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建模、分析及控制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建模、分析及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亲眼见证了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然而,这种迅速普及也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能力。由于计算机病毒自身具有破坏性、多态性和不可预测性等一些显著性特点,它们早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威胁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程序也变得越来越高端、其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相应的杀毒软件的开发周期也变得越来越耗时、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昂贵。更不幸的是,传统的一些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从防火墙到杀毒软件等都不能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快速传播。基于计算机病毒传播过程的动力学建模却是理解计算机病毒传播行为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在此基础之上,人们可以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本学位论文旨在基于计算机病毒传播机制建立合理的动力系统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所提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质,进而根据取得的研究成果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①研究了两类具有线性接种率和线性感染率的SIRS(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usceptible)模型。首先,对一类具有线性接种率和线性感染率的SIRS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把该模型拓展到了一般非线性接种率和一般非线性感染率的情形。新模型的两个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都得到了证明。②考虑了一个基于外部有毒计算机和有毒移动存储介质影响的SIRS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上都表明了该模型只有唯一的平衡点,且该平衡点具有全局渐近稳定性。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关于如何控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结论。③提出了一个基于外部有毒计算机和杀毒软件影响的SLBRS(susceptible-latent-breaking-recovered-susceptible)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该模型的唯一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一些数值实验不仅验证了该结论,还显示了外部有毒计算机和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影响。④研究了两类具有外部仓室的SIES(susceptible-infected-external-susceptible)模型。首先,建立了一个同构的SIES模型。该模型的定性分析表明唯一的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此外,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受感染的计算机数量是可以低于可接受阈值的。基于该同构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病毒传播影响的异构SIES模型。该模型只具有一个平衡点,且平衡点是全局渐近吸引的。该结论也通过数值实验进行了说明。此外,理论和实验结果还表明节点度数高的计算机比节点度数低的计算机更容易感染计算机病毒。对此,推荐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传播模型 平衡点 全局稳定性 全局吸引性 控制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09.5
【目录】:
- 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22
- 1.1 计算机病毒传播动力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10-16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16-20
- 1.3 论文结构安排20-22
- 2 预备知识22-32
- 2.1 动力系统概述22-27
- 2.2 微分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27-29
- 2.3 本文模型的基本术语29-32
- 3 两类具有接种率的SIRS模型32-50
- 3.1 引言32
- 3.2 一类具有线性感染率和线性接种率的SIRS模型32-38
- 3.2.1 模型描述32-34
- 3.2.2 基本再生数及平衡点34
- 3.2.3 无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34
- 3.2.4 有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34-36
- 3.2.5 数值实验36-38
- 3.3 一类具有一般非线性感染率和一般非线性接种率的SIRS模型38-44
- 3.3.1 模型描述38-39
- 3.3.2 基本再生数及平衡点39-40
- 3.3.3 无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40
- 3.3.4 有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40-42
- 3.3.5 数值实验42-44
- 3.4 控制讨论44-47
- 3.5 本章小结47-50
- 4 两类具有移动存储介质感染率的传播模型50-68
- 4.1 引言50
- 4.2 一类基于外部有毒机影响的SIRS模型50-58
- 4.2.1 模型描述50-52
- 4.2.2 平衡点52
- 4.2.3 有毒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52-53
- 4.2.4 有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53-54
- 4.2.5 仿真实验54-58
- 4.3 一一类基于杀毒软件影响的SLBRS模型58-65
- 4.3.1 模型描述58-59
- 4.3.2 平衡点59-60
- 4.3.3 有毒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60-61
- 4.3.4 有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61
- 4.3.5 数值实验61-65
- 4.4 控制讨论65-66
- 4.5 本章小结66-68
- 5 两类具有外部仓室的SIES模型68-82
- 5.1 引言68
- 5.2 一类基于全互联网络的SIES模型68-72
- 5.2.1 模型描述68-69
- 5.2.2 平衡点69-70
- 5.2.3 有毒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70
- 5.2.4 有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70-71
- 5.2.5 数值实验71-72
- 5.3 一类基于复杂网络的SIES模型72-79
- 5.3.1 模型描述72-73
- 5.3.2 平衡点73-75
- 5.3.3 正向不变性75-76
- 5.3.4 有毒平衡点的全局吸引性76-77
- 5.3.5 数值实验77-79
- 5.4 控制讨论79-80
- 5.5 本章小结80-82
- 6 总结与展望82-86
- 6.1 本文主要结论82-83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83-86
- 致谢86-90
- 参考文献90-100
- 附录100-102
- A.作者在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00-101
- B.作者在硕博连读期间参与和主持的科研项目101
- C.作者在硕博连读期间的荣誉和获奖情况101-102
- D.作者学术交流情况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袁睿翕;管晓宏;贾庆山;;博客网络中具有突发性的话题传播模型[J];软件学报;2009年05期
2 邓清华;金聪;刘俊;;邮件病毒传播模型及其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12期
3 左黎明;刘二根;汤鹏志;;U盘病毒随机传播模型[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03期
4 申志伟;张彬;陈文基;;基于有害信息传播模型的互联网治理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红伟;杨小帆;;带有用户意识的计算机多病毒传播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2年01期
6 靳令征;;在云概念中三种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1期
7 杨春霞;胡丹婷;胡森;;微博病毒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2年15期
8 郭强;;基于个体局部交互作用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11期
9 陈秋霞;陈宏伟;;云计算环境下的病毒传播模型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H.Mermoz;王安南;;基阵处理辅助传播模型设计[J];水声译丛;197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苒;潘郁;;基于复杂网络的大学生群体危机事件初期传播模型及应急对策[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良德;;密集市区传播模型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涛;杨锐;任捷;柏文洁;汪秉宏;;具有相同感染能力的病毒传播模型行为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辜姣;王茹;蔡勖;;一维环上具有遗忘-记忆机制的二态传播模型[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价;毛玉明;;无线自组织网传播模型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古智超;;基于传播模型的GSM街道底层站规划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赵明峰;;LTE传播模型浅析[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孙仁诚;邵峰晶;李淑静;;多信息传播模型研究及仿真[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9 周士弘;刘福臣;;基于NMPQ声传播模型的二元垂直阵匹配场定位[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尧文彬;赵旭凇;白承灏;;TD-LTE传播特性对比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张峥;暴力“中断者”[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甘臣权;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建模、分析及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2 于秀辉;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微内容”网络扩散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赵远萍;即时通信系统拓扑建模及消息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于凯;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焦玉;人类动力学建模及其对网络传播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6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金慧;肺结核传播模型的定性分析及数据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韩兰胜;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及其求源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大客流传播机理及组织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灵燕;具有时滞的HIV-1病毒传播模型的Hopf分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凌之;基于极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甘紫文;学术网络主题影响力最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金许烨;基于传播模型的显著性检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焱鑫;移动自组网病毒传播模型及稳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黄文森;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流言传播模型和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高超;微博上周期性话题的传播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田飞;自适应网络上病毒传播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郑蕾;面向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建模、分析及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9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