6 陈明;;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J];计算机教育;2013年09期

7 赵纯均,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及其构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8 韦路;张明新;;数字鸿沟、知识沟和政治参与[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7年Z1期

9 邵志择;传播范式与传播生态——评大卫·阿什德的《传播生态学》[J];新闻记者;2003年12期

10 纪树立;;论库恩的“范式”概念[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利君;;基于组织学习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陶新珍;;创新文化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发挥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孙筠;;基于知识和知识创新视野下的组织创新[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4 薄景昕;;《新青年》研究的新视野[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5 张今杰;林艳;;“范式”与“语言游戏规则”——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与卡尔-奥托·阿佩尔先验语用学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6 徐哲;范婷婷;;基于工具箱的用户创新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殷华成;;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当代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张兆芹;;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9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10 龚放;;追问研究本意 纾解“学科情结”[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李红林;曾国屏;;对米勒体系发展演变的考察——基于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的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蔡志栋;;试论非宗教运动的思想史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刘晓峰;;我国构建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因素及消除策略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陶厚永;卞吉华;沈晓笑;;论“四位一体”的组织学习动力学机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谢呈阳;高丹;胡汉辉;;组织成长中的知识创造过程演化——基于东飞中心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任荣;徐向艺;;基于联盟生命周期演进的企业合作创新关键因素管理[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海江涛;彭灿;;知识创新的动力学模型与组织知识管理战略的选择[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俊;面向价值融合的全面顾客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寓辰;面向移动商务的协作组织及其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雪;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学习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9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莹莹;基于知识管理的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卢红志;基于复杂系统的海洋知识创新网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6 张敬;高校辅导员传播能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常富国;高技术虚拟企业谈判支持问题处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富斌;组织学习、市场创新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婕;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用户创新激励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丽妹;山寨文化与技术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未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虚拟企业[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陈力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出印刷版意味着什么?[J];今传媒;2009年02期

3 ;系统[J];电脑爱好者;2007年08期

4 李雷;;“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J];东南传播;2006年05期

5 郭小平;;信息的“协同过滤”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J];东南传播;2006年12期

6 张泽波;杨雯雯;;网民的“群体极化”现象及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7 刘强,方锦清,李永,梁勇;探索小世界特性产生的一种新方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2期

8 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J];国际新闻界;2001年03期

9 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国际新闻界;2006年07期

10 陈力丹;;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圣清;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晓红;大众传播与人类社会——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诠释[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兵;关于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6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帆;论网络传播中的群体心理[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霞;网络暴力的传播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林翔华;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郁;;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2年07期

2 东方;;众包在国外图书馆中的应用及有益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2年12期

3 邓珊妮;陶景霞;;众包在国外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吴金红;陈强;张玉峰;;基于众包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5 陆丹;;互联网时代下众包风险的识别与规避[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年04期

6 宋爱娴;;互联网电子商务众包模式在政府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05期

7 吴祐昕;王子谨;;基于众包的移动互联信息传播设计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8 范丽娟;;众包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运用[J];图书馆建设;2011年01期

9 张志强;逄居升;谢晓芹;周永;;众包质量控制策略及评估算法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年08期

10 谈伟;;国外“档案众包”实践及引发的思考[J];四川档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耕深;朱雅杰;;基于众包的商业模式优化[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任延静;林丽慧;;众包平台创新竞赛中加价延期机制采纳决策的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杰夫·豪《连线》杂志著名资深编辑;[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2 君尚;[N];科技日报;2014年

3 凌曼文;[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夏剑;[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肖志飞;[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张涵;[N];人民日报;2012年

7 羽哲;[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继征;[N];中国纺织报;2014年

9 张凤岐;[N];电脑商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洁云;[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玲;众包平台用户接受与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冯小亮;基于双边市场的众包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胡昭阳;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逄居升;众包质量控制策略及评估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雷勇;基于网络社区的众包商业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启示[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杨卫丽;企业参与众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5 宋喜凤;众包模式中参与者行为动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朱雅杰;众包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涂慧;社会网视角下众包中的知识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8 俞宽;基于众包理论的粤海关历史文献数字化处理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苏;专业服务众包模式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鹏;基于委托代理的众包式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04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