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08:38
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2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知网收录军事百科、军事辞书学术论文曲线图(1977~2019)
三是传播军事知识。在古希腊文中“百科全书”是由enkykios和paedeia两个词合成的,原意为“普通教育”。写成英文为encyclopaedia,即为“基本的学问尽在其中”。人类早期编纂的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其目的都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教育、普及知识。军事百科全书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语言规范,承担了传播军事知识的功能。与一般的军事工具书相比,它所具有的完备性的特点和教育功能体现了不可替代性。1997年编纂完成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专业性军事百科全书,使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少数拥有大型军事百科全书国家的行列。1986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曾为该书题写书名(图2-1)。1997年在该书出版发行前夕,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指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是我国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作为军事领域各种知识的总汇,集中反映了我国和世界几千年的优秀军事科学遗产,反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我军几十年来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全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全军广大官兵学习军事理论、军事知识,特别是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提供一部很好的教科书。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在传播军事知识、提高我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普及国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增进军事文化交流。军事百科全书一般由各领域专家、学者编纂,知识内容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因此百科全书成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军事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向世人传递各种军事信息,不仅推动了军事科学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军事文化交流发展。1997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全面展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被多个国家军事学术界所关注。此后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光盘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二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等,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军事百科编纂成果,推进了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与传播。我国也曾翻译出版苏联、美国、英国等国的军事百科全书,增进了对国外军事科学的了解和学习,以及对其中先进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吸收。军事百科全书成为各国间军事文化交流的特殊载体。
以1980年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编纂任务为开端,《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编纂共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撰写阶段、编审阶段、成书阶段。笔者将其绘制成流程图进行分析研究(图3-1)。该书于1989年5月出版,但因从1986年之后的卷本总编出版成书阶段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准备阶段并行,因此在分期时仍将前一阶段划入编纂的开创与奠基时期,将后一阶段划入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时期。从当时的编纂条件来看,有利之处在于,我国有几千年的军事斗争经历,人民解放军从建立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战争经验,而且许多久经沙场、富有军事经验的老一辈革命家还健在,这些都是编纂的基础。但不利之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的战史研究、战争经验总结一度被中断,我军对未来战争和现代技术装备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军事领域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平衡,存在一些空白。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军内外专家、学者9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本(图3-2)于1989年出版。卷本分为上下2卷,收入2924个条目,配有彩色和黑白图片2000余幅,总计376万字。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以及国际军事约章等方面的知识,下设25个分支学科。全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有50%的条目介绍了中国几千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还有15%的条目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及重要的战争、战役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蒙的畅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早期编纂史探源[J]. 吴晗. 新世纪图书馆. 2019(10)
[2]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 静晓英. 辞书研究. 2019(01)
[3]知识与智能——百科全书为机器人赋能[J]. 张新智. 传媒. 2018(22)
[4]百科全书与知识服务[J]. 龚莉. 辞书研究. 2018(03)
[5]数字化辞书协同编纂系统的设计[J]. 张亚斌,赵胜男,何朝辉,张宏伟. 辞书研究. 2017(06)
[6]社交媒体对知识分享的影响作用研究[J]. 申恩平,马凤英.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03)
[7]SoLoMo模式下中外网络百科全书服务现状研究[J]. 陈懿行,郑建明. 图书馆建设. 2017(09)
[8]书籍市场的历史角力——读《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J]. 陈卫星.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2)
[9]网络版百科全书学科编辑能力再造——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学科编辑能力建设为例[J]. 王瑜. 出版广角. 2017(01)
[10]网络百科全书刍议[J]. 金常政. 出版科学. 2016(06)
博士论文
[1]基于“众源方式”的维基百科编纂模式研究[D]. 付巧.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出版、流通与阅读(1927-1937)[D]. 张新强.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面向中文网络百科的本体学习与知识获取研究[D]. 贾真.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互联网平台上的知识生产[D]. 瞿旭晟.复旦大学 2010
[5]知识生产的“社会—认知”分析[D]. 吕卫文.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知识社会史视角下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研究[D]. 赵佩娟.武汉大学 2018
[2]百度百科的知识传播偏向研究[D]. 唐利.南京大学 2014
[3]中文网络百科全书的知识传播研究[D]. 陈建.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研究[D]. 王慧敏.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3860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2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知网收录军事百科、军事辞书学术论文曲线图(1977~2019)
三是传播军事知识。在古希腊文中“百科全书”是由enkykios和paedeia两个词合成的,原意为“普通教育”。写成英文为encyclopaedia,即为“基本的学问尽在其中”。人类早期编纂的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其目的都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教育、普及知识。军事百科全书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语言规范,承担了传播军事知识的功能。与一般的军事工具书相比,它所具有的完备性的特点和教育功能体现了不可替代性。1997年编纂完成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专业性军事百科全书,使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少数拥有大型军事百科全书国家的行列。1986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曾为该书题写书名(图2-1)。1997年在该书出版发行前夕,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指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是我国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作为军事领域各种知识的总汇,集中反映了我国和世界几千年的优秀军事科学遗产,反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我军几十年来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全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全军广大官兵学习军事理论、军事知识,特别是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提供一部很好的教科书。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在传播军事知识、提高我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普及国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增进军事文化交流。军事百科全书一般由各领域专家、学者编纂,知识内容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因此百科全书成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军事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向世人传递各种军事信息,不仅推动了军事科学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军事文化交流发展。1997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全面展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被多个国家军事学术界所关注。此后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光盘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二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等,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军事百科编纂成果,推进了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与传播。我国也曾翻译出版苏联、美国、英国等国的军事百科全书,增进了对国外军事科学的了解和学习,以及对其中先进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吸收。军事百科全书成为各国间军事文化交流的特殊载体。
以1980年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编纂任务为开端,《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编纂共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撰写阶段、编审阶段、成书阶段。笔者将其绘制成流程图进行分析研究(图3-1)。该书于1989年5月出版,但因从1986年之后的卷本总编出版成书阶段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准备阶段并行,因此在分期时仍将前一阶段划入编纂的开创与奠基时期,将后一阶段划入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时期。从当时的编纂条件来看,有利之处在于,我国有几千年的军事斗争经历,人民解放军从建立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战争经验,而且许多久经沙场、富有军事经验的老一辈革命家还健在,这些都是编纂的基础。但不利之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的战史研究、战争经验总结一度被中断,我军对未来战争和现代技术装备的研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军事领域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平衡,存在一些空白。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军内外专家、学者9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本(图3-2)于1989年出版。卷本分为上下2卷,收入2924个条目,配有彩色和黑白图片2000余幅,总计376万字。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以及国际军事约章等方面的知识,下设25个分支学科。全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有50%的条目介绍了中国几千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还有15%的条目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及重要的战争、战役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蒙的畅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早期编纂史探源[J]. 吴晗. 新世纪图书馆. 2019(10)
[2]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纂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 静晓英. 辞书研究. 2019(01)
[3]知识与智能——百科全书为机器人赋能[J]. 张新智. 传媒. 2018(22)
[4]百科全书与知识服务[J]. 龚莉. 辞书研究. 2018(03)
[5]数字化辞书协同编纂系统的设计[J]. 张亚斌,赵胜男,何朝辉,张宏伟. 辞书研究. 2017(06)
[6]社交媒体对知识分享的影响作用研究[J]. 申恩平,马凤英.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03)
[7]SoLoMo模式下中外网络百科全书服务现状研究[J]. 陈懿行,郑建明. 图书馆建设. 2017(09)
[8]书籍市场的历史角力——读《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J]. 陈卫星.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2)
[9]网络版百科全书学科编辑能力再造——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学科编辑能力建设为例[J]. 王瑜. 出版广角. 2017(01)
[10]网络百科全书刍议[J]. 金常政. 出版科学. 2016(06)
博士论文
[1]基于“众源方式”的维基百科编纂模式研究[D]. 付巧.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出版、流通与阅读(1927-1937)[D]. 张新强.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面向中文网络百科的本体学习与知识获取研究[D]. 贾真.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互联网平台上的知识生产[D]. 瞿旭晟.复旦大学 2010
[5]知识生产的“社会—认知”分析[D]. 吕卫文.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知识社会史视角下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研究[D]. 赵佩娟.武汉大学 2018
[2]百度百科的知识传播偏向研究[D]. 唐利.南京大学 2014
[3]中文网络百科全书的知识传播研究[D]. 陈建.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研究[D]. 王慧敏.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3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56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