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中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01:42
随着物联网、高清视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远程办公、云课堂、云桌面等流量饥渴型业务的快速普及,数据流量持续不断的高速增长,数据中心架构面临快速的更新换代。在容量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光互连中,100-G光互连技术已经被普遍采用,400-G规模商用时代正在来临,800-G高速光模块已经发布。具有庞大连接数量的短距离数据中心光互连对成本与功耗十分敏感,倾向于采用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高集成度的器件。然而,低成本低功耗的小型器件会导致高速信号受到器件带宽的限制。本论文针对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带宽受限问题,在多载波调制及单载波调制的基础上,对带宽受限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非正交频分复用(NOFDM)和单载波系统的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一、基于分层非对称剪裁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干扰消除方案对于OFDM系统,本论文首先将以离散哈特莱变换(DHT)和离散余弦变换(DCT)为代表的实数三角变换应用于分层非对称剪裁光正交频分复用(L-ACO-OFDM)中,提出了基于实数三角变换的L-ACO-OFDM系统。L-ACO-OFDM将多层信号叠...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思科预测2018年至2023年全球各类设备和连接增长趋势??根据思科全球云计算指数白皮书,预计2021年93.9%的全球IP数据流量与??
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in?China?Asia?Communications??and?Photonics?Conference。??1.4论文的结构安排??目标?方案?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短距离??传输系1?1?K丨消除??|」-4?NK/?—?mB?+?今丨^??仿真验证,实验传输,为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提供可行方案??图卜3论文结构安排示意图??图1-3为论文的结构安排示意图。本论文针对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在多载波调制及单载波调制的基础上,对带宽受限的OFDM、NOFDM和单载波??系统的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多载波调制的基础上,针对??带宽受限的OFDM调制技术研宄了?L-ACO-OFDM及L-ACO-SCFDM系统中的??迭代ICI消除方案及干扰消除优化方案;针对带宽受限的NOHDM调制技术研宄??了?FTN-NOFDM系统中的ICI消除方案。在单载波调制的基础上,针对带宽受??限的单载波调制技术研究了?ISI消除方案。本论文在所研宄的三类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方案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信号调制及干扰消除技术,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充分验证。本论文的研宄为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提供了可行方案。??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本论文的研宄针??对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带宽受限问题,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国内外研宄现状??的调研。接下来根据本论文研究的三类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方案,分别概述了论??
简单的IM/DD系统被广泛应用[1,\本章重点对IM/DD光纤传输系统中的DSP??技术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基于IM/DD的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其次介绍了??应用于IM/DD多载波系统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DSP技术,该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宄奠定了基矗最后介绍了应用于IM/DD单载波系统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DSP技术,该部分为第五章的研宄奠定了基矗??2.1基于IM/DD的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SSMF????????E/O?O/E??图2-1基于1M/DD的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Tx?DSP:发送端数字信号处理,Rx??DSP:接收端数字信号处理,DAC:数模转换器,ADC:糢数转换器,E/0:电光转换,??0/E:光电转换,SSMF:标准单模光纤??基于IM/DD的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发送端生成的??数字信号经过DAC生成模拟电信号,再经过电光转换调制到光载波上。通过光??纤链路传输后,采用光电转换将接收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再使用ADC将模??拟信号采样为数字信号,最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在基于IM/DD光传输系统中只采用光强携带信息,因此被光调制器调制的??信号需要为非负的实数信号。发送端首先生成实数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后,增加??直流偏置的非负实数电信号通过强度调制器调制到光载波上。本论文采用的强度??调制器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MZM由两个相位调制器平行组合在铌酸??锂衬底上形成,两个调相波相互干涉后实现强度调制K?MZM需要输入光载波??£;.??,电信号_)和直流偏置电压输出调制后的光信号U〇。用于强度??调制的MZ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数据中心光互连的高速光传输技术[J]. 张帆,朱逸萧.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5)
[2]数据中心高速光互连技术[J]. 余建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5)
[3]创造更好的数字化生活[J]. 邬贺铨. 中国科技产业. 2019(07)
[4]数据中心的高速光互连技术[J]. 余建军,方凯博. 中兴通讯技术. 2018(04)
[5]数据中心光通信技术[J]. 谢崇进. 电信科学. 2016(05)
博士论文
[1]光频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周骥.北京邮电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23183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思科预测2018年至2023年全球各类设备和连接增长趋势??根据思科全球云计算指数白皮书,预计2021年93.9%的全球IP数据流量与??
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in?China?Asia?Communications??and?Photonics?Conference。??1.4论文的结构安排??目标?方案?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短距离??传输系1?1?K丨消除??|」-4?NK/?—?mB?+?今丨^??仿真验证,实验传输,为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提供可行方案??图卜3论文结构安排示意图??图1-3为论文的结构安排示意图。本论文针对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在多载波调制及单载波调制的基础上,对带宽受限的OFDM、NOFDM和单载波??系统的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多载波调制的基础上,针对??带宽受限的OFDM调制技术研宄了?L-ACO-OFDM及L-ACO-SCFDM系统中的??迭代ICI消除方案及干扰消除优化方案;针对带宽受限的NOHDM调制技术研宄??了?FTN-NOFDM系统中的ICI消除方案。在单载波调制的基础上,针对带宽受??限的单载波调制技术研究了?ISI消除方案。本论文在所研宄的三类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方案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信号调制及干扰消除技术,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充分验证。本论文的研宄为短距离带宽受限光纤传输系统提供了可行方案。??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本论文的研宄针??对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带宽受限问题,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国内外研宄现状??的调研。接下来根据本论文研究的三类信号调制与干扰消除方案,分别概述了论??
简单的IM/DD系统被广泛应用[1,\本章重点对IM/DD光纤传输系统中的DSP??技术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基于IM/DD的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其次介绍了??应用于IM/DD多载波系统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DSP技术,该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宄奠定了基矗最后介绍了应用于IM/DD单载波系统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DSP技术,该部分为第五章的研宄奠定了基矗??2.1基于IM/DD的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SSMF????????E/O?O/E??图2-1基于1M/DD的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Tx?DSP:发送端数字信号处理,Rx??DSP:接收端数字信号处理,DAC:数模转换器,ADC:糢数转换器,E/0:电光转换,??0/E:光电转换,SSMF:标准单模光纤??基于IM/DD的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发送端生成的??数字信号经过DAC生成模拟电信号,再经过电光转换调制到光载波上。通过光??纤链路传输后,采用光电转换将接收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再使用ADC将模??拟信号采样为数字信号,最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在基于IM/DD光传输系统中只采用光强携带信息,因此被光调制器调制的??信号需要为非负的实数信号。发送端首先生成实数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后,增加??直流偏置的非负实数电信号通过强度调制器调制到光载波上。本论文采用的强度??调制器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MZM由两个相位调制器平行组合在铌酸??锂衬底上形成,两个调相波相互干涉后实现强度调制K?MZM需要输入光载波??£;.??,电信号_)和直流偏置电压输出调制后的光信号U〇。用于强度??调制的MZ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数据中心光互连的高速光传输技术[J]. 张帆,朱逸萧.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5)
[2]数据中心高速光互连技术[J]. 余建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5)
[3]创造更好的数字化生活[J]. 邬贺铨. 中国科技产业. 2019(07)
[4]数据中心的高速光互连技术[J]. 余建军,方凯博. 中兴通讯技术. 2018(04)
[5]数据中心光通信技术[J]. 谢崇进. 电信科学. 2016(05)
博士论文
[1]光频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周骥.北京邮电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23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42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