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多粒度的学习者个性模型及其处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1 13:26
【摘要】:随着以无线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各种数字化学习理论和实践不断涌现,数字化学习方式从远程学习、电子学习发展到移动学习、泛在自适应学习。传统的在线学习系统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几乎相同的学习方案、学习路径及资源,在线学习系统很难按照学习者的学习目标、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个性来设置学习方案和推荐资源,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个性缺失、场景单一等学习效率低下问题,另一方面学习者面对海量资源容易出现"学习迷航"与"信息过载"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泛在自适应学习成为在线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学习者个性模型,知识模型及教学对象交互模型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学习者个性,泛在适应性学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学习方案、学习路径等个性化服务,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减少成本,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针对现有的学习者个性模型普遍存在的个性描述信息不足、个性描述视角单一、模型集成度低等问题,论文提出多维多粒度学习者个性模型LPM~3及其处理策略,研究LPM~3模型数据模式规范、LPM~3模型的维护策略,并针对泛在学习交互对象之间非网络原因阻塞提出基于连通图的交互处理策略以增强交互的稳定性。具体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1)在参考国内外学习者个性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讨论了影响和决定学习者学习效率的关键个性属性:学籍信息、学习目标、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学习轨迹、兴趣爱好,并分析各个性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提出多维多粒度学习者个性模型LPM~3。讨论了LPM~3模型的运行机制,模型的结构设计,模型的多维多粒度性分析,及LPM~3模型的数据模式规范。(2)基于LPM~3模型多维多粒度特点,提出显式获取、隐式获取、推理获取学习者个性属性策略,以及基于时间点的个性维护策略、基于可变时间窗口的个性维护策略、基于联动的个性维护策略。(3)对泛在学习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非网络原因交互不畅提出一种交互状态模型,基于有向连通图给出交互状态的判断策略,通过寻找连通路径找到交互的路径,通过寻找最短路径找到交互的最优路径,并提出基于连通图的交互处理策略IPSCG以最优的交互性能找到最简疏通路径。通过实验证明这些策略能显著降低交互成本,提高交互性能,增强用户交互的稳定性,为保障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资源对象之间的交互,资源共享的稳定和高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论文研究成果的应用能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知识服务,能有效减少知识迷航、解决"认知过载"与"资源不足"现象,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者个性全面发展,对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可穿戴设备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后续研究内容包括:①在多维多粒度学习者个性模型中融入学习者的情境、情感等个性属性,研究其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与其它个性特征属性之间的关系;②研究维度动态变化的柔性多维多粒度学习者个性模型,进而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华罗庚 ,宋健;模型与实体[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0年08期

2 ;新书介绍[J];冶金自动化;1990年03期

3 王磊;;计量模型——一种经典数据质量评估方法[J];电子制作;2012年10期

4 许志刚,董志荣;纯方位系统定位与跟踪的多模型法[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高兴民;;应用情报模型法研究学科发展规律[J];兵工情报工作;1982年05期

6 韩志刚,王洪桥;多模型多方法综合多层递阶预报模式在油田产量预报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1991年06期

7 王瀚晟,曾烈光;模型法与分离塞入比法的改进[J];通信学报;1997年08期

8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总目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12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谌凯;黄晓峰;赵怡;朱仲良;;改进的软模型法用于解析复杂反应动力学过程[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费敏锐;;仿真不是基于模型的实验,而是基于模型的第三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活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7:仿真是基于模型的实验吗[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怡舟;走向模型综合应用的成熟阶段[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重华;多维多粒度的学习者个性模型及其处理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2 姬新龙;基于SV模型和EVT理论的金融极值风险度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佳琳;基于边界Logistic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付金龙;基于GARCH过程和SV模型的上证50ETF的VaR计算[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珏;基于GARCH-POT模型的中国外汇市场投资组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雷震;GARCH模型和VaR方法在外汇投资组合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5年

5 赵天韵;中国股市统计套利的可行性检验与套利信号的确定方法[D];南京大学;2014年

6 徐月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及模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马健;多模型融合学习方法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8 殷旭;基于NDEA改进模型及区间效率的省域R&D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胡祥刚;双轴定位模型法种植导板制作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10 陈利玲;数字IC产品性能评价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4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324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