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及氧传感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00:57
【摘要】: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气的检测在很多领域至关重要。卟啉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多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其三重态量子产率很高,然而,由于禁戒,没有磷光发射。当金属离子与卟啉螯合成金属卟啉时,有些会产生室温磷光发射(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由于磷光可以有效地被氧猝灭,因此室温磷光被广泛地用于氧测量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钆血卟啉单甲醚的合成、室温磷光性质、产生机制以及钆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在氧测量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稀土金属卟啉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首先以咪唑为溶剂,采用热溶剂法合成了钐、铕、钆和镱离子与血卟啉单甲醚的螯合物;采用多种表征手段证明了稀土血卟啉单甲醚螯合物的成功合成;研究了这些稀土离子与血卟啉单甲醚螯合物的发光性质,发现在不同稀土离子与血卟啉单甲醚(HMME)螯合形成的金属卟啉中,只有钆血卟啉单甲醚(Gd-HMME)具有较强的RTP发射,并为时间分辨光谱所证实。分析表明,猝灭效应是钐、铕和镱等稀土金属卟啉没有室温磷光发射的原因。开展了Gd-HMME光物理性质及Gd-HMME磷光的产生机制的研究。测定了其光物理参量,Gd-HMME的摩尔消光系数为2.53×105 M-1 cm-1,荧光量子产率为5×10-4,三重态量子产率为80(5)%,磷光量子产率为1.4%;给出了Gd-HMME各能量传递过程的百分比。提出了Gd-HMME具有强RTP发射的机制是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的态混合。观察到了从基态(S0)到最低三重激发态(T1)的直接吸收,它证实了态混合的存在;态混合使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自旋禁阻的跃迁被部分打破;另外,由于Gd3+离子激发态能级和基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大,最低能量差约为32000 cm-1,这避免了猝灭效应的发生。研究了氧对基于固体基质的Gd-HMME室温磷光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Gd-HMME的室温磷光会有效地被氧猝灭,在整个氧浓度范围内Stern-Volmer曲线是非线性的;寿命Stern-Volmer曲线与强度Stern-Volmer曲线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但是,强度Stern-Volmer曲线的响应大于寿命Stern-Volmer曲线的响应,这表明了静态猝灭的存在。数据分析表明静态猝灭速率常数是不变的,在整个氧浓度范围内静态猝灭占的百分比为35%±3%;Stern-Volmer曲线的非线性响应可以很好的用氧的非线性溶解模型拟合,这表明非线性响应跟氧在固体基质中的非线性溶解相关。设计了基于Gd-HMME室温磷光的不同类型氧传感器。制作了利用直接强度法进行氧测量的氧传感器,由于Gd-HMME的氧猝灭曲线在10 k Pa到100 k Pa的氧浓度范围内近似是线性的。虽然强度型磷光氧传感系统具有响应时间和回复时间短(t↓,0.4±0.2 s;t↑,1.4±0.2 s)、光稳定性高等优点,然而存在易受激发光强度及测量环境不稳定干扰等问题,为克服氧传感系统的不稳定性,制作了比值型氧传感器。测定了比值型氧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为:氧浓度测量结果的波动小于0.1 k Pa;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0.01 k Pa;响应时间约为4 s。研究表明本论文开发的系统可用于整个氧气浓度范围的自动化检测,并且在低氧气浓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精度。
【图文】:

能级图,振动弛豫,内转换,系间窜越


振动能级差为 20 kJ/mol,而常见的热能大约只有 4 kJ/mol。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机物分子的激发态有单重态和三重态,,对于激发态的失活,除了两个过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失活过程,包括振动弛豫、内转换。这些失活过程在图 1-1 的 Jablonski 能级图[19]中已经标出。

血卟啉单甲醚,化学结构,化学性质


图 2-1 血卟啉单甲醚化学结构hemical structure of hematoporphyrin monom级性质中具有相似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类元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芬,潘景浩;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5年04期

2 阎雁,佟珊玲,郭魁,郑国栋,甄开吉,方赤光,常新,李青;金属卟啉催化萘酚过氧化氢氧化(Ⅱ)──制备2-羟基-1,4-萘醌的氧化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3 何宏山;金属卟啉核酸定位断裂剂的设计及氧化断裂研究[J];化学进展;2001年03期

4 刘玉敏;刘敬雪;;金属卟啉催化氧化萘酚的影响因素[J];化工之友;2001年02期

5 李早英,张悦宁,朱训进,冯清;新型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仿酶活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6 王磊,朱训进,付世涛,李早英;季铵盐型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抑制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7 刘小秦;金属卟啉催化烷烃氧化研究及工业应用进展[J];合成纤维工业;2003年03期

8 徐海,于道永,阙国和,王宗贤;金属卟啉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黄冠;刘飞鸽;郭灿城;;高分子多糖载体对四苯基金属卟啉催化性能影响[J];化学学报;2006年07期

10 李臻;景震强;夏春谷;;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催化氧化应用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相;刘强;王进;王辰;郭灿城;;磁性纳米粒子与金属卟啉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权;胡海洋;曾海强;宋建新;郭灿城;;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对二甲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树军;章应辉;阮文娟;罗代兵;朱志昂;;新型手性基团修饰的金属卟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李新;曾锦萍;梅光泉;刘万云;应惠芳;;不同溶剂中贵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周贤太;纪红兵;;金属卟啉模拟酶仿生催化的绿色氧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周红;潘志权;刘波;彭正合;;金属卟啉与小分子有机碱的轴向平衡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柴志华;景晨;高红军;安英丽;史林启;;聚合物胶束增强金属卟啉光学稳定性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8 胡海洋;宋建新;姜权;郭灿城;;金属卟啉-醋酸钴催化氧化对甲苯甲酸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娟娟;刘霖;邵峰;童志伟;;金属卟啉插层半导体层状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邱文革;白广梅;孟声;;非均相金属卟啉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敏;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及氧传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杨秀丽;基于八羧基卟啉的金属卟啉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姜权;金属卟啉醋酸钴对空气氧化对二甲苯反应的复合催化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艳;金属卟啉选择性催化氧化生物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勇飞;简单金属卟啉催化分子氧氧化烯烃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单凝;新型氨基酸类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颉雨佳;Trans-A_2B_2型金属卟啉仿生催化氧化环己烷的过程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8 王晨;卟啉和金属卟啉的设计合成及其作为光敏化剂敏化TiO_2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马红;烃类亚甲基的催化氧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10 谢先宇;金属卟啉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环钯亚胺、金属卟啉配合物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异相催化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曾凯;四(4-羧基苯基)金属卟啉酰化纳米孔壳聚糖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齐勇;臂式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吴翠敏;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2-甲基喹啉制备喹啉-2-甲酸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孙涧;系列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茜;捆扎型非平面金属卟啉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媛;卟啉类标记分子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胡耀东;多孔壳聚糖四(p-磺酸钠苯基)金属卟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欧阳勇;金属卟啉及磁性金属卟啉复合物催化氧化木质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尹碧军;金属卟啉与有机过氧化氢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6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36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