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块并联APF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模块并联APF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电网谐波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 APF)作为治理谐波的有效装置之一,逐渐趋于大规模工业应用。工业界对大容量、高可靠性的APF需求日益增多。多模块并联APF以其扩容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本文对多模块并联APF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满足各模块对负载电流采样信号的一致性及采样系统可靠性要求,设计了模块化APF负载电流两级采样策略,可避免各模块共用一级传感器时存在的单点故障,以及各APF模块单独设置电流传感器引起的采样信号不同步问题;对适用于APF不对称谐波负载提取的数字带通滤波器法、ip、iq法、离散傅立叶变换法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离散傅立叶谐波检测方法,可检测指定次不对称谐波,并且计算效率和所需数据空间比传统DFT滑窗迭代算法有所改善。相关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 针对N+X冗余系统需要对每个单机APF模块设置一个固定物理地址,难以产业化的问题,在分析N+X并联冗余APF系统的可靠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编号的集中控制和主从控制策略,设计了系统均流策略、模块限流保护方法,最终实现了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高可靠性的N+1多模块并联APF冗余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一种模块桥臂间故障冗余策略,较之故障时整机切除模块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故障模块的完好桥臂,增加了模块工作的灵活性。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冗余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针对采用LCL滤波器的APF谐振问题,采用了带LC开关纹波抑制支路的无源阻尼方法,可有效抑制谐振,并减少传统阻尼电阻引起的损耗和发热。建立了多模块APF并联结构的多变量系统数学模型,并在合理假设所有APF参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推导出n模块并联APF的等效单机模型。并在考虑网侧阻抗耦合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块化APF的稳定性。 以三模块APF并联系统样机的设计与实现为例,进行了模块化APF并联系统试制。将APF模块设计为结构紧凑、易于实现热插拔的“抽屉式”结构。为保证“抽屉式”结构的散热裕量,提出强制风冷条件下流动-散热耦合的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模拟方法,可准确模拟APF模块在工作中的实际温升情况,缩减了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同时,设计了多模块并联APF系统的控制、通讯及人机界面的实现方案。最后,在所研制的三模块APF并联系统中实验验证,包括三相平衡负载、以及各种不平衡负载工况下模块化APF系统的动态、稳态实验以及模块温升实验。补偿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依照本文理论所设计的多模块APF系统具有良好性能,温升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一致,证明所提出的CFD方法对APF模块的散热模拟是可行的。
【关键词】:电能质量 谐波抑制 模块化 可靠性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 冗余控制 LCL滤波器 谐振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713.8;TM76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图索引10-13
- 表索引13-14
- 符号及术语14-16
- 目录16-19
- 1. 绪论19-33
- 1.1. 引言19
- 1.2. 谐波的产生及治理19-21
- 1.2.1. 谐波的产生及危害19-20
- 1.2.2. 谐波补偿标准20-21
- 1.2.3. 谐波补偿方法21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与国内外现状21-22
- 1.4. 多模块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简介22-23
- 1.5. 多模块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及应用23-31
- 1.5.1. 多模块并联APF负载电流采样及谐波分离技术24-26
- 1.5.2. 多模块并联APF冗余控制技术26-28
- 1.5.3. APF电流控制技术28-29
- 1.5.4. 多模块并联APF谐振抑制技术29-30
- 1.5.5. 其它相关技术30-31
- 1.6. 本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31-33
- 1.6.1. 本文选题意义31
- 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31-33
- 2. 模块化APF负载电流检测及分离33-53
- 2.1. 引言33
- 2.2. 负载电流采样策略33-34
- 2.3. 不对称谐波的i_p-i_q检测算法34-37
- 2.4. 基于带通滤波任意次谐波检测方法37-40
- 2.5. 改进DFT的任意次不对称谐波电流检测方法40-44
- 2.5.1. 基于滑窗迭代傅里叶变换谐波检电流测法40-42
- 2.5.2. 改进DFT的选择性谐波电流检测算法42-44
- 2.6. 谐波检测算法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44-46
- 2.7. 实验结果46-52
- 2.7.1. 谐波检测稳态实验46-47
- 2.7.2. 谐波检测动态实验47-48
- 2.7.3. 谐波负载切换时直流侧电压的波动48-49
- 2.7.4. 对称谐波负载补偿实验49
- 2.7.5. 不对称谐波负载补偿实验49-51
- 2.7.6. 指定次谐波电流补偿实验51-52
- 2.8. 本章小结52-53
- 3. 多模块并联APF系统冗余控制策略53-79
- 3.1. 引言53
- 3.2. APF并联冗余技术53-55
- 3.3. 模块化并联APF可靠性分析55-60
- 3.3.1. APF可靠性指标55-57
- 3.3.2. N+X并联APF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57-60
- 3.4. 基于模块编号的APF并联冗余控制策略60-65
- 3.4.1. 基于模块编号的集中控制策略61-63
- 3.4.2. 基于模块编号的主从控制策略63-65
- 3.5. 均流策略65-67
- 3.6. 模块化并联APF限流保护策略67-70
- 3.7. 模块间桥臂故障冗余策略70-72
- 3.8. 实验结果72-78
- 3.8.1. 1+1冗余系统稳态补偿实验73-74
- 3.8.2. 1+1冗余系统动态补偿实验74-75
- 3.8.3. 限流补偿实验75-77
- 3.8.4. 桥臂间冗余控制实验77-78
- 3.9. 本章小结78-79
- 4. 多模块并联APF建模及稳定性分析79-101
- 4.1. 引言79
- 4.2. 单机APF模型79-85
- 4.2.1. 反馈网侧电流和反馈逆变侧电流控制79-82
- 4.2.2. 单机APF的谐振特性82-83
- 4.2.3. 新型无源阻尼83-85
- 4.3. n模块APF并联数学模型85-91
- 4.3.1. n模块并联APF系统结构85-86
- 4.3.2. n模块并联APF建模86-90
- 4.3.3. n模块并联APF谐振分析90-91
- 4.4. n模块并联APF反馈网侧电流传递函数分析91-94
- 4.5. n模块并联APF电流控制及稳定性分析94-100
- 4.5.1. n模块并联APF电流控制分析94-95
- 4.5.2. 电流控制器的设计95-98
- 4.5.3. 稳定性分析98-100
- 4.6. 本章小结100-101
- 5. 三模块并联APF系统的设计及实验101-129
- 5.1. 引言101
- 5.2. 模块化APF结构设计101-103
- 5.3. APF模块热设计及CFD数值模拟103-110
- 5.3.1. 功率模块的发热分析103-105
- 5.3.2. 逆变侧电感L_c和网侧电感L_s发热分析与计算105-106
- 5.3.3. 冷却设备设计106-107
- 5.3.4. 强制风冷条件下模块流、热耦合CFD分析107-110
- 5.4. 多模块并联APF的控制实现110-115
- 5.4.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111
- 5.4.2. 总监控单元的设计111-113
- 5.4.3.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113-114
- 5.4.4. 控制系统硬件实现114-115
- 5.5. 集中控制的通讯实现和人机界面设计115-119
- 5.5.1. 集中控制的通讯实现115-117
- 5.5.2. 人机界面的设计117-119
- 5.6. 三模块并联APF实验结果119-127
- 5.6.1. 模块温升实验119-121
- 5.6.2. 平衡负载条件下三模块并联补偿实验121-122
- 5.6.3.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三模块并联补偿实验122-126
- 5.6.4. 负载中线电流抑制实验126-127
- 5.7. 本章小结127-129
- 6. 总结与展望129-131
- 6.1. 本文工作总结129-130
- 6.2. 未来工作展望130-131
- 参考文献131-139
- 附录1: 实验装置图片139-142
- 附录2: 科研成果142-144
- 致谢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善军;翁星方;宋文娟;黄南;;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均流特性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6期
2 王群;吴宁;苏向丰;;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的一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1997年01期
3 罗安,章兢,付青;新型注入式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4 乔尔敏;温旭辉;郭新;;基于IGBT并联技术的大功率智能模块研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0期
5 耿攀;戴珂;魏学良;张凯;康勇;;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重复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6 王群京;陈权;姜卫东;胡存刚;;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通态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7 胡建辉;李锦庚;邹继斌;谭久彬;;变频器中的IGBT模块损耗计算及散热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8 何英杰;刘进军;王兆安;唐健;邹云屏;;基于重复预测原理的三电平APF无差拍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9 朱艺锋;葛琼璇;刘育红;任晋旗;;75kVA三电平背靠背变流器的散热分析及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10 杨君,王兆安;三相电路谐波电流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斌;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鞠建永;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仇志凌;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三线并网变流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谢川;数字控制大容量并联型APF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多模块并联APF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8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