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3 22:13
军民情报学融合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环境倒逼的结果,是中国情报学特色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均认识到了双方融合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成果、项目研究、学术会议中逐渐体现出来。然而,当前对于军民情报学融合的认识和研究一直试图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以及情报秘密属性限制等因素的阻碍,然而,这样的阻碍在短期内难以克服,为了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需要人们改变思路,另辟蹊径。学科发展中的融合本该是水到渠成,但是军、民情报学多年的平行发展与范式冲突导致两者融合为大一统的情报学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当下,比较可行的举措是通过军、民情报学的跨界交流与融合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提供基础生长环境。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术交流和情报学发展本质规律出发,充分发挥“无形学院”的自觉行为,在学者和学术团体自发行动下推进军民情报学的融合。相较于“他组织”而言,自发行动可能更为有效。例如,相比于“他组织”下的《国家情报法》而言,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所展开的各种自发的学术交流对于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军民情报融合”无外乎两种途径,以情报工作的融合促进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以情报学...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问题界定
1.5.1 研究对象界定
1.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军、民情报的定位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军事情报学研究
2.1.1 发展历程简述
2.1.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 民口情报学研究
2.2.1 发展历程简述
2.2.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3 国内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
2.2.4 国外“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研究现状分析
2.3 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2.3.1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军民融合
2.3.2 竞争情报与公开来源情报利用中的军民融合
2.3.3 中国特色的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第3章 面向军民融合的现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
3.1 现代情报学发展取向
3.1.1 情报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3.1.2 界定基于Intelligence属性的情报学核心问题域
3.1.3 重视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的匹配
3.1.4 加强情报组织融合
3.1.5 从历史中获得镜鉴
3.2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情报工作深化
3.2.1 树立总体国家情报思维
3.2.2 构建总体国家情报工作体系
3.2.3 以任务为情报工作的组织线索
3.2.4 形成多层次情报工作策略
3.3 军民融合视角下现代情报学的发展
第4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
4.1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基础
4.1.1 军、民情报学关系构成了融合的客观基础
4.1.2 信息链奠定了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4.1.3 致力于内涵式大情报观构筑为融合提供了动力
4.1.4 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增强了融合的活力
4.1.5 对情报秘密属性看法的转变奠定了融合的文化基础
4.2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4.2.1 以系统论的方法解析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
4.2.2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耗散性机理
4.2.3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各要素的协同机理
4.2.4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机理
4.3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整体分析框架
第5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推进策略
5.1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模型
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信息流控制策略
5.2.1 信息流控制自发性
5.2.2 信息流控制渠道
5.2.3 信息流控制机制
5.2.4 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
5.3 军民情报学融合竞合管理策略
5.3.1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的竞合关系及其自发特性
5.3.2 要素层面的竞合管理
5.3.3 关系层面的竞合管理
5.3.4 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5.4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建设
5.4.1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自发特性
5.4.2 目标着眼于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酝酿学术环境
5.4.3 以学术研究的问题化为出发点
5.4.4 以学科层面的融合为路线
5.4.5 将解决时代发展的“大问题”作为方向和动力
5.4.6 制定保障措施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贡献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0747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问题界定
1.5.1 研究对象界定
1.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军、民情报的定位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军事情报学研究
2.1.1 发展历程简述
2.1.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 民口情报学研究
2.2.1 发展历程简述
2.2.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3 国内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
2.2.4 国外“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研究现状分析
2.3 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2.3.1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军民融合
2.3.2 竞争情报与公开来源情报利用中的军民融合
2.3.3 中国特色的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第3章 面向军民融合的现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
3.1 现代情报学发展取向
3.1.1 情报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3.1.2 界定基于Intelligence属性的情报学核心问题域
3.1.3 重视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的匹配
3.1.4 加强情报组织融合
3.1.5 从历史中获得镜鉴
3.2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情报工作深化
3.2.1 树立总体国家情报思维
3.2.2 构建总体国家情报工作体系
3.2.3 以任务为情报工作的组织线索
3.2.4 形成多层次情报工作策略
3.3 军民融合视角下现代情报学的发展
第4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
4.1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基础
4.1.1 军、民情报学关系构成了融合的客观基础
4.1.2 信息链奠定了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4.1.3 致力于内涵式大情报观构筑为融合提供了动力
4.1.4 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增强了融合的活力
4.1.5 对情报秘密属性看法的转变奠定了融合的文化基础
4.2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4.2.1 以系统论的方法解析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
4.2.2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耗散性机理
4.2.3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各要素的协同机理
4.2.4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机理
4.3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整体分析框架
第5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推进策略
5.1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模型
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信息流控制策略
5.2.1 信息流控制自发性
5.2.2 信息流控制渠道
5.2.3 信息流控制机制
5.2.4 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
5.3 军民情报学融合竞合管理策略
5.3.1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的竞合关系及其自发特性
5.3.2 要素层面的竞合管理
5.3.3 关系层面的竞合管理
5.3.4 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5.4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建设
5.4.1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自发特性
5.4.2 目标着眼于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酝酿学术环境
5.4.3 以学术研究的问题化为出发点
5.4.4 以学科层面的融合为路线
5.4.5 将解决时代发展的“大问题”作为方向和动力
5.4.6 制定保障措施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贡献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0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85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