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LED的单一基质碳量子点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发布时间:2019-09-17 17:52
【摘要】:发光二极管(LED)具有节能环保、高能效、寿命长和体积小等优点,成为替代传统照明技术的新一代固态光源。相对于LED用稀土和半导体量子点荧光粉而言,碳量子点(CQDs)具有发射光谱宽、光稳定性好、成本低和毒性低等优点,成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LED新型荧光粉。然而,目前LED用CQDs的荧光量子效率(QY)较低,光谱组分红绿蓝光(RGB)比例也较低,会导致CQDs基LED器件的光效率和显示指数偏低。本论文旨在制备高QY和高RGB比例的单一基质CQDs荧光材料,分别以葡萄糖、抗坏血酸、水杨酸和硫代水杨酸为碳源,再加入不同添加剂聚乙二醇(PEG200)和乙二胺,合成荧光CQDs。通过对CQDs微观形貌、表面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实现单一基质CQDs荧光粉在黄光和白光LED器件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葡萄糖为碳源,PEG200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QY为3.5%和RGB比例达63.5%的单一基质的CQDs。讨论了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改性方式对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40 m L、5 mmol/L葡萄糖和5 m L PEG200,一步法水热180℃反应6 h。制得的CQDs发蓝光,平均粒径为4.0 nm。表面含有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CQDs具有激发波长依赖和p H独立的发射行为。单一基质CQDs基LED器件发冷白光,色坐标为(0.32,0.37),相关色温(CCT)为5584 K。其次,以抗坏血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QY为12.1%、RGB比例达78.4%、含氮CQDs(N-CQDs)。通过引入氮原子调控CQDs表面化学结构,能促进N-CQDs的QY的提高。讨论了反应温度、添加剂种类(乙二胺、对苯二胺)对N-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抗坏血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源,在90℃下一步水热反应2 h。制得的N-CQDs发绿光,平均粒径为6.2 nm,表面含有羟基、羧基、酰胺基等官能团。QY的提高可能是掺杂的N原子作用的结果;N-CQDs具有激发波长和p H独立的发射行为。单一基质N-CQDs基LED器件发黄光,色坐标为(0.48,0.45),CCT为3705 K。再次,含有芳环的水杨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QY为45.7%、RGB比例达70.8%、含氮N-CQDs。含芳香环结构的碳源可以加强N-CQDs表面的π共轭体系,促进N-CQDs的QY的提高。讨论反应温度、水杨酸和乙二胺配比对N-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00℃,水杨酸与乙二胺摩尔比为1:3时,N-CQDs的QY最高为45.7%。QY的提高可能是掺杂的N原子和共轭芳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得的N-CQDs发绿光,平均粒径为10.5 nm,表面含有羟基、酰胺基等官能团;具有激发依赖的发射行为。单一基质N-CQDs基LED器件的发黄白光,色坐标为(0.40,0.41),CCT为4305 K。最后,以含苯环的、含S官能团的硫代水杨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QY为51.4%、RGB比例达67.4%、含氮硫CQDs(NS-CQDs)。硫作为供电子原子,能够增强NS-CQDs表面的π共轭体系,促进NS-CQDs的QY的提高。讨论反应温度、硫代水杨酸和乙二胺配比对NS-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00℃,硫代水杨酸与乙二胺摩尔比为1:3时,NS-CQDs的QY最高为51.4%。QY的提高可能是共轭芳环、N原子和S原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得的NS-CQDs发蓝光,平均粒径为2.4 nm。含有羟基、酰胺基等官能团;具有激发波长独立的发射行为。单一基质NS-CQDs基LED器件发冷白光,色坐标为(0.34,0.38),CCT为5227 K。综上所述,具有芳环结构的碳源和氮硫原子的引入有利于CQDs的QY的提高。随氮原子、芳环结构、硫原子的依次引入,RGB比例先增加后降低。RGB不仅受CQDs能级的影响,还可能受CQDs粒径大小的影响。因此,期望通过调控CQDs的粒径,同时调控CQDs的内、外部结构,达到制备不同发光颜色的LED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104.3;TQ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威;;水热法加工灰重石[J];无机盐工业;1984年08期

2 詹文豹;;水热法生产氧化锆系超微粒[J];稀土信息;1992年08期

3 施尔畏,仲维卓,华素坤,路治平,赵天德,栾怀顺;水热法紫色水晶的生长[J];硅酸盐学报;1993年04期

4 施尔畏,夏长泰,,王步国,仲维卓;水热法的应用与发展[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2期

5 沈才卿;;山东蓝宝石颜色成因解说及改色方法探讨——兼谈高温高层厌水热法改色试验[J];中国宝玉石;1993年02期

6 温立哲,邓淑华,黄慧民,周立清;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3年02期

7 王海龙;徐中慧;吴丹丹;谭钦文;谢羽佳;李春林;;粉煤灰两步水热法制备人工沸石[J];化工环保;2013年03期

8 章元济;用水热法自明矾石制造硫酸钾[J];化学世界;1956年08期

9 苏威;;水热法处理铬矿生产铬盐[J];无机盐工业;1984年01期

10 马剑华;毛铭华;;水热法制备超细氧化锆粉末的研究[J];化工冶金;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士成;陈炳辰;韩跃新;;水热法制备陶瓷粉[A];第六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大会暨2000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交流会会议文集[C];2000年

2 雷霆;罗凤兰;薄新维;夏世华;;水热法制备纳米热敏材料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水热法制备系列纳米级铈锆基稀土复合氧化物固溶体粉体[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4 邓宏;姜斌;曾娟;李阳;王恩信;;水热法在陶瓷粉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郑雅杰;符丽纯;;添加剂对水热法制备超细氧化铁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6 汪海峰;张莉;王志成;;低温水热法制备多铁性材料铁酸铋[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青;杨阳;孙永欣;王绍钢;刘力;常爱民;;低温微波水热法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敏文;苑星海;李勇;;水热法镱、铥共掺纳米上转换材料的制备[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恩过;丘小玲;;微波水热法制备的YVO_4:Eu~(3+)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叶晓云;周钰明;陈景;孙艳青;王志强;;不同形貌ZnO的水热法制备与表征[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左永刚;水热法降低医疗废物焚烧飞灰毒性实现新应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廖欣 蒋卉;桂林矿地院聘请院士为高级顾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英卓;水热法制备水溶性碳点及其荧光性能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冯晓婷;用于LED的单一基质碳量子点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凤荣;层状双氢氧化物基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潘清涛;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09年

5 刘义;水热法制备铋铁系化合物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明军;氧化锌/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制备、表征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年

7 顾江江;新型高性能氮掺杂碳点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董祥;纯钛水热法制备低维纳米结构TiO_2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刘宝;氧化锌纳米晶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东日;γ-氧化铝和尖晶石型偏铝酸锌纳米结构的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可控合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红;三聚氰胺树脂微球的水热法制备及表征[D];河北大学;2015年

2 刘运浩;水热法制备稀土锰氧化物纳米材料及磁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培奎;微波水热法制备BiFeO_3粉体及其陶瓷多铁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戚瑞琼;Zr_2P_2WO_(12)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曾庆平;TiO_2新型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尤明江;稀土Eu~(3+)掺杂CdWO_4纳米材料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7 张文静;流变相法和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汇洋;微米碳球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复合结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刘明;一步水热法构建及调控超疏水木材表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世丰;溶胶—水热法制备纳米SrTiO_3粉体及其表面包覆MgO复合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7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37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