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5 17:10

  本文关键词: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的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理工大学》 2015年

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的理论研究

姜劭栋  

【摘要】:硅微机械陀螺是一种利用哥氏效应敏感物体转动角速率的MEMS惯性传感器。它能够在同一块硅片上集成敏感结构和外围测控电路,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在军事、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是各国研究热点之一。敏感结构是硅微机械陀螺的核心部件,其与陀螺的标度因数、零偏以及抗振动等性能直接相关。本文以课题组自主设计的双质量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对其敏感结构的刚度矩阵、多模态固有频率、正交误差以及阻尼特性展开理论分析,为高性能硅微机械陀螺的设计优化提供实际指导和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硅微机械陀螺的信号转换机制以及敏感结构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陀螺输出信号与敏感结构关键参量的关系,说明敏感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敏感结构的支撑系统及其低阶模态,分析了干扰模态对陀螺性能的影响机理。利用弹性理论建立驱动梁的刚度公式,并对刚度公式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敏感结构的刚度矩阵。阐述了敏感结构的能量耗散机理,介绍了敏感结构的真空封装方法,给出品质因数的实验结果。其次,对敏感结构的多模态固有频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将敏感结构看作多模态系统,分别构建其低阶模态的等效模型。利用能量法对低阶模态的模态刚度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敏感结构多模态固有频率的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敏感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并且对敏感结构进行了模态识别实验。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分别为8.63%和10.56%。给出了敏感结构的模态设计原则,并利用已建立的理论模型对敏感结构进行模态定阶。第三,对敏感结构的正交误差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有加工误差时敏感结构的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硅微机械陀螺正交误差理论模型。理论计算了直接耦合系数的取值范围为4.74×10-5-2.33x10-4, 二次耦合系数的取值范围为8.44×10-7~2.03×10-5。计算了正交耦合系数最大值为9.35×10-4,并通过仿真分析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合理论模型,提出基于驱动梁合理设计的正交误差抑制方法。对正交误差进行了实验分析,得到正交耦合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08×10-4~4.13×10-4。第四,对敏感结构的阻尼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驱动梁的热弹性耦合方程并对其求解,得到热弹性阻尼的复频率模型,理论计算得到热弹性阻尼的大小为9.19×10-6。利用热能量方法对热弹性阻尼进行仿真分析,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的误差为1.88%。结合陀螺性能指标提出品质因数的设计要求,分析得到驱动梁梁宽和驱动模态固有频率的设计导向图。构建了热弹性阻尼的温度特性理论模型,计算得到常温下热弹性阻尼的温度系数为9.76×10-3/oC。对热弹性阻尼的温度系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误差分别为2.01%和7.50%。最后,对优化后敏感结构的关键参量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敏感结构优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依据IEEE的陀螺测试标准对硅微机械陀螺整表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到陀螺的标度因数为8193.77LSB/°/s,零偏稳定性为4.54°/h,零偏重复性为6.14°/h。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芹;裘安萍;苏岩;朱欣华;;硅微陀螺仪的机械耦合误差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5期

2 施芹;苏岩;裘安萍;朱欣华;;MEMS陀螺仪器件级真空封装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3 杨亮;贾方秀;裘安萍;苏岩;;变结构PID在微机械陀螺仪闭环驱动电路中的应用[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4 杨军;高钟毓;张嵘;陈志勇;周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结构误差参数分离和辨识[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张富强;;圆片级真空封装技术在MEMS陀螺中的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2 周志广;常洪龙;申强;谢建兵;苑伟政;;微机械陀螺的误差抑制电路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3 杨凯骏;王学军;井文丽;张建宏;王宁;;MEMS器件真空封装工艺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年10期

4 陈建元;;有机械耦合的电容式硅微陀螺敏感信号读取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7期

5 施芹;苏岩;裘安萍;朱欣华;;MEMS陀螺仪器件级真空封装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6 石然;裘安萍;苏岩;;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实现及性能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12期

7 石然;姜劭栋;裘安萍;苏岩;;微杠杆在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8 刘宇;段耀宇;刘利;潘英俊;;悬臂梁陀螺仪机械性能优化及系统实现[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9期

9 姜劭栋;裘安萍;施芹;苏岩;;硅微陀螺仪正交耦合系数的计算及验证[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1期

10 贺琨;崔红娟;侯占强;刘学;肖定邦;吴学忠;;微机械振动陀螺模态耦合误差分析与激光修形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褚鸿杰;朱欣华;吴建元;苏岩;;硅微机械陀螺仪数字化接口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海军;杨琴;祝长生;;微气体轴承-刚性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代刚;MEMS-IMU误差分析补偿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马芮;基于微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补偿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刘双杰;引信用MEMS惯性开关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4 侯占强;蝶翼式微陀螺零偏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冯晶晶;Padé逼近方法与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复杂动力学[D];天津大学;2013年

6 王冠石;电容式硅微陀螺接口ASIC芯片集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慧敏;分数阶控制器数字实现方法及其振动抑制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8 杨亮;硅微机械陀螺数字化测控电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卓;基于TSV的MEMS圆片级真空封装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孙亚男;软焊料键合实现MEMS晶圆级真空封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杜康;砷化镓基介观压阻型微机械陀螺仪的设计与测试[D];中北大学;2010年

4 卜继国;Zr-Co-RE薄膜的制备和吸气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5 陈晨;基于轨迹球测量技术的研磨球体运动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宇哲;MEMS圆片级真空封装的关键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黄建林;旋转弹用MEMS陀螺微小电容检测电路设计[D];中北大学;2013年

8 王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塔机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杰;垂直阵列CNTs纳米吸气剂制备工艺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王伟栋;基于微惯性技术的数据手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展飞;鲁文高;李峰;李志宏;;MEMS振动陀螺闭环自激驱动的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8期

2 刘危,解旭辉,李圣怡;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技术现状及展望[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5期

3 车录锋;卢云;徐志农;;铰链式高冲击微加速度传感器封装的有限元模拟[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2期

4 施芹;裘安萍;苏岩;朱欣华;;硅微陀螺仪的机械耦合误差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5期

5 施芹;苏岩;裘安萍;朱欣华;;MEMS陀螺仪器件级真空封装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6 夏国明;杨波;王寿荣;;硅微机械陀螺自激驱动数字化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3期

7 刘放,张士邈,陈明;模糊PID控制算法及其在激光陀螺稳频控制中的应用[J];测控技术;2001年07期

8 郝一龙,张立宪,李婷,张大成;硅基MEMS技术[J];机械强度;2001年04期

9 韩京清;;自抗扰控制技术[J];前沿科学;2007年01期

10 谭宝成;王大为;俞开文;;变结构PID在锻造操作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冉;张卫平;陈文元;张弓;成宇翔;;石英微机械陀螺的研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12年03期

2 茅盘松,吴绍夫,王修伦;硅微机械陀螺的研究[J];传感器技术;1995年04期

3 林烨,莫锦秋;新型双级解耦合微机械陀螺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5年04期

4 陈永奇;张春熹;王敏;;微机械陀螺在机载光电平台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5期

5 李林;李锦明;张文栋;;梳齿式微机械陀螺支撑系统的结构仿真与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6 莫冰;刘晓为;谭晓昀;尹亮;丁学伟;汤佳郁;;双电容接口式微机械陀螺的信号检测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7 杨金显;袁赣南;徐良臣;;微机械陀螺测试与标定技术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8 刘晓为;陈宏;陈伟平;陆学斌;韩天;;常压下工作的微机械陀螺的频率和阻尼特性[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9 张福学;王宏伟;张伟;毛旭;张楠;;旋转载体驱动硅微机械陀螺的设计和性能检测[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12期

10 刘晓为;任轶超;谭晓昀;;适用于微机械陀螺接口电路的新型开关解调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巧云;胡爱民;林日乐;张挺;谢佳维;毛世平;李卯辰;郑永祥;吕志清;;石英微机械陀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交流会暨重庆惯性技术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福学;王宏伟;;旋转弹用硅微机械陀螺[A];2003年惯性技术科技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志勇;张嵘;周斌;郭美凤;;微机械陀螺研制进展[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志勇;张嵘;周斌;郭美凤;;微机械陀螺研制进展[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莫冰;谭晓昀;刘晓为;;电容检测型微机械陀螺的信号检测电路[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庄海涵;王巍;邢朝洋;张廷凯;;线振动微机械陀螺大载荷下频率漂移特性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唐彦;张菁华;;用于姿态控制的微机械陀螺电路技术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富立;吴维;;微机械陀螺的测试与建模[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宏伟;腾功清;齐臣杰;江世宇;;旋转式硅微机械陀螺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福学;王宏伟;张伟;毛旭;张楠;;利用旋转载体自身角速度驱动的硅微机械陀螺[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萌;一种压阻式微机械陀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2 李锦明;高信噪比电容式微机械陀螺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3 刘广军;音叉振动式微机械陀螺结构拓扑自组织设计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孟委;基于砷化镓的介观压阻效应微机械陀螺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5 陈永;基于滑膜阻尼效应的音叉式微机械陀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6 严庆文;多功能微机械陀螺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杨亮;硅微机械陀螺数字化测控电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吴立锋;无驱动结构的硅微机械陀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朱辉杰;线性调谐微机械陀螺驱动和检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增平;无驱动结构硅微机械陀螺动态特性及姿态解算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硅微机械陀螺敏感结构的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14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