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15:22

  本文关键词: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新一代的无线接入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低的业务时延。但是随着2G、3G、LTE、WLAN等多张移动通信网络的并行运营和新建基站数量的持续增长(包括Pico、Relay和家庭基站等),移动通信网络的能耗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能耗开销所带来的运营成本上升也给运营商带来沉重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通信系统的能效优化就成为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围绕LTE系统的能效优化问题,基于多类型应用场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现有eNB (Evolved Node B)网络节能策略中穷搜算法计算量较大,现有研究算法性能难以达到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定义的网络负载代价函数,对小区休眠后整体网络负载的增加情况进行评估的低复杂度、高效的小区休眠方法。算法先将LTE同构网络能效优化问题定义为非确定性多项式问题(NPH, 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Hard),其目标是在满足所有用户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的前提下最大化网络的能量效率(EE, EnergyEfficiency)。该问题目前只能通过穷搜(ES, Exhaustive Search)进行求解,复杂度较高。该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优选休眠基站的低复杂度的能效优化算法(LCEEO, Low Complexity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通过对所有基站的被休眠顺序进行预排序,减少遍历所有基站的计算复杂度;按照用户切换对网络负载影响最小的原则,尝试进行基站休眠,以保障用户的速率需求。仿真结果表明,该章提出的LCEEO算法,可接近穷搜的性能,且显著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其次,针对现有小区休眠方法对相邻小区负载增加较多、干扰协调较复杂等问题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协作的低复杂度小区休眠节能动态规划算法。首先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小区发射功率、用户QoS、动态协同多点发射和接收(CoM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and Reception)成簇的多维优化问题。由于该问题包含一个类似多维背包问题的动态CoMP成簇问题以及一个干扰场景下的小区发射功率优化问题,具有很大的复杂度。为此,该章提出一种DPCRA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Cluster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算法,利用动态规划思路将原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区休眠子问题,并给出了三种低复杂度的优化成簇算法用于子问题中的小区成簇计算。随后,考虑到干扰场景下小区发射功率优化的复杂度,还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通过迭代优化求解出CoMP簇成员小区的发射功率优化值,以实现复杂度的进一步降低和网络整体节能效果的提升。仿真结果表明DPCRA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EE,且可有效降低系统计算复杂度。第三,考虑到用户的位置分布和业务需求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采用联合协作的小区有时也难以通过休眠实现系统节能,此类场景下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行系统的节能,提出了基于多点协作传输模式选择的节能算法。现有研究集中在CoMP联合传输(JT, Joint Transmission)模式下系统节能算法的探讨,未考虑联合调度(CS, Coordinated Scheduling)模式下的节能算法,未对CoMP多种模式间的节能效果进行比较。提出的算法以最大化网络能效为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问题的建模,通过灵活的协作模式选择和发射功率调整,达到降低网络整体能耗的目的。通过仿真结果总结出协作模式选择的区域建议,与单纯的JT模式相比在不增加系统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EE。第四,针对传统异构网络节能大多利用通信业务量的时变性进行来进行节能评估分析,但没考虑站点地理位置及业务负载分布,部分研究方法存在系统复杂度高,不能用于现实网络的问题,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高适用性的动态成簇能量最小化(DCEM, Dynamic Clustering based Energy Minimization Algorithm)算法,将各个站点及服务用户定义成簇,将异构网络场景转化为多个簇结构的区域,在各个簇中,以能效优先原则进行用户接入归属判断,并在宏站覆盖范围内对各个中继簇进行地理位置及业务负载分布的综合评估,选择出最优中继进行休眠,在此基础上完成节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可连续执行并提升EE,且计算复杂度低。最后,在实际蜂窝网络中,一旦eNB站点规划部署完毕,就很难再因为业务需求对eNB站点进行增加移除等操作。提出了一种快速eNB站点休眠/唤醒网络节能算法,采用某电信运营商典型商用密集环境下的现网数据,通过对室外eNB站点的业务负载量长期统计,然后再结合实时负载运行数据进行联合分析,通过建立的站点间负载影响因子,分别采用中央控制休眠和分布控制唤醒的策略实现系统有效节能。该算法主要解决:1)什么时段、什么位置的站点可以休眠,如何利用负载影响因子快速估算站点的负载:2)站点休眠后,如何避免站点的短时间内频繁的唤醒/休眠,并防止区域内用户的二次切换;3)不同站点休眠/唤醒负载门限下,网络的节能效果的变化趋势。仿真表明,算法能有效提升网络能效。
【关键词】:长期演进 演进型节点 协作多点传输 异构网络 中继 休眠 能量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符号说明9-10
  • 缩略词表10-20
  • 第一章 绪论20-35
  • §1.1 课题研究背景20-25
  • §1.1.1 LTE发展概述20-22
  • §1.1.2 LTE关键技术22-25
  • §1.2 LTE节能技术及研究进展25-33
  • §1.2.1 LTE网络能耗分析26-28
  •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28-33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33-35
  • 第二章 基于优选休眠基站的同构网络节能算法35-50
  • §2.1 引言35-36
  • §2.2 系统模型36-38
  • §2.2.1 传播模型37-38
  • §2.2.2 能耗模型38
  • §2.3 问题建模38-39
  • §2.4 LCEEO算法39-44
  • §2.4.1 SNRB接入策略40
  • §2.4.2 LCEEO算法流程40-44
  • §2.5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44-49
  • §2.5.1 仿真设置44-45
  • §2.5.2 仿真结果与分析45-49
  • §2.6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基于基站协作的小区休眠节能技术研究50-70
  • §3.1 引言50-52
  • §3.2 系统模型52-55
  • §3.2.1 网络模型52-53
  • §3.2.2 链路模型53
  • §3.2.3 小区功耗模型53-54
  • §3.2.4 小区负载模型54-55
  • §3.3 DPCRA算法55-64
  • §3.3.1 问题建模55-56
  • §3.3.2 问题分析56-57
  • §3.3.3 算法流程57-62
  • §3.3.4 算法复杂度分析62-64
  • §3.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64-68
  • §3.4.1 算法仿真参数64-65
  • §3.4.2 动态成簇算法的节能效果分析65-66
  • §3.4.3 网络节能效果分析66-67
  • §3.4.4 能量效率与用户速率需求关系67-68
  • §3.4.5 能量效率(EE)对比分析68
  • §3.5 本章小结68-70
  • 第四章 基于CoMP传输模式选择的节能算法70-87
  • §4.1 引言70-71
  • §4.2 系统模型71-75
  • §4.2.1 CoMP-JT72-73
  • §4.2.2 CoMP-CS73-74
  • §4.2.3 能耗模型74
  • §4.2.4 能效定义74-75
  • §4.3 问题建模75
  • §4.4 CTSES算法75-80
  • §4.4.1 功率分配迭代算法76-80
  • §4.4.2 CoMP模式选择80
  • §4.5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80-86
  • §4.5.1 CTSES算法与传统CoMP-JT和CoMP-CS能量效率对比81-82
  • §4.5.2 CTSES能量效率v.s.最大发射功率82-83
  • §4.5.3 用户不同位置分布下CTSES能量效率对比83-84
  • §4.5.4 CoMP传输模式选择区域分布84-86
  • §4.6 本章小结86-87
  • 第五章 异构网络动态成簇节能算法研究87-106
  • §5.1 引言87-89
  • §5.2 系统模型89-92
  • §5.2.1 传播模型90
  • §5.2.2 负载定义90-91
  • §5.2.3 能耗模型91-92
  • §5.3 DCEM算法92-97
  • §5.3.1 用户服务模型92-93
  • §5.3.2 优化问题93
  • §5.3.3 簇负载分布93-95
  • §5.3.4 休眠中继判断95-97
  • §5.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97-104
  • §5.4.1 仿真设置97-98
  • §5.4.2 不同接入条件下的成簇分析98-100
  • §5.4.3 中继休眠分析100-104
  • §5.5 本章小结104-106
  • 第六章 基于网络负载历史数据和动态变化趋势的节能算法106-124
  • §6.1 引言106-108
  • §6.2 系统模型108-111
  • §6.2.1 系统负载110
  • §6.2.2 能耗模型110-111
  • §6.3 PFSES算法111-117
  • §6.3.1 休眠eNB站点预选择112-113
  • §6.3.2 快速eNB站点休眠算法113-116
  • §6.3.3 eNB唤醒算法116-117
  • §6.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117-123
  • §6.4.1 城市密集环境下C_(load)参数仿真与统计117-118
  • §6.4.2 负载阈值及节能效果118-123
  • §6.5 本章小结123-124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24-128
  • §7.1 研究工作总结124-126
  •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126-128
  • 参考文献128-13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38-140
  • 致谢1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金明;湖北农村移动通信现状及发展措施[J];湖北邮电技术;2000年02期

2 陶雄强;民族企业发展3G移动通信之思考[J];通信世界;2000年16期

3 ;移动通信又逢革命时[J];数字通信;2000年10期

4 陈丽珊;亚信移动通信反欺诈系统[J];通讯世界;2000年08期

5 ;北京将举办“中国国际移动通信与网络展”[J];中国数据通讯网络;2000年12期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2000年发展大计[J];移动通信;2000年01期

7 ;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的通信传媒《移动通信》诚征合作伙伴[J];移动通信;2000年02期

8 ;江西移动通信率先推出新华社快讯声讯服务[J];移动通信;2000年04期

9 ;国家移动通信设备研发招标会召开[J];邮电商情;2000年20期

10 杨冬梅;浅议移动通信的起源及在我国我市的发展[J];甘肃科技;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移动通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2 蒋同泽;;陆上移动通信的展望[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4 王非;吕召彪;;机载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酆广增;;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第三届中国(北京)移动通信国际论坛技术总结(摘要)[A];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总结汇编(一)[C];2003年

7 刘学观;汪一鸣;;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邓文东;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分公司[A];实践与思考——二OO四学会文集[C];2004年

10 郭恒平;;浅谈移动IP技术与移动通信[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龙;黑龙江移动通信[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郑立琪 本报记者 王燕宁;尤肖虎:让我国移动通信有发言权[N];科技日报;2004年

3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本报记者 王芳;移动通信产业江苏大有可为[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陈俊璧;未来十年移动通信的变革[N];中国电子报;2001年

5 ;营销与“我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柯德川;北京要优先发展移动通信[N];光明日报;2001年

7 包国新;信威集团布局移动通信安全业务[N];人民邮电;2014年

8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郑茂清;发展移动通信促进人类沟通[N];湖南日报;2003年

9 孙晓胜;我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移动通信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2年

10 记者 康玉虹;关注绿色环保网络[N];吉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鹏;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王恒;混能供电移动通信网络的节能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童恩;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延明;从牛马载信到移动通信[D];兰州大学;2010年

5 邓映峰;天津移动通信市场非线性预测及面向3G的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游思晴;平流层CDMA移动通信蜂窝网的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贺黎滔;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杨霖;移动通信中快速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立新;基于客户的移动通信品牌资产模型及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昌鹏;移动通信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党永亮;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华;高速移动通信场景下基于LTE-A中继系统的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陆建飞;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预测方法与软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旭;TDD-LTE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陈博;移动通信网络全生命周期的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徐东建;基于移动通信数据处理的公安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郭欢;基于Agents的移动通信市场管制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王镭;移动通信大话务场景下多网协同保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何志;新余市公众移动通信站址布局专项规划[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LTE移动通信系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57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