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无缝服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24 11:29

  本文关键词:经编无缝服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指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及图形设备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变革传统设计模式的核心技术所在。CAD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力、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加快了产品更新上市的速度;同时CAD具备可视化的优点,可即时调整新产品设计方案,提高了准确性、减少了错误;通过使用CAD系统,已有的设计数据可重用性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加快了设计进程,使设计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是计算机图形学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延伸应用,传统方式设计一款服装从前期准备到完成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素材,耗费半天甚至几天时间才能完成最终的设计方案,而应用CAD系统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就可完成,大大缩短服装设计周期,同时设计款式和图案都可以重复使用并进行系列产品的开发,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系统的发展已经给服装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未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经编无缝服装是在现代化全电脑加工设备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区别于传统服装从纱线-面料-款式设计-制版-裁片-缝制-成品的多道生产及加工过程,无缝服装是从纱线直接到服装的现代化生产过程,后道只要进行染色、定型和极少的废边处理工序即可。目前无缝类新产品开发还主要集中于情趣类和连裤袜类产品,与横编无缝服装和纬编无缝服装相比,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上仍有很大的差距。经编无缝服装的生产设备以及配套控制系统和工艺CAD系统功能均日趋完善,但在无缝服装设计系统开发方面,尚未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作为与计算机图形学交叉的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行业人士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该领域仍然面临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服装品种很多,不同种类的服装有不同的原型结构、设计规律、穿着效果以及生产方式,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服装建立相关模型和CAD设计系统;如何设计一套实时直观的的交互式工具让设计师更加快捷地设计,实现在二维窗口设计同步显示到三维展示窗口;如何实现设计系统与工艺实现系统的无缝对接,设计师完成设计即为完成服装款式结构上机工艺。本文主要针对经编无缝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建立进行研究,在详细阐述经编无缝服装生产技术与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围绕参数化三维人体建模与人体模型的参数化变形、经编无缝服装衣片原型建模以及经编无缝服装三维虚拟展示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建立参数化三维人体模型并实现人体模型的参数化变形。主要技术包括人体模型的重建,人体模型的参数化以及参数驱动的人体模型变形。首先从三维人体图像POSER软件的模型库中调用女性人体数据,仅导入人体表面的顶点列表,使用顶点在列表中索引表示的人体表面三角面片信息,采用二维投影法和Alpha-Shapes算法提取人体的特征点及特征面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截面凸包,建立了参数化标准人体模型,并最终通过RBF变形技术顺利实现了标准人体模型的参数化变形。2.建立经编无缝服装衣片原型模型。在参数化人体模型以及分析经编无缝服装原型结构原理的基础上,采用B-Rep数据结构描述无缝服装原型模型的三角网格,建立了原型边界表示数据结构GMesh以及构建轮廓线模型数据结构GProfs,利用水平切面切割人体顶点,求取切面的凸包模型,通过在轮廓线上进行规则化的顶点重新采样并按顺序连接相邻轮廓线上的顶点生成规则的三角网格模型,拟合结构点实现基于三维人体衣片原型模型到二维无缝服装衣片模型的建立,并使用相同算法生成了裙子原型模型。3.实现经编无缝服装的三维虚拟展示。建立二维衣片模型平面顶点与三维网格顶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提取与衣片对应的三维顶点及其三角网格面片,通过基于切割平面及重网格化的技术对三维服装原型的网格进行切割,获取不同平面衣片对应的三维服装网格顶点及三角面片,建立三维衣片原型,并利用网格平面参数化技术将三维衣片展平到二维衣片上,从而建立二维衣片顶点与三维衣片顶点的映射关系,使用纹理映射技术实现经编服装的虚拟展示功能。以上三个方面密切围绕建立经编无缝服装计算机服装设计系统展开的研究,在经编无缝服装的形成原理和编织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系统开发,是帮助设计师直观高效的完成经编无缝服装设计的基础系统,能够高效实现经编无缝服装的新产品研发,参数化技术的实现也为将来实现经编无缝服装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经编无缝服装 人体建模 参数化设计 原型建模 虚拟展示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1.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6
  • 1.1.1 经编无缝产品发展11-13
  • 1.1.2 经编无缝生产技术13-16
  • 1.2 研究现状16-21
  • 1.2.1 参数化人体建模技术16-17
  • 1.2.2 参数化技术17-19
  • 1.2.3 虚拟展示技术19-21
  •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21
  • 1.4 论文结构21-24
  • 第二章 经编无缝针织物的成形原理24-46
  • 2.1 全电脑双针床贾卡拉舍尔经编机机构原理24-29
  • 2.1.1 成圈机构24-26
  • 2.1.2 集成控制系统26-27
  • 2.1.3 梳栉横移机构27
  • 2.1.4 送经机构与牵拉机构27-28
  • 2.1.5 Piezo贾卡机构28-29
  • 2.2 经编无缝针织物的编织原理29-38
  • 2.2.1 经编无缝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定义30-31
  • 2.2.2 同向有底无缝针织物编织原理31-32
  • 2.2.3 同向无底无缝针织物编织原理32
  • 2.2.4 反向无底无缝针织物编织原理32-33
  • 2.2.5 无底无缝织物设计模型的建立33-36
  • 2.2.6 彩色无缝针织物编织原理36-38
  • 2.3 经编无缝针织物工艺分析方法38-41
  • 2.3.1 基本工艺参数确定38
  • 2.3.2 梳栉基本垫纱确定38-39
  • 2.3.3 贾卡基本组织定义39-40
  • 2.3.4 贾卡意匠图的绘制40-41
  • 2.4 经编无缝服装成形结构41-44
  • 2.4.1 经编无缝服装分类42
  • 2.4.2 经编无缝服装图案设计42-44
  • 2.5 本章小结44-46
  • 第三章 参数化三维人体建模46-60
  • 3.1 人体数据获取方法概述46-47
  • 3.1.1 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46
  • 3.1.2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46-47
  • 3.1.3 三维人体数据的获取47
  • 3.2 人体模型的建立47-48
  • 3.2.1 人体数据导入47-48
  • 3.2.2 坐标系确定48
  • 3.2.3 人体模型的特征点定义48
  • 3.3 人体模型的参数化48-54
  • 3.3.1 Alpha-Shape算法49
  • 3.3.2 参数化人体建模的步骤49-52
  • 3.3.3 特征曲线的构建与人体参数化52-54
  • 3.4 人体模型的变形54-58
  • 3.4.1 人体模型的变形方法55
  • 3.4.2 人体模型的变形实现55-58
  • 3.5 本章小结58-60
  • 第四章 经编无缝服装原型建模60-74
  • 4.1 经编无缝服装原型结构原理60-61
  • 4.2 经编无缝服装原型的描述61-63
  • 4.2.1 三角网格描述61-62
  • 4.2.2 轮廓线模型62-63
  • 4.3 服装上衣原型模型的建立63-71
  • 4.3.1 基于人体凸包的经编服装网格建模63-67
  • 4.3.2 经编无缝服装上衣原型建模67-71
  • 4.4 下装裙子原型模型的建立71-73
  • 4.5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经编无缝服装三维虚拟展示74-86
  • 5.1 服装虚拟展示概述74
  • 5.2 三维服装网格分割74-79
  • 5.2.1 切割平面与网格边求交74-75
  • 5.2.2 网格切割线路径计算75-77
  • 5.2.3 切割线上的面片重网格化77-78
  • 5.2.4 衣片原型网格区域提取78-79
  • 5.3 三维服装原型平面参数化79-81
  • 5.3.1 基于线段集合长度的点集参数化79-80
  • 5.3.2 三维服装衣片参数化80-81
  • 5.3.3 三维服装衣片平面参数化81
  • 5.4 三维虚拟展示的实现81-85
  • 5.4.1 三维服装展示概述81-82
  • 5.4.2 人体服装渲染模型82-83
  • 5.4.3 纹理映射83-85
  • 5.5 本章小结85-86
  • 第六章 经编无缝服装设计系统86-98
  • 6.1 系统结构86
  • 6.2 系统体系结构86-87
  • 6.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87-93
  • 6.3.1 基础类库88
  • 6.3.2 三维几何处理及建模模块88
  • 6.3.3 渲染及交互系统88-93
  • 6.3.4 人体及服装处理系统93
  • 6.3.5 三维服装展示及二维款式设计93
  • 6.4 系统界面展示93-96
  • 6.4.1 衣片图案设计视图93-94
  • 6.4.2 三维服装效果展示视图94
  • 6.4.3 经编无缝服装仿真图案展示94-96
  • 6.5 本章小结96-98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98-100
  • 7.1 结论98
  • 7.2 创新点98-99
  • 7.3 展望99-100
  • 致谢100-101
  • 参考文献101-105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建华;武鹃;;Visual C++和MATLAB联合编程的研究[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2年02期

2 陈济刚,陈加龙;经编筒形织物的组织设计[J];国际纺织导报;1998年01期

3 金建国,周明华,邬学军;参数化设计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7期

4 孙利益;;HDRJ612—NE—ST双针床贾卡拉舍尔经编机编织原理[J];浙江纺织;1989年01期

5 王道兴;刘桂娣;王汉如;刘春芳;吴建良;储云明;;双针床贾卡经编连裤袜编织工艺探讨[J];针织工业;1989年02期

6 蒋高明;贾卡经编针织物CAD理论研究[J];针织工业;2002年06期

7 萧宗诩;;提花经编连裤袜的编织[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述高;三角曲面参数化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齐行祥;基于个性化虚拟人台的服装合体性评价模型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陆永良;计算机虚拟现实环境三维服装设计[D];东华大学;2005年

4 陈龙;三维服装柔性参数化设计方法及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凡娟;个性化三维服装人台建模的研究与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5年

2 万s

本文编号:390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90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